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科大学

更新时间:2024-08-07 16:01

遵义医科大学(ZunyiMedicalUniversity)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历史沿革

1947年初,为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需要,辽东军区卫生部部长王布君遵照上级指示筹备成立了大连医学院,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学院校。4月,学校更名为关东医学院。

1949年4月,大连大学创建,关东医学院被并入大连大学,改名为大连大学医学院。

1950年7月,大连大学撤销,成立大连医学院。

1953年,学校成为卫生部直属高校。

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4年,国务院高教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平战结合、加强战争观念和三线建设的指示,确定向三线地区迁移部分高校。

1965年国务院正式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国务院高教部、卫生部初步确定校址选在四川省自贡市。10月西南局决定改迁贵州。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确定大连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全体南迁贵州遵义,并于1966年初着手筹建。

1966年2月,大连医学院派出南迁先遣队30余人和一个20余人的医疗队来到遵义市。南迁先遣队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社挂出“遵义医学院筹备处”的牌子开始办公。医疗队则派驻遵义地区医院,开始服务于遵义人民。

1969年5月9日,第一列南迁专列火车抵达遵义,从此,大连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学院。

1980年9月,为支持大连医学院复办,教育部、卫生部决定部分遵义医学院职工陆续北调大连和沈阳。

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9年,学校开始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01年,经贵州省批准,学校与珠海市正式签约建设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于2002年夏季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3年9月,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为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珠海)医院。

2005年1月,学校创办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2006年,学校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基地。

2008年4月,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2010年8月,被认定为新增开展硕士推免生工作高校。

2011年,学校开始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麻醉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2012年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12月,学校启动校区搬迁工作,迁至新浦校区。

2016年6月,学校与中国高科集团签署合办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的协议。10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遵义医学院。同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7年,药学获得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临床医学获得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

2018年12月,教育部同意遵义医学院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由该校参与举办的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也随之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同年,遵义医科大学与苏州大学博士联合培养工作正式启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苏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工作站并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21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12月21日,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成立。

2023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34个,学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法学7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同时拥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硕士点。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6个,贵州省重点学科10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Ⅰ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20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8人。有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科协人才托举计划2人,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共62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专家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等1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6人,省管专家(Ⅰ类)7人,省管专家(Ⅱ类)37人,二级教授30人,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省部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共26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截至2023年8月,2018年以来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贵州省本科生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学校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及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国家级生物样本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9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8月,近五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获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成果”奖1项;获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9项,其中,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114篇。

学术资源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有馆藏图书293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9余万册,电子图书113余万种);纸质期刊(现刊)10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74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

遵义医学院学报》是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遵义医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主要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调查报告、综述、学术动态、消息等栏目;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清华大学的《中国期刊网》和《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光盘、中国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华首席医学网、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以及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图书馆收藏和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8月,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教育,与遵义市、珠海市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贵州医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珠海金湾医药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发展;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3年获批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资格,推进协同育人;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入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立遵义教育与卫生红色文化交流中心,加入“红医联盟”并成为副理事长单位,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遵义医科大学校徽图形设计为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准确传达出校徽平安、和谐、发展的设计主题,同时凸现出以医学为主的新兴综合型高校的勃勃生机。和平鸽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具有国际通用性,图形的设计强化了受众对校徽寓意的识别,同时拓宽了校徽的传播空间。

校徽图案由遵义和遵医的拼音首字母“ZY”并融入“义”组合变形设计而成,宛如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蕴含着医学事业的真谛,充满着博爱与光明,孕育着健康和幸福。鸽翅向外延伸,形成展开的书本,体现了学校主题,鸽尾进行了夸张设计,线条形如直刺苍穹的字箭头,充满向上的动力和速度,象征遵义医科大学飞速的发展步伐和“争做一流”的广阔前景。“义”字的一点与“Y”又组成一个雀跃的人,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更展示了遵医人勇于探索、不断攀登新的知识颠峰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以及昂扬向上、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从鸽头至鸽尾有机地连成一条飞速的旋弧箭角,既是“C”又更像“U”,C是College,而U是University,暗示学校努力向更高层次积极推进,实现更高的办学目标。

遵义医科大学校旗为长方形,长宽比例3:2,旗面白色,中央上方印有校徽,下方“遵义医科大学”毛体字样和“ZNUYI MEDICAL UNIVERSITY”,字体颜色为形象识别系统标准色遵医红。

精神文化

明德笃学、求是致用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子而言,德为成人之本。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员工之明德,在于敬业爱岗、服务育人。学生之明德,在于懂得成才必先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博雅的人、睿智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充满创造精神的人。寓意是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

“笃学”:含义是 “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先贤们在《中庸》中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的阶段。“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行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博学笃行”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的人。博取知识、潜心实践、既是养成完满人格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笃学”是“求是”的路径。因为在求学向善的过程中仅仅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具慧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又能尽吾之力以行之。从“博学”到“笃行”,涵盖了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知、行、情、意、德等因素,既体现了继承往圣的历史传统,又可彰显开启来贤的实际功效,文理兼顾,这既是学校的发展现状,也是今天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求是”:语出(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古好学,实事求是”,意思是指科学地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实实在在地办事。“求是”是治校和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所谓求是,不仅仅局限于埋头读书或是在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精神还表现为奋斗精神、牺牲精神、爱国精神、革命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学校以此作为校训就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揭示规律并把握规律,追求真理,进行思想和理论创新,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求是”还有求索的含义:表达了学校不论经历多少艰难,仍要坚持不懈地探求真理。求索的精神,是大学的精神。用求是的精神培养勇于求索的人,是大学的责任。求是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它包含了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学以致用,匡世济民。致用的精神内涵是:1、务当世之务。提倡“道不虚谈,学贵实效,开物成务,康济时艰”;2、勇于任事的精神。就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3、倡导致力于创新的精神。主张独立思考,不蹈袭古人,贵在创新;4、注重调查研究,主张实事求是,深入实际,亲历亲为。

校训“明德笃学、求是致用”的整体含义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德育放在首位,实事求是、教书育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倡导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品德,能力培养为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在学习、技能等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实是求是、学以致用,力争在事业与品行方面达到最高境界。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严谨治学、术精行范

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校歌(代)《托起生命的航船》,创作于2007年,寓意遵义医科大学仿佛一艘航船,1947年从渤海之滨大连起航,到1969年支援“三线”建设搬迁至历史名城遵义,2001年又在珠海开辟新校区的曲折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曲山海交响的乐章。

校区情况

遵义医科大学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和珠海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82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新蒲校区

新蒲校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校本部),建有体育馆、综合教学楼、公共教学楼、科研楼、行政楼、法医楼、解剖楼、临床实验楼等设施。

大连路校区

大连路校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

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金湾路368号,是贵州省高校唯一在省外设立的校区,占地面积45.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03万平方米,下设基础医学部、第五临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口腔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系8个院部系。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新蒲校区的图书馆是学校的地标建筑,迎朝阳送晚霞清风拂面惹星光,这里有承载遵医记忆的校史馆,有海量文献可供阅读,不仅如此,学校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免费的学习工具(电脑)、空调、饮用水等。图书馆位于学校中心位置,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贵州省唯一一家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校友情况

学校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