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相

更新时间:2022-08-25 18:03

遗迹相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赛拉赫(A.Seilacher)教授在研究了西欧一带由复理石到磨拉石沉积盆地中出现的不同遗迹化石组合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特征的遗迹化石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相抑或水深带。在他1967年所著《遗迹化石的水深计》一文中提出,遗迹化石组合或群落主要受水深带的控制,并依水深分带序列由陆向海方向划分了Scoyenia遗迹相(非海相)、Skolitzos遗迹相、ossifungites遗迹相(滨海相)、Cruiana遗迹相(浅海相),Zoophycos遗迹相(半深海相)及Nereites遗迹相(深海相)。

简介

遗迹相是德国著名地质学家赛拉赫(A.Seilacher)教授在研究了西欧一带由复理石到磨拉石沉积盆地中出现的不同遗迹化石组合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含义是,特征的遗迹化石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相抑或水深带。在他1967年所著《遗迹化石的水深计》一文中提出,遗迹化石组合或群落主要受水深带的控制,并依水深分带序列由陆向海方向划分了Scoyenia遗迹相(非海相)、Skolitzos遗迹相、ossifungites遗迹相(滨海相)、Cruiana遗迹相(浅海相),Zoophycos遗迹相(半深海相)及Nereites遗迹相(深海相)。

发展

后来,随着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人,已证明遗迹化石组合的分布不完全受水深控制,而是受多种环境因素控制,如底层的性质(包括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和稳固性等)、水动力强度、沉积速率、水流体制、底层沉积物或底层水中的含氧量或氧化作用程度、盐度、毒性物质的分布、食物的供应状况以及造迹生物本身适应环境和营造遗迹的能力等。因此,只有在控制某生物遗迹组合分布的多种环境因素共同指示某一水深时,才认为遗迹相具有水深意义。例如,skolitizos遗迹相,在滨海、滨外海底砂扇和半深海至深海的浊积扇内扇等高能沉积环境均可出现。还可分布于沙嘴、海滩、河口湾点沙坝及某些三角洲等水能量较高的沉积环境中,又如,Zoopycos遗迹相不仅限于半深海区,在局限或半局限的海盆或潟湖环境(常在宁静的潮下环境)也大量出现,在中国华北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陆表海及海湾环境沉积(下二叠统太原组石灰岩)中也有广泛分布。由此可见,遗迹相虽然是指一定沉积环境条件下的遗迹化石组合,但它不能完全用来代表一个确定的、具体的沉积环境分类单元,而主要表示与某些环境参数特征相联系的遗迹学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岩相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如滨海砂岩相,不可能指滨海以外其他沉积环境中的砂岩,但遗迹相在浅水和深水沉积环境中均可出现。

另一方面,由于遗迹相是根据同一或相似沉积环境条件下多种遗迹化石的组合特征或遗迹群落来体现的,因此单个遗迹化石往往不能用来确切地解释某沉积环境,或者说不具有绝对标准性,至某些遗迹化石具有明显的穿相性,如Planolites、Gordia和Cholzdrites等化石在海相和非海相的许多种沉积中均可存在。因此,在建立遗迹相或进行遗迹相分析、对比时,应考虑所有一起出现的遗迹化石即遗迹化石组合或群落的总体面貌。当这一群落显示明确的组成和古环境特征,并结合其他相标志分析能指示一定的环境条件,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反复出现时,便可确定为遗迹相。由此可见,完整的遗迹相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复现的遗迹化石组合及由它和其他证据所反映的一套特定环境参数指标。在研究遗迹相时,首先要了解国际上已公认的原型遗迹相,所谓原型遗迹相(archetypica ichnofacies)是指基于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形成环境条件的综合研究首次建立的遗迹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