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3 16:27
邓子华(1918~1997)男,江西兴国县人,江西省卫生厅离休老红军,1997年11月9日在南昌逝世。
人物生平
少年求学时期向往革命,积极参加儿童团活动,1932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元月,自愿报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兴国老营盘、高兴圩的激烈战斗。1934年10月,随部队突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邓子华同志任红三军团卫生部看护员、卫生员,1935年11月到达陕北。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38年,进入延安军委卫生学校学习,并先后任陕北中央红军总部特务团卫生员、延安中央医院医生、延安陕北公学卫生科科长等职。1941年元月至1945年12月,由延安调往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担任医生,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做过保健工作。1946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1月至1949年2月,任延安军委卫生部手术队医生、西柏坡中央工委卫生科门诊部副主任、中央警备团卫生处党支部书记、主任,1949年3月,在北京任中央门诊部副主任、中南海门诊部主任,1949年12月以后,任江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南昌第五预备医院政委、江西医学院秘书处副主任、江西省卫生厅秘书室主任等职。1955年10月后,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江西中医学院院长、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省中医药专科学校校长。1970年下放庐山,任庐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10月任江西省卫生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1983年10月离职休养,1988年9月经中共江西省委批准为正厅级待遇。
邓子华同志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参加了红军长征,经历了血与火的艰苦考验,亲身经历和接受了延安时期党的熏陶和教育,积极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立场坚定,斗争坚决,工作负责,埋头苦干,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解放战争期间,邓子华同志在延安军委卫生部手术队工作,担任战伤外科抢救工作,并在前敌总指挥部担任医生工作。在工作中不辞劳苦,不顾个人安危,不分昼夜地奔波在战争前线,在医疗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为抢救伤病员尽心尽责。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才智。
解放后,邓子华同志身居领导岗位,更加勤奋地为人民工作。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解决卫生事业前进中的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规划江西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工作中坚决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工作积极负责,认真细致,坚持原则,作风民主;长期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活简朴,勤政廉洁,虽然长期身居领导职务,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向组织提出解决个人问题的要求。在下基层调查研究时,常常不住宾馆,住在医院普通房间,下农村时常常住在乡卫生院,与农村卫生人员吃住在一起,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对人宽对己严,在干部职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文革”期间,邓子华同志身处逆境,但革命信念毫不动摇,坚决反对“四人帮”一伙的例行逆施,坚信党和人民一定会制止内乱,取得胜利。新时期以后,邓子华同志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彻底否定和清理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一系列卫生改革工作。
1983年6月,邓子华同志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数次参加六届人大会议,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1983年10月,邓子华同志离职休养,仍然不顾年老体弱,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视察工作,了解民情,5年中,行程5 000多里,写出有关卫生工作的调查报告和专题材料共计两万余字;于1988年被评为省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并获全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88、1989、1991年分别被评为省卫生厅厅直系统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991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光荣出席首届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