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烂陀寺考古遗址

更新时间:2023-10-02 15:36

那烂陀寺考古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省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2016年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印度那烂陀寺考古发掘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资料

遗产名称:那烂陀寺考古遗址(那烂陀大学)

英文名称:Archaeological Site of Nalanda Mahavihara at Nalanda, Bihar

入选时间:2016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v)(vi)

地理位置:N25 8 12 E85 26 38

遗产编号:1502

遗产描述

那烂陀寺考古遗址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省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处,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它是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v)(vi),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印度那烂陀寺考古发掘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委员会评价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巴哈尔邦。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遗产介绍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巴哈尔邦。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在公元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中部都会巴特那东南90公里。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而且是研究因明、声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7世纪,大唐玄奘在那烂陀寺游学多年,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记录了古印度历史文化和那烂陀寺辉煌的佛学成就。

12世纪末,穆斯林军队入侵印度建立穆斯林国家,那烂陀寺为穆斯林焚毁。

19世纪末,考古学家在印度比哈尔邦发现了佛教遗址,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那烂陀寺遗址重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