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障

更新时间:2024-05-21 16:17

遮障,拼音zhē zhàng,英文defilade,指的是,妨碍敌方侦察和干扰末制导武器攻击目标的伪装遮蔽物。

分类

遮障分天然遮障和人工遮障两类。天然遮障是指可供利用遮蔽目标的地形和地物,如起伏地、树林、灌木丛、居民地、建筑物等。人工遮障是指用制式伪装器材和就便材料制作和设置的各种遮障。按对付侦察器材的种类,分为防光学侦察遮障、防雷达侦察遮障、防热红外侦察遮障和对付多种侦察器材的多性能遮障。伪装时,要尽量利用天然遮障;当天然遮障不足时,再设置人工遮障。按架设形式和作用,分为掩盖遮障(见彩图[掩盖遮障])、垂直(倾斜)遮障(图1[路旁垂直遮障])、水平(棚架式)遮障(图2[水平(棚架式)遮障])、变形遮障和干扰遮障。掩盖遮障是指遮障面周围与地面连接,用来对付地面和空中侦察的遮障。设置时,为防止遮障面显露出目标的轮郭,其外貌须与背景融合一致。垂直(倾斜)遮障是一种遮障面与地面垂直或倾斜设置,用来对付地面侦察的遮障。设置时,尽量设成不显著的,虽然设置在路旁的遮障很难不被发现,但如大量、连续设置仍能起到隐蔽目标的作用。水平(棚架式)遮障是遮障面与地面平行,架空设置,用来对付空中侦察的遮障。如设置成不显著遮障,遮障面的轮廓、斑点图案和表面粗糙程度要与背景融合一致,其编插材料,按照中间密集、向边缘逐渐稀疏的方法布置。变形遮障是在目标上部或周围设置不规则形状的遮蔽物,以歪曲目标的外形,用来对付敌方光学侦察的遮障。干扰遮障(图3[干扰遮障设置示意图])是在地面设置角反射器或在空中撒布干扰丝(箔条)等构成的遮障。用角反射器设置的干扰遮障,能在雷达荧光屏上形成妨碍识别目标的光标。

军事运用

人工遮障在军事上的运用,中国东汉时期的史料就有记载(见伪装)。明朝名将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成功地使用了布城—一种在布上彩绘砖城图案、用木材支撑的伪装器材。它既能妨碍敌方观察,又利于已方观察和隐蔽射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遮障获得广泛运用。如1944年8月苏军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在20公里正面上设置了 125公里长的垂直遮障和25万平方米的水平遮障。20世纪70年代以来,遮障向着多性能的方向发展,同时着重于减轻遮障的重量,使器材和构件标准化、系列化,遮障面采用与现地背景颜色相近的伪装饰片临时编结,以求得与现地景色一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