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7 16:13
邓迎香,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贵州罗甸人,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 年3月参加工作,小学学历。她带领村民们一起苦战13年,挖通进村隧道,解决了麻怀村以及邻近田坝、甲哨等村6000多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被誉为“当代女愚公”。
1980.09—1981.07 贵州省罗甸县坡供小学学习
1981.07—1991.05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董当社区高峰二组务农
1991.05—2009.03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务农
2009.03—2013.07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计生员
2013.07—2014.01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务农
2014.01—2016.10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主任
2016.10—2017.08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2017.08— 贵州省妇联副主席(兼),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
党的十九大代表。
获得2013年消除贫困感动奖。
获得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获得2014年度全国扶贫先进个人。
2016年7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16年10月16日,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2017年12月,当选感动中国2017候选人物。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2021年3月,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2017年8月30日,贵州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贵阳闭幕,邓迎香当选为贵州省妇联副主席。
她是一个边远山区普普通通农村妇女,更是一名闪烁着党性光辉的共产党员。她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的先进事迹感动了乡亲、感动了社会,先后被评为全国扶贫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凿破”大山
麻怀村地处罗甸县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缺乏,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被阻隔在大山之中,孩子上学要翻山越岭,生产生活物资拉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成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被认为是“不宜生存的边角”。
1999年,麻怀村因山高路险,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运不进来,电网建设搁浅,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便沉侵在“漆黑”的原始状态。村里开会决定顺着村南面的溶洞凿一条出山隧洞。作为普通村民的邓迎香积极响应,抡起铁锤和乡亲们开始了漫长的凿洞之旅。
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大家点着蜡烛,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镐砍山凿石,由于进度缓慢,难免有村民灰心抱怨,想停下来不干了,邓迎香虽然自己双手磨出了血泡,但她总是鼓励乡亲们“宁可慢慢做也不要停,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凿通的时候”。
2001年农历正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隧洞基本打通,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当村里历史上第一次亮起电灯,邓迎香顿时热泪盈眶。虽然隧道打通了,但只能勉强过人,车辆无法通行,对村里发展帮助不大。
邓迎香善于组织带领群众,在凿通隧道中表现突出,在干部群众中树立良好“口碑”。2009年6月,经过村党支部的培养,邓迎香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更加坚定了她将“狭窄隧道”凿成“小康大道”的信心。
随后几年,邓迎香越挖越来劲,越凿越有精气神。通过带领群众锲而不舍、夜以继日的磨凿,2011年夏天,一条长达216米、高3.5-5米、宽3.9-5米的“麻怀隧道”终于建成,汽车第一次开进了麻怀村。从此,麻怀村犹如一只蜷缩在蛋壳里的鹰,开始挥动翅膀飞翔。
打通隧道
一个敢于抡起铁锤挖隧道的女人,面对大山她毫不畏惧,面对“拔掉穷根”她也是充满信心。2014年初,邓迎香当选为麻怀村委会主任,脱贫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肩上。
尽管出山的麻怀隧道打通了,但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我责无旁贷。”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邓迎香坚定地说。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牛劲”,邓迎香四处考察,寻找适合麻怀村发展的项目,她鼓励村里的几个“能人”,拿出手头积蓄,办起村里第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隧道口的一块土地上,她引来客商合作试种铁皮石斛,还制定了养殖肉牛、绿壳蛋鸡、种植中药材、果树的产业发展规划。她积极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仅能拿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赚钱”。村民的发展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邓迎香既鼓励有劳动力的村民外出务工,又动员有资金、有能力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逐步从“打工经济”向“内生造血”转变,村民袁端生就是返乡青年中的一个。
“看到邓大姐的干劲,我对回乡发展充满信心。”袁端生说。一直在福建务工的袁端生,2016年回乡过春节。邓迎香多次上门讲政策、谈道理,最终说动袁端生返乡创业。
除了上心村里的发展,只读过小学的邓迎香对知识和教育格外重视,2014年,她在村里成立了草根助学基金会,协调社会力量对村里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要让孩子们不受穷、不受苦,还得靠多读书”邓迎香饱含深情地说。
现就读于遵义师范学院的曹太敏,至今仍记得邓迎香经常过问自己学业、鼓励自己好好读书的情景。
村里的孤寡老弱也让邓迎香经常挂在心上,每当春节杀年猪,她总忘不了给80多岁的杨政芳老人送去一些鲜肉。“她是个实在的好心人,对我们很关心,还给我买过新衣服”杨政芳掩不住内心的感动。
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村面貌已今非昔比。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500元,提升到2015年的8120元,不少村民开上了轿车,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场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愚公精神
以邓迎香为代表的麻怀人,在长期砍山凿洞、战天斗地的实践中,孕育了一种永不言弃的“麻怀精神”。这种精神通过邓迎香的辐射影响,已成为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精神食粮”。
“她是贫困地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说,从动员开山凿石到如今隧道通车,村民们由疑虑到肯定,由不解到支持,共同将“天方夜谭”变成传奇。
邓迎香的“女愚公精神”,体现了“不等不靠”的自觉、“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定不移”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合力攻坚”的奋斗,是当之无愧敢于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重任的“领头雁”。
她凿碎了千百年来贫困的封锁,凿开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力量,找到了一个身边“两学一做”的鲜活榜样。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书记说:“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就是现代女“愚公”邓迎香那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
邓迎香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凿隧道”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群众的自力更生,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这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更是动力之源。
邓迎香的感人事迹,麻怀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把她编成快板传唱——“共产党员邓迎香,巾帼英雄响当当。携手丈夫李德龙,誓叫大山把路通。发动全村齐动手,一凿一镐挖山忙。不等不靠自发力,麻怀隧道连乡场。昔日愚公是传说,今日愚公在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