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原平

更新时间:2024-09-06 10:42

邢原平,内蒙古自治区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国家一级编剧、作家,内蒙古电影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

早年经历

1970年,初中毕业后的邢原平当了铁路工人,因为觉得自己缺乏生活底蕴,他先后在卓资县、清水河县和准格尔煤田挂职,后来因为发现文联拿不出差旅费,以作家身份下去体验生活,旗县和企业不愿意接待,于是邢原平在一家报社挂了虚名,写了点东西,得了一个新闻奖。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邢原平在全国重点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墙》、《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小城印象》和《静静的雪谷》等多篇作品,两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一次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多次获得青春文学奖后,声名鹊起,并于1988年,邢原平转行当了电影编剧。

演艺经历

1988年,邢原平开始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创作剧本,初写剧本时,邢原平不知道剧本是要按照电影的叙事规则来讲故事,还像写小说一样随心所欲,受到了批评,上影文学部的唐编辑给邢原平找来一大堆剧本和许多影片的录像带让其观摩,邢原平经过学习后,先后创作出了剧情片《第三个男人》和《殇阳血泊》。

1990年,因为中国电影陷入低迷状态,邢原平由此从文坛上销声匿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里,只有长篇通讯《煤从空中走》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好新闻奖。

2003年,邢原平搭档路远、唐大年对抗战电视剧《上海风云》的剧本进行了修改和改编。

2004年,邢原平加入央视电影频道并编剧了工业题材电影《核电铁军》,该剧获得第5届百合奖剧情片一等奖。

2005年,邢原平以青岛港桥吊队长许振超为原型,编剧了反映海港工人艰苦奋斗的电影《金牌工人》。

2007年深秋,邢原平去安徽凤阳小岗村体验生活,为创作主旋律电影《十八个手印》作准备。

2008年,邢原平先后创作了犯罪题材的《阻击克隆卡》、工业题材的《青春制造》的剧本。同年首次和高峰合作,创作了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电影《十八个手印》,并因此获得第9届百合奖最佳编剧奖。

2009年,邢原平创作了工业题材类电影《百炼成钢》的剧本。

2010年,邢原平和龚应恬、杨海波、思芜到小岗村收集资料,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书记沈浩为故事原型创作了主旋律电影《第一书记》的剧本。同年编剧了反映文革结束后百姓生活的电影《开头那些日子》和纪念“九·一八事变”的电影《九月杀》。此外,邢原平还创作了剧情片《老寨》的剧本,并因此提名第14届华表奖和第28届金鸡奖的最佳编剧奖。

2011年,邢原平以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为原型,创作了剧情片《信义兄弟》的剧本,并因此获得百合奖最佳优秀编剧奖、中国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表彰典礼最佳编剧奖,成为获百合奖最佳优秀编剧奖最多的中国编剧。10月28日,被选举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团副主席。

2014年,邢原平受电影频道委托,专程前往湖南临澧沈昌健家体验生活,创作了以沈昌健父子为原型的剧情电影《油菜花开的声音》的剧本。8月,为讲述农村土地流转故事的电影《草民草事》创作剧本,该片是邢原平和高峰的第三次合作,二人就此完成了反映农村耕地、基层民主题材影片三部曲。

2015年,邢原平搭档贾茹创作了剧情电影《土地志》的剧本,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的提名。

2017年,创作了电影《龙之战》的剧本。

主要作品

编剧作品

文学著作

获奖记录

(以上内容来源)

社会活动

2015年6月,邢原平在金城参加会议,与许广顺、马继红等人共商西部影视剧发展大计,为甘肃省西部影视剧品牌建设献策。

人物评价

邢原平仔细地研究过剧作的结构方式,把剧作大师使用标点符号的特点也烂熟于心。(内蒙古日报评)

邢原平坚持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真实,强调艺术真实的想象性、虚构性,注重创作者自身素质的培养,在这种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指导下,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深刻社会思想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并塑造出丰满、富有时代精神和思想深度的人物形象。邢原平在场景的选取上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语言的质朴化,主要体现在人物台词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生活化及个性化的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赵世芳评)

好导演五年出一个,好编剧十年出一个,邢原平这样的编剧十五年才能出一个。(电影频道艺术总监柳城评)

光影才子。(文艺一级导演吴贻弓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