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宗祠

更新时间:2024-04-19 10:57

邓氏宗祠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者卡村,景区由桥头围、灰沙围、坑头村等组成,有700多年的历史。

香港

简介

邓氏宗祠坐落于香港屏山,是邓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围六村:上璋围、桥头围、灰沙围坑头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环抱。据邓氏族谱所载,宗祠由五世祖冯逊公兴建,已有700多年历史。邓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为屏山文物径的重点古迹之一,于2001年12月1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建筑

邓氏宗祠为三进两院式建筑,正门前两旁是鼓台,各鼓台有两柱支撑瓦顶,内柱为麻石,外柱则为红砂岩,最具特色是宗祠正门没有门槛,前院却有砂岩通道,显示邓氏族人中曾有身居当时朝廷要职者。

建筑物三进大厅上的梁架雕刻精美,刻有各种动植物和吉祥图案,屋脊皆饰有石湾鳌鱼和麒麟。后进祖龛供奉著邓族先祖神位。

1990至1991年间,邓氏宗祠曾大事重修。宗祠现时仍用作祭祖、庆祝节日、举行各种仪式及父老子孙聚会等用途。

对联

邓氏宗祠大门联:

南阳承世泽,东汉启勲名。

邓氏宗祠神楼联:

俎豆千秋,吉水流芳苹馨藻洁,屏山毓秀椒衍瓜绵

邓氏宗祠春秋二祭大门联:

屏翰仰闽侯,绍南阳之世胄,今朝派衍支蕃,不替衣冠隆祀典;

山河开万里,承高密之家风,此日苹馨藻洁,聊将俎豆报宗功。

清城区

简介

邓氏宗祠位于清城区石角镇马头石虬迳村,据该村《邓氏族谱》记载,邓氏先祖原住南海,元末迁居于此。宗祠始建于元末明初,明崇祯年间遭兵灾盗劫,祠被焚毁,清顺治十三年平靖复建。现状平面为二进一井四合院布局,前为门厅,后为正厅,两侧有廊庑,中为天井。硬山顶锅耳形风火山墙,面阔三间。

门厅檐廊形制比较特别:两侧各有一高出地面约40厘米的平台,用于堆置器具、物品,起防潮作用。民国年间,台上曾放置两门火炮(猪仔炮),故又称“炮台”。檐廊梁架跨老檐墙檐柱之间,施三步梁,梁间以荷叶式或卷云式驼峰承接。梁端辅以十字形分叉半拱以均衡瓦面重力。驼峰及梁底雕花草、人物图案,纹饰流丽生动。檐下三条圆木额枋穿连着二根石质檐柱和两边山墙。额枋之上,以木作驼峰、斗拱顶托檐檩,显得古朴、美观而平稳。

建筑

正厅梁架抬梁式穿斗式混合结构,中部施九架梁,四根圆木金柱作通柱。各梁两端,一式以瓜柱过梁承檩。前后檐柱亦作通柱,前檐后檐各施二步梁,后檐梁架以瓜柱过梁承檩,前檐梁架则以卷云状驼峰及斗拱承檩。在两面山墙搁檩的配合下,整个正厅梁架给人以结实安全、气宇恢宏之感。

正厅四根金柱之下,均保留着元代式样的素面覆盆式红石柱础,应为初建时之物。还有盘状柱质,质径大于柱质和础质。这在清远民间明清古建筑中,带典型意义。

宗祠经当地村民维修,更换了瓦面;两侧墙表加用水泥灰批荡、出线;正面墙表和石柱分别贴上了绿色、红色瓷片;墙头和檐口则以琉璃瓦镶边,但主体结构未变,仍不失为研究民间古建筑发展历史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