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臭万年

更新时间:2024-02-29 16:22

遗臭万年(拼音:yí chòu wàn ni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遗臭万年”。

成语典故

公元354年,桓温统率晋军四万,从江陵出发,分兵三路,进攻长安。前秦国主苻健派兵五万在峣关抵抗,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苻健只好带了六千名老弱残兵,逃回长安,挖了深沟坚守。

桓温胜利进军到了灞上,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降。桓温发出告示,要百姓安居乐业,百姓欢天喜地,都牵了牛,备了酒,到军营慰劳。

自从西晋灭亡以后,北方百姓受尽混战的痛苦。他们看到桓温的晋军,都高兴地流着眼泪说:“想不到今天还能够重新见到晋军。”桓温驻兵灞上,想等关中麦子熟了的时候,派兵士抢收麦子,补充军粮。可苻健也厉害,他料到桓温的打算,就把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叫桓温没有收到一粒麦子。

桓温的军粮断了,呆不下去,只好退兵回来。但是这次北伐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晋穆帝把他提升为征讨大都督。以后,桓温又进行了两次北伐。最后一次,进攻前燕,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后来,因为被前燕切断粮道,惨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东晋的军事大权,野心越来越大。有一次,桓温躺在床上自言自语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悄悄活着无所作为,将要被文帝、景帝耻笑了。”接着弯腰屈腿地坐了起来,说:“既然不能够留美名于后世,也不值得遗臭万年吗?”有个心腹官员知道他的野心,向他献计,说要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先得学西汉霍光的办法,把现在的皇帝废了,自己另立一个皇帝。

那时候,晋穆帝已经死去。在位的皇帝是晋废帝司马奕。桓温带兵到建康,把司马奕废了,另立司马昱当皇帝,这就是晋简文帝。桓温当了宰相,带兵驻在姑孰(今安徽当涂)。过了两年,晋简文帝病重,留下遗诏由太子司马曜继承皇位,这就是晋孝武帝。桓温本来以为简文帝会把皇位让给他,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失望。

成语寓意

人生在世,有的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像一具行尸走肉;有的人追名逐利,醉生梦死,就像一架没有灵魂的消费机器;有的人为了崇高理想,为了社会和大众的利益,上下求索,忘我奋斗,名垂青史。古人说人生当做到“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宋代有个大思想家张载也说做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横渠四心”。不管是三不朽,还是横渠四心,说的都是人生要有远大志向,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如果都是在奋斗,其区别最关键的是为什么而奋斗,即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桓温出于个人野心的膨胀,扭曲了人生态度,把“遗臭万年”也作为人生追求之一,这是很不正确的人生观念。正确认识自己也客观地评价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起点,端正人生态度,既壮志凌云、脚踏实地,既目标远大、又善于把握点点滴滴的小事。只要付出努力,做出贡献,就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成语运用

“遗臭万年”指不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受人唾骂。补充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唐·高适《后汉贼臣董卓庙议》:“母妻屠戮,种族无留,悬首燃脐,遗臭万代。”

宋·史景卿《贻伯父嵩之书》:“而乃厕于蔡京误国乱臣之后遗臭万年,果何面目见我祖于地下乎?”

宋·刘克庄《祭郑伯昌吏部文》:“自顷以来,魁柄屡移,士丧所守,翕翕和随,邢、杨反覆,王、吕合离,遗臭万代,取快一时。”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三二:“只是一个极忠,一个极佞;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六O回:“不独恩将仇报,遗臭万年,且剑侠之义何在?公道之心何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