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1 18:39
“邓公簋”(gui)(见图),应国墓地出土,为西周中晚期文物。
铜簋高21厘米,敛口无盖通高15.5厘米,口径19厘米,腹径24.5厘米。口沿饰窃曲纹,腹部瓦纹,圈足径20厘米,高3厘米,饰斜角云纹;圈足下又能置3个乳头形小足,上端饰兽面纹;双耳为兽首衔环;器底外部有明显的方格形铸痕,器底内部有铭文3行共12字“邓公乍(作)应嫚毗媵簋其永宝用”。 “邓公簋”是古代邓国和应国联姻时,邓国国君嫁女到应国时的陪嫁礼器。1979年12月份的一天,当时的平顶山市文管会办公室接到宝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电话,称有一滍阳镇(原薛庄公社)农民拿着一件铜簋到县文化馆询问价格,并说是在烧砖取土时出土的,他本人是窑场工人。接到电话后,市文管会办公室一行3人便赶到砖瓦场,对取土现场进行了考查,并发现多处古墓葬。因没找到当事人,便又来到宝丰县,经过和县文化馆人员分析,文物可能已被卖掉,随后工作人员在该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了铜簋,并将其取回。
经文物专家考证,认定铜簋为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因簋内铭文前有邓公乍,而取名“邓公簋”。它的发现为应国史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此前应国只是在史书上有记载,而没有实物依据证明应国的存在。在随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了自西周到汉代墓葬数百座,同时也拉开了应国墓地发掘工作的序幕,到如今共计发掘墓葬300多座,出土文物上万件,而“邓公簋”等众多文物的发现,则揭开了应国疆域无实物依据这一千古之谜。
邓国公主媪毗云游应国联姻“邓公簋”
平顶山市新城区清风亭据说是在仙姑祠的遗址上建起的。据说周代邓国邓公的女儿媪毗云游来到应国,应国的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耐人寻味。邓媪毗欣欣然景慕而来,依依然留连忘返。媪毗出身皇室贵族,才貌双全,书画音律、诗词歌赋无不通晓。她贪恋应国山水之美,就在应水边的一座楼阁里住了下来,每日游应山,观应水,乐而忘忧。在一个长空如洗,明月皎皎的夜里。媪毗一边赏月,一边吹奏起了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阁楼,回荡于应水上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清越,从空而来。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媪毗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忽见一童颜仙骨,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飘飘然从空而降,只见他手持紫玉箫,风韵动人,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细柳丝丝,白云悠悠,小溪潺潺,媪毗听得心神飘荡,如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她即问:“此何曲也?”少年答:“应山吟第一弄!”并说:“我叫封虎, 是应国国王的儿子,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从此,封虎和媪毗深居凤楼,互传技艺,夜夜把笙箫声送于太空,常常引来凤凰落在石上谷鸣。邓国国王和应国国王看到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也就同意了媪毗和封虎的婚事,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邓国还给媪毗陪送了四件“邓公簋”,作为嫁妆。他们婚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说来也怪,封虎每奏一支曲子,财主家的金银财宝就滚一堆到他的身边;媪毗每唱一支歌,富户家的绫罗绸缎就飘一匹到她身边。他们一连在此吹奏欢唱了九天九夜,附近财主富户家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全部被搬到了她俩身后,他们全部把这些东西分给穷人,使应水两岸的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从此没有了贫富之分。媪毗还扯来天上的五彩云霞做成衣服,送给父老乡亲们。后来,媪毗升天成仙,封虎哭得死去活来,一头扎进应河中,以死表示对媪毗的忠贞。可河水又把他漂了上来,他发现一块红手帕上写着一首小诗:“奴死应河流,鱼虾水中游,只要肯流汗,吃穿不用愁。”封虎看罢仔细一琢磨,才知是邓仙姑给他留下的遗言。于是,他便带着他与邓仙姑生的九个儿女天天下应河捕鱼捞虾,然后又把鱼虾送到九个州,供那里的人们享用。
后人为了纪念邓仙姑,就在后山顶上修建了仙姑祠,因战乱被毁,成了一堆废墟。后来新城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又在这里修筑了飞檐挑角的清风亭,四周共有12根红木柱子,上面彩绘有《武松打虎》、《小憩》、《私语》、《春意盎然》、《苍山揽胜》、《翠竹鸟语》、《鸳鸯戏水》、《穆桂英挂帅》等图画,仰瞻椽头梁栋的木雕装饰,凤头龙首,人物花鸟,体态多姿,逼真动人,造型之美,雕工之精,令人赞叹不绝。尤其是那一组人物画,构思巧妙,实感明显,人物口目传神,似在疑神静听,似乎胸肌随着呼吸在起伏,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而微凸,刻划得心理变化,举止神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真乃绝中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