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明使

更新时间:2023-11-23 14:14

遣明使(1401-1547年)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1368-1394年在位)时期开始的明朝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明日贸易)。

使节简介

日本南北朝合一之后,足利义满试图以“日本国王臣源义满”的名义与明朝建立往来。然而明朝的册封体制之中,唯一认可的日本的国交往来对象是南朝的怀良亲王(名义为“日本国王怀良”),故义满的计划未被接受。之后的1401年,义满以“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的名义再度试图与明朝建立关系,并派遣了商人肥富、僧人祖阿等。1402年被永乐帝封为“日本国王”,1404年开始了勘合贸易(明日贸易)。此时期李氏朝鲜(1392-1910年)也被置于册封体制之中,东亚的形势较为安定。

桂庵玄树临济宗僧侣,萨南学派,1427-1508年)、雪舟等杨(水墨画家、禅僧,1420-1502或1506年)等亦随行渡明。

由于遣明使虽称朝贡,但实质上贸易占主要成分。为了打击倭寇以及控制私人贸易,明朝在中日之间实行“勘合贸易”,所以上述的遣明船有时也称“勘合船”、“勘合贸易船”。其成员构成包括正使、副使、居座 、土官 、从僧、通事、客商、从商以及水手等等。正副使是遣明船的代表,负责幕府的遣明表文和贡品清单。

明代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种是“进贡贸易”,即日本国王(将军)以及使节向明代皇帝的朝贡品,主要以良马、倭刀、硫磺、玛瑙、金屏风、扇子和枪为主;而换回的巨额赏赐则以白金、丝绸和铜钱等为主;第二种是“因公贸易”,即与明朝政府进行公开贸易的附搭商品。他们包括幕府的货物、遣明船经营者的货物以及搭乘遣明船的商人之物。在这些货物中,最多的要算是苏木、铜、硫磺和刀剑之类了,而换回的却是明朝的铜钱、绢和布匹等;第三种为“因私贸易”。明朝政府规定,因私贸易在官府的监督之下,可以在宁波的牙行、北京的会同馆以及从北京回到宁波的沿途等地进行交易。从当时日本商人带回的物品看,最受欢迎的中国货是生丝、丝绸、丝棉、布、药材、砂糖、陶瓷器、书籍、书画、红线以及各种铜器、漆器等等 。据木宫泰彦的研究,认为日本从明朝输入的以铜钱为第一,其次为书籍。 对此,郑若曾在《筹海图编》卷二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认为“倭好”有:“丝、丝棉、布、绵绸、锦绣、红线、水银、针、铁链、铁锅、瓷器、古文钱、古名画、古名字、古书、药材、毡毯、马背毡、粉、小食笼、漆器、醋”。可见,到了明代,中国铜钱是日本最急需的东西,这也可以说是遣明船贸易的主要目的所在。

出使年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