更新时间:2024-07-09 13: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道:方法、手段之义(古本或作“导”。引导、诱导之意。《集注》:“道,犹引导,谓先之也。”)
以:凭藉、用、使用之义。
政:政令、政权力、法制之强权机制之义(《孔注》:“法教也。”《集注》:“法制政令。”指各种法令、政令等统治措施。)
(道之以政:句形当为:以政道之,意即,仅凭强权机制的方法进行国家机器及其他单位团体的管理等等。)
齐:整治。
刑:刑罚、对人生部分或全部的自由权利度进行控制等手段之义。
免:隐藏、隐蔽、苟免、暂时避免之义。
礼:礼义,礼法,礼仪,涵德法双彰之义。
耻:惭愧之心,羞耻之心,耻辱之心。
格者:格除、格斗、杜绝、修正之义。
孔子说:“如果以强权手段的行政权力、政策法令来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子民随顺,以压服的方式采用强硬的刑罚来约束,使之达到所谓的“安分守己”,只不过是让人隐藏了一颗不知羞耻的心。暂时不表现出违规违法的现象,表面上一派平和。假如,以礼仁之德法双彰的方法、行为来感化人民随德存仁,以礼义之法度引导人们提起相应的礼仁之心,类齐比肩,那么人人都会做到,勇于知耻,且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格除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丑恶心理进而长期保持不变。”
五霸虽驾言于德礼。总只政刑。帝王虽亦似用政刑。无非德礼。盖德礼。从格物诚意中来。孟子所谓集义所生。政刑。徒贤智安排出来。孟子所谓义袭而取也。
政刑之于民,蔽耻而藏,久后转剧;德礼爱之,受之,有耻且格,民民亲亲,和乐也者。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ǚ),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在这段时间时有一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以强硬的方式解决一切,所以在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年间,烽四起,战火连天。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各大大小小的执政之人,普遍的方法就是刑罚,多数都假借德礼之名号,拉大旗作虚皮,霸主们大多能做到,德政并行,礼刑双用,故而人们总是随着自己的妄想实施,不能克制自己的丑恶嘴脸,尽现于世间之中,不正是民免而无耻的最好表达么?
如果是这样的结果,这不是人类社会本该有的现象和国家企事业的运行机制的应该面貌,那就应当有可以调和的方式存在,那就是夫子说的德,德从自心深处牢厕所固之,那么以德治理管理,处理一切国家企事业等等事务关系,就离不开德礼之基础。以仁德礼义为本来处理一切,把博大的仁爱之心注照于人世间,就能一步一步的感化自己身边所有的人,远离羞耻之行为,人们知耻了,就能主动格除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切恶的诞生,均来自于人们的心不知耻,故夫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己若不知耻,如何能影响到身边的人呢?自己都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行好自己的行,养好自己的心,存好自己的德,如何能所好的德行传递给自己的子女,乃至其他周界?大家向一个方向前进,克己复礼,天下焉能不太平?
自有法儒之争及其他之争,均来自于只强调一边,不强调另一边的结果造成的,这是因为在生活现实中,存自己高于别人的心,故夫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本章一个整体,说的就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当以什么方面突出时,便以什么为重点,但不能忘了另外的作为辅助手段,但其中,无论哪种方式进行人类社会活动,都不能离开道德这个基础,若离开了这个基础,独立以法来治理国家或企事业团体机构,必然的结果就是法不治众,最终导致法不可信,法的权力太大,人人都会私心的妄动之下,去不择手段的取得这个权力,这便会形成社会难以治愈病变。法应当建立在德的基础上,一个执政人员如果无德,他怎么会考虑百姓的利益呢?因此夫子说:“举直错诸枉,则(百度)民服,举本错诸直,则(百度)民不服。”
一个社会区域内,如果是枉者占上风,那么,直者必不得张显,反之亦然。
全社会的不孝父母之风大显,即是枉错诸直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深思,不得不让人从心底思考回归人伦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