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

更新时间:2024-10-16 12:31

油松(学名: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又名巨果油松、紫翅油松、东北黑松等,是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的常绿乔木。植株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树冠塔形或卵圆形,孤立老树冠平顶,扁圆形或伞形;树皮呈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小枝较粗,褐黄色,冬芽为圆柱形,红褐色;叶二针一束,粗硬;雄球花圆柱形,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球果卵形或圆卵形,成熟前显绿色,成熟时为淡黄色或淡褐黄色。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植物学史

起源演化

第三纪中后期的气候与地貌的快速变化是我国松属物种分化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三纪中后期,气候由炎热逐渐变凉,巴山松及其近缘物种(油松、马尾松)中马尾松是分化最早的原始类群,其后油松与巴山松也相继分化出来。在第四纪冰期时,中国北方一些区域并没有被冰原覆盖,油松种群存在多个冰期避难所,分别位于黄河附近、东部黄海以及四川盆地内,如秦岭、米仓山、大巴山和武陵山等地区。冰期之后,油松种群没有经历明显的群体扩张。

命名由来

油松通用的学名是“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但在50多年前一直用Pinus sinensis Lambert这个学名,此学名是根据一幅有关松树的中国画。1929年,Rehder认为这幅画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ert,因此该学名应为马尾松的重复名,最后提出采用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这个名称。

有些分类学家将油松或某些产地的油松定过别的学名,如俄国植物分类学家1881年将油松定为“Pinus leucosperma Maxi mowicz”;中国胡先啸和乐天字1935年将河南太行山果松岭海拔2500米处的一种树干丛生的油松定名为太行松“Pinus taihangshanensis Hu et Yao”;1939年,日本中进猛之进(T. kaKai)对河北兴隆雾灵山所产的油松定名为雾灵油松“Pinus tolkunagai Nakai”,而竹内亮认为它仅是油松一变种,将其改名为“P. tabulaeformis var. tokunagai (Nakai)TaKenouchi”。

本草考证

《度母本草》云:“准养生长于南部尼泊尔等地的山谷,状如宝塔。叶绿,状如云团,花红,状如火焰。”《鲜明注释》云:“分上下两种,唐玛准兴和冬光纳玛。前者表面具油润,树干粗长,叶似头发,点燃则冒浓烟而火势旺盛;后者即冬光纳玛属甘露种,树干似手掌上翻。”《蓝琉璃》云:“树干大,叶稀疏似麻黄,果实椭圆形,有气味,烧时流出油脂。”《晶珠本草》云:“状如松树,叶长,形如野猪鬃排列,种子大,坚硬,树干渗出树脂,色黄,有光泽,可当点灯烧,烧时闻到肉豆蔻气味。”《甘露本草明镜》云:“本品树干粗长而直,具厚而粗糙的树皮,枝条及分枝多且直立生长。叶青绿色,针状,新生叶长于老叶顶部,上被白色柔毛。花红紫色,穗状具五个花瓣。果实黄褐色,表面如鱼鳞。其流出树脂称‘西达’。”藏医所用淮兴原植物有松科油松、乔松、长叶云杉等,其中油松形态最符合上述记载,且常用,应视为正品。

形态特征

油松为乔木,高达25米,胸径可达1米以上。

油松为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其主根明显,侧根伸展范围较广,在深厚的砂土及多裂隙母岩的山地主根可深达3米以下;但在少裂隙母岩的薄土层上则形成浅层系。

树皮呈灰褐色或褐灰色,裂成不规则较厚的鳞状块片,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枝平展或向下斜展,老树树冠平顶,小枝较粗,呈褐黄色,无毛,幼时微被白粉;冬芽矩圆形,顶端尖,微具树脂,芽鳞红褐色,边缘有丝状缺裂。

油松的针叶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厘米,径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具气孔线;横切面半圆形,二型层皮下层,在第一层细胞下常有少数细胞形成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5~8个或更多,边生,多数生于背面,腹面有1~2个,稀角部有1~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初呈淡褐色,后呈淡黑褐色。

油松的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厘米,在新枝下部聚生成穗状。

球果

油松的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厘米,有短梗,向下弯垂,成熟前绿色,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常宿存树上近数年之久;中部种鳞近矩圆状倒卵形,长1.6~2厘米,宽约1.4厘米,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尖刺。

种子

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长6~8毫米,径4~5毫米,连翅长1.5~1.8厘米。

分布范围

油松是中国特有树种,其自然分布范围甚广:东至山东蒙山,西至青海大通河、祁连山、湟水流域,宁夏贺兰山一带,南至川甘接壤地区,向东到达山西太行山、吕梁山,河南伏牛山,陕西秦岭、黄龙山,河北燕山,北至内蒙古德阴山。此外,中国油松造林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向低海拔 (1200米以下) 的荒山丘陵和西北黄土地区发展。

生长环境

油松一般多种植于中国北部、西北部,比较适合生长于海拔100~2600 米地带,多以单纯林形式存在,从分布特点上来看,油松呈现出垂直分布状态,并沿着由东到西,由北到南的顺序逐渐递增。

根据群落分布的气候特点,可将其分布区划为4个气候分布区:暧温带北部半湿润区,如中国内蒙古赤峰、北京西山和青海互助等地;暧温带南部半湿润区,如中国山东泰山、山西栾川和秦岭北坡等地;暧温带东部湿润区,如中国辽宁东部;亚热带湿润区,如中国四川巫溪。

油松在中国总的生长情况为:西部贺兰山油松林集中在海拔高2000~2100米的山地;乌拉山油松分布在海拔1500~1900米处;锡林浩特牧场油松分布在海拔1000~1200米的山地;山西省境内的油松多分布在海拔高1600~1800米;河北省东北部雾灵山,油松生长最适海拔为1600米以下;在东部和西部山地,海拔高500米以下的低山地带也有分布,且生长良好。

生长习性

油松抗寒能力较强,喜光,其为深根性树种,对土壤养分条件要求不高,喜深厚肥沃、通气良好的棕壤土,但也可在轻质土上生长,喜微酸及中性土壤,土壤pH值7.5以上生长不良,故不耐盐碱。油松较耐干旱,在山顶陡崖上也能正常生长,若土壤过旱,则对幼树成活不利,生长缓慢,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或有季节性积水的地方也不能生长。油松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油松为雌雄同株植物,5月上旬雄球花开放,花粉随风飞散,与雌球花进行授粉。雌球花在授粉后第2年秋天种子才能成熟。

人工繁殖

油松主要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选择20~50年生、生长健壮、干形好、抗性强、病虫害少的树木作为采种母树,10月下旬~11月采种,翌年3月下旬~4月中旬播种,播前1月用热水浸种,种子捞出后混沙,置于室内沙藏催芽,播种时宜用高床撒播,以防雨季淹死幼苗。油松移植时要带土球,现起现栽,防止土球碎裂。入冬前要埋土防寒,来年春季分苗移栽,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壤土。播种前,育苗地要深翻整平,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拌入适量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为预防松苗猝倒病和地下害虫,在施肥时可混入硫酸亚铁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采用苗床育苗, 苗床长60~70厘米,宽1米左右。

水肥管理

油松幼苗耐旱、怕淤、怕涝,故对灌溉要适当控制,要勤除草松土。播种后灌足底水,一般在播种后和出苗这段时间不需要灌溉,但在沙地苗圃种植的油松需要保障灌溉才能发芽。苗木出齐后在6~9月,每月初喷洒1次磷酸二氢钾;喷施植物施动力2013,以此来提高油松苗木的生长量及抗性。

病虫防治

病害

油松病害包括松苗猝倒病、松赤枯病、白粉病等病害;喷洒敌克松可抑制松苗猝倒病;松赤枯病是一种病原菌为害病害,主要发生在2年生的松针叶上,可在每年春季和秋季下雨后喷洒可湿性粉剂消灭病菌;白粉病可对油松花及果实造成严重危害,可通过喷洒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福美砷等药剂进行防治。

虫害

油松主要虫害有松针小卷蛾、果梢斑螟虫、松梢螟虫等。可以通过喷洒辛硫磷乳油液,杀灭松针小卷蛾幼虫;防治果梢斑螟虫,可在其幼虫过冬即将转移到雄花序时,喷洒敌敌畏乳油或敌百虫晶体、辛硫磷乳油;防治松梢螟虫,可在1代和越冬成虫出现期喷洒杀螟松乳油、捕杀净等化学药剂进行幼虫集中处理。

采收与储存

油松种子成熟的特征是球果顏色由深绿色变为黄褐色,果鳞微裂,种子为黑褐色,种仁饱满,这就象征种子已成熟,即可采集。将采回的球果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摊开晾晒,每天翻动1~2次,晚上堆积覆盖可加速果鳞开裂脱粒,种子脱出后集中起来,揉搓脱翅,风选去杂,晒干后即可贮藏备用。贮藏室要保持通风、低温、干燥, 若需长期贮藏,可采用密封贮藏法,盛种容器要用福尔马林液洗刷。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油松适应能力强,在低温、干旱、土壤贫瘠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油松具有四季常青,树干挺拔苍劲、分枝弯曲多姿、树冠层次有别、树色变化多等形态特点,因此常被作为北方园林植物造景常采用的基调和骨干树种。

工业价值

油松心材呈淡黄红褐色,边材淡黄白色,其纹理直,结构较细密一,材质较硬,比重0.4~0.54,富树脂,耐久用,因此可供建筑、电杆、矿柱、造船、器具、家具及木纤维工业等用材。此外,油松的树干可割取树脂,提取松节油,树皮还可提取栲胶。松针的挥发油中含有含氧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有望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开发成潜在的天然抗氧化产品。

生态价值

油松根系发达,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其人工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首先,它能够固土防风,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结构,帮助保持水土平衡,对环境具有极好的保护作用。其次,油松人工林为众多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于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稳定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油松人工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总量。

药用价值

油松的茎、枝及树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消化后味甘,性热,效干。有祛风湿、舒筋络、干黄水等功效,主治由“培龙”引起的疾病,筋骨疼痛、肾腰痛、关节积黄水、黄水疮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

植物文化

油松古树具有百年以上树龄,中国泰山景区多处著名景点,如五大夫松、迎客松、姊妹松等均为油松,其是构成泰山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泰山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完美融合,已经成为泰山精神的象征。古油松作为故宫院内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其见证着两个封建王朝及新时代建立的历史变迁,具有不可再生的珍贵意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