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

更新时间:2023-12-29 00:03

“道德讲堂”于2009年1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开始试点建设,从最初的社区道德讲堂开始,至现在已经形成了各种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室内道德讲堂、依托广播电台的“道德讲堂空中课堂”、依托中国常州网的“道德讲堂网络课堂”、公交线上的“道德讲堂流动课堂”等组成了一套完整体系。

试点建设

“道德讲堂”自从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苑社区第一课开讲以来,从试点到推开,从规范到提升,从实践到创新,做到了“只能被复制、没有被超越”。期间,道德讲堂坚持“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充分发挥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常人尚德”城市品牌的有力印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

“道德讲堂”的起源

“南有季子,北有孔子”。自古以来,常州就有“季子故里,诚信常州”的美誉。

2009年11月,常州市在钟楼区试点建设“道德讲堂”。截至2010年8月,钟楼区建成127所“道德讲堂”,开课2021场次,参加人数达91053人(次)。

2010年8月2日,常州市召开“办好道德讲堂,建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下发《常州市“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道德讲堂”建设。

——按照“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思路,率先抓好示范点建设。制定出台《常州市“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和《百分考核细则》,细化量化建设标准,引导各示范点走上规范化道路。目前,全市建成“道德讲堂”示范点72个,有效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提升。

——充分利用已有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阵地,综合利用网络、手机报、电视、电台等现代化手段,形成室内室外、虚实结合的立体化阵地网络,为“讲堂”实现功能最大化提供源泉。

——立足长效,科学推进。全市开展“道德积分”活动,树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引导群众主动践行核心价值,“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

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目前,“道德讲堂”呈现出“点上突破、连点成片,整体联动、百花齐放”可喜局面。

道德讲堂产生背景

历史的积淀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可谓“道德之邦”。几千年前,道德的种子便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抽枝吐叶,开出千姿百态的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片道德文化底蕴丰饶的土地上更是孕育出“道德讲堂”的奇葩,且“一朵忽先变、百花其后香”,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老子的《道德经》到孔子的“仁义礼智信”,道德熏陶浓郁而厚重,这些都提供了肥沃的“道德土壤”。老百姓在这样的环境滋养、耳濡目染下,自然会生发出“讲一讲道德”这样的创意和感想,“道德讲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悄然诞生了。

社会的现状

现今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财富的增加,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去年10月,“小悦悦事件”带给人们的冲击还历历在目,近一段时间来 “问题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也让我们深思,这一切是否都表明我们当今的社会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些道德问题?人们不禁思考:我们的道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通过道德建设来激浊扬清就迫在眉睫,“道德讲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时应景产生了。

“道德讲堂”产生的内在原因

百姓讲身边事是“道德讲堂”不竭的生命力

深入探讨“道德讲堂”与以往的宣教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进行宣讲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宣讲人都是被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老百姓是坐在台下来听、来学习的,而在“道德讲堂”这一形式中,走上前台讲的多是老百姓自己。2011年2月,在常州市钟楼区西林村开展了一堂主题为“道德讲堂大家讲,共话农民变市民”的“道德讲堂”,村民张老太停好卖泡菜的三轮车也来参加,也要赶赶这“道德集市”,说说自己的幸福感受。

从这样角色的变化就很好地回答了“道德讲堂”由谁来讲的问题。普通人都可以站出来给大家讲,这样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就构成了“道德讲堂”赖以生存、得以扎根的土壤,百姓构成“道德讲堂”的主体,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道德讲堂”从群众中汲取精华、获得力量,又把“道德的种子”撒播到群众中去,老百姓跟“道德讲堂”没有距离感,使之能够深深地扎根在群众中,百姓为其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文明城市创建助推“道德讲堂”

文明城市创建是“道德讲堂”得以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道德讲堂”也成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这些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各地文明办的积极投入,使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迅速提高,他们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到百姓中言传身教,让“道德讲堂”变得鲜活和丰满起来。像常州、福州、苏州、南通、包头、广州、南宁、东莞、嘉兴等城市“道德讲堂”就办得有声有色,“道德讲堂”的好声音逐渐传扬开来。

“道德讲堂”宣扬美德、引人向善,结果就是让美德故事、道德理念在老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道德讲堂”也从中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多种关系和谐是“道德讲堂”发展的条件

随着“道德讲堂”在常州产生并逐步推广至全国,我们能够看到“道德讲堂”成为多种社会关系的交叉点。她成为百姓交往的良好场所,很多人就是通过“道德讲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道德讲堂”里化解了邻里矛盾;同时,“道德讲堂”也成为连接政府和群众的重要纽带,政府可以把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因人因地的转化成“道德讲堂”讲述的内容,并加以适度引导,这样就使得老百姓乐于接受,也乐于与政府交流。如此一来,“道德讲堂”就获得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道德讲堂”产生的外在推动力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推动力

“道德讲堂”之所以能以“讲堂”这样“亲民”的形式推广开来,这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导向密不可分。可以说,“道德讲堂”的多种类型对应了“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还有“学习型家庭”等等学习型组织。“道德讲堂”建设就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带来的“转型升级”,简单的讲,就是“你学我的优点,我学你的优点”。

政策支持的保障力

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公民道德提出了新的考验,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道德建设创新的底蕴更加深厚。今年,中央部委两次在常州召开道德建设专题现场会,推广“常州经验”,从中央到地方,“道德讲堂”迅速开花结果。

技术发展的支持力

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道德建设的形式和手段,一改以往传统枯燥的说教,通过网络传递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手机短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华夏大地上掀起道德传播的波澜。例如,南通开设的广播电台“空中道德讲堂”、文明网的“网络道德讲堂”和“QQ道德讲堂”、以手机为渠道的“新市民手机报道德讲堂”等,创新了方式方法,效果不俗。这样的多手段、多形式使了“道德讲堂”摆脱了单一的形式,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事物,这也就保证了“道德讲堂”产生之后能够被广泛接受。

宣讲场所的亲和力

“道德讲堂”跟以往很大的不同在于她的宣讲场所。“道德讲堂”几乎可以在我们社会的各个场所设立: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新市民夜校等等,而场所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开设“道德讲堂”的随意性,而这些深入日常社会生活的场所能在短时间内拉近百姓与“道德讲堂”的距离,远离了高高在上的“庙堂”,这些地点为“道德讲堂”深入群众提供了便利,也为她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道德讲堂“五个一”流程

“道德讲堂”按照“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等五个环节,推行“唱一首歌曲,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作一个承诺,送一份吉祥”的“五个一”流程。

“唱歌曲”

每次开讲前,组织学唱一首“道德讲堂”主题歌曲;

“学模范”

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或观看一部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的短片,组织群众学习道德模范

“诵经典”

组织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和道德格言;

“发善心”

与会人员依据自身实际,主动作出道德承诺或善举;

“送吉祥”

与会人员互送吉祥卡或吉祥物,互送美好祝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