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7 20:06
《白描道君像图》为道教内容,分为左中右三段。中段画神像,主神坐于大莲花座中,束发戴冠,背有火焰光,左右为侍从,有护法神将、侍臣和侍女,四周祥云缭绕。右段为道观的活动,有祈祷及习经、绘塑神像等场面。左段为世俗社会的生活,有开笼放雀、布施贫贱等场面。左下角画一宝鼎,其中莲花盛开,鼎外烈焰熊熊,旁有牛头或兽面的鬼卒。
《白描道君像图》或为应制之作,必定是赏赐有关的高层道士,或者是为建造重要道观壁画的粉本,是应皇帝之命以《黄庭经》内容为范本绘制而成的。《黄庭经》为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早在汉魏之际就已经流传,属黄老所留存的经典,先为五斗道所用,东晋初年由魏夫人魏华存(252—334年)传于江南,以后演变为上清派的重要典籍。共衍出两部经典,民间以外景为主,即《黄庭外景经》;道教内部以内景为主,即《黄庭内景经》,二本原出一本。上清派作为道教的一是,从南朝梁到北宋一直为道教的主流,历代高道辈出,在上层知识阶层有着巨大的声望,上清派典籍亦被朝廷所尊奉。
南宋时期,虽然上清派随着正一派的崛起而呈现出衰微的迹象,但上清派在江南仍有重大的影响,上清派第三十五代宗师任元阜、三十七代宗师汤志道皆以祈祷灵验受到宋宁宗、宋理宗的召见。正一派亦尊奉上清派的经典,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在宋理宗时所提举的三座道教名山,其中即有上清派重地茅山。当时迅速崛起的全真道亦在中国南北各地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二代祖师长春真人邱处机不应宋宁宗之聘,不惜以高年远行万里西赴大漠应成吉思汗之召,这一事件对于南宋朝廷有相当的刺激,而上清派祈祷灵应,必使朝廷颇为欣慰,所以才有梁楷创制《白描道君像图》的机缘。
该图是梁楷细笔白描遗作,明显受北宋李公麟画风的影响,应为梁楷早期的作品,或为嘉泰年刚他任画院待昭时的应制之作。
该图构图巧妙、严谨又自然,将三段不同内容融洽地糅为一体,造型准确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白描道君像图》中,图中人物达百人,布局严谨,在如此小幅的画面内描绘出如此众多的人物而不乱,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水准。
该图衣纹、云纹圆转绵劲,林泉山石轻皴淡墨,而界画中楼阁城台之精细,又概括得简洁挺拔,虽为细笔白描,却有减笔用笔的疏朗挺拔气息。从其绘画风格特点看,是从工整的白描向减笔过渡的类型。图中人物伏纹线条虽然繁密,但与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以及李公瞄《西岳降灵图》相比,用笔之简练,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不同,同他的减笔代表性作品如《泼墨仙人图》《六祖斫竹图》《布袋和尚图》相比,后者的用笔是其细笔白描线条某一局部夸而大之而获得的效果,《白描道君像图》中不乏其用笔发生嬗变的些微信息。
该图中,可以看到衣纹、云纹圆转绵劲,林泉山石轻皴淡墨,而界画中楼阁城台之精细,又概括得简洁挺拔,虽为细笔白描,却有减笔用笔的疏朗挺拔气息。
明万历咸阳侯、潞国公张所望《阅耕余录》:信手挥写,颇类作草书法,而神气奕奕,在笔墨之外。
明万历太仆少卿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梁楷写佛道像细入毫发,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注思者,正以像既恭谨,不容不借此以助雄逸之气耳。
据《绘事备考》所记,梁惜细笔白描的《孙子八变阵图》《太乙三宫兵阵图》《章贤十二时云气图》《明堂宗庙位次图》等,皆为待诏应制之作,这些作品由于种种原因皆湮没不存,因而《白描道君像图》几乎成为研究梁惜细笔白描的孤本。不少专家曾认为梁楷不能作工整的细笔白描人物,《白描道君像图》的出现,人们对于梁楷减笔人物的嬗变才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因而该图对于梁楷减笔画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理解吴道子至李公嶙白描的发展演变规律,对宋代道教活动、道教美术以及宋代社会生活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白描道君像图》曾被著录于吴其贞《书画记》、张丑《真迹日录》《南宋画院录》诸书中。吴其贞《书画记》记其:梁楷《黄庭经神像图》,纸画一卷,画法精工。后有赵松雪小楷,《黄庭经》则非也。纸本,墨笔。从赵孟頫的小楷题跋看,该图在元代就已经是一件流传有绪、颇受收藏家重视的作品。明清迭经收藏家庋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翁同龢收购,入藏常熟翁氏家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日军入侵上海,“三一八”事变爆发,《白描道君像图》被其玄孙翁万戈携往美国。2016年,翁万戈将《白描道君像图》转让给上海博物馆,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梁楷,南宋画家,东平须城(今山东东平)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父亲梁端,祖父梁扬祖,曾祖梁子美皆为宋朝大臣,宋室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浙江杭州)。梁楷曾于南宋宁宗时担任画院待诏,是一个行迳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有《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八高僧故事图卷》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