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2 17:50
邮亭鲫鱼由60多岁重庆大足邮亭镇向姓老人发明,重庆地区烹饪鱼的又一杰作。1999年,成都、重庆以及川渝两地的一些县市餐饮市场,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其势头之强劲令餐饮业老板始料未及。在重庆,邮亭鲫鱼之火爆超过了以往泉水鸡、烧鸡公等,仅储奇门滨江路一带就集中了十几家大中型的邮亭鲫鱼店,上千食客蜂拥而至,每天的生意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在成都,也有不少大型火锅店、中餐馆“土法上马”,摇身一变经营起邮亭鲫鱼来。文华路、玉林小区、东较场……不少餐馆改旗易帜,高悬起“邮亭鲫鱼”招牌。一般的邮亭鲫鱼店每天能售出一百多公斤鲫鱼,较大一点的店每天能售二到三百公斤鲫鱼。即使这样,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时还得编号候座。与此同时,吃邮亭鲫鱼必备的鱼形盘子也在蓉城餐具市场上卖断了货,鲜活鲫鱼价格也不断上涨。
在荣昌、永川、铜梁、璧山、安岳、南充、绵阳等地,到处都可见了“邮亭鲫鱼”的招牌,甚至江苏等省外一些城市里,也可见到“邮亭鲫鱼”店。
在邮亭鲫鱼的发源地大足县邮亭镇高家店,“邮亭鲫鱼”更是得到迅猛发展,特别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除川渝两地刮起了一股“邮亭鲫鱼”旋风外,甚至江苏等省外一些城市里,也可见到“邮亭鲫鱼”店。在邮亭鲫鱼的发源地邮亭镇,更是形成了邮亭鲫鱼一条街,经营户超过了20户,从业人员200余人,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来,专程来品尝正宗的邮亭鲫鱼。到大足来旅游者,在宝顶、北山石刻一饱眼福之后,又到邮亭鲫一条街大饱口福。在邮亭鲫鱼一条街,最著名的招牌有“刘三姐鲫鱼”、“杨门正宗鲫鱼”、“邮亭陈鲫鱼”。其中“邮亭陈鲫鱼”的品牌,已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
据《大足县志》、《大足县地名志》等史料记载,“铺”、“驿”为清代传递文书、邮政的交接或中转点,这些驿站、铺在传递邮政文书的同时,也成为了成渝两地商贾往来的歇脚、饮茶、食宿的重要聚集地。
清代咸丰年间,南来北往的行人停留邮亭铺,喝茶、打牌、吃饭、住宿,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于是,当地一些精明的渔民便依托邮亭铺开起了路边鲫鱼店,熬鲫鱼汤、煮鲫鱼方便行人食用。不料,这里煮出的鲫鱼以其味鲜、细嫩,赢得过往官家和商贾大加赞赏。天长日久,名声远播,生意日渐红火。
在文化人的指点下,邮亭很多餐饮店便挂出了“邮亭鲫鱼”招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邮亭鲫鱼”逐渐形成了享誉巴蜀、名满西南的特色菜品。
历史悠久的邮亭鲫鱼,如今已成为大足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这历史久远文化气息厚重的地方,美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谈及美食当然非邮亭鲫鱼莫属啦。其实邮亭鲫鱼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他最初发明于1992年,由一位大概60岁的老人发明的,他本人其实是大足县珠溪镇人氏,20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也早已离开了尘世,但他留给我们的这道邮亭鲫鱼却广为流传,这位老人最先的工作地点是在“向老鲫鱼”(邮亭镇外的高家店),但时间的推移使得这家餐馆早已没落了,后来这位老人又被刘三姐(“刘三姐鲫鱼”老板)请去,也就是在刘三姐那里邮亭鲫鱼渐渐崭露头角,之后纷纷前来学艺之人甚多。希望热爱美食的朋友多来邮亭做客!
:;
辅料:芹菜500克,花生100克,榨菜50克,色拉油250克,泡红椒250克,泡萝卜100克,高汤2000克;
调料:食盐4克,味精1克,葱20克,姜50克,花椒15克,料酒20克,郫县豆瓣酱250克,辣椒粉25克;
制作方法:
1,鲫鱼剖洗干净,改十字花刀,加姜,葱,盐,料酒码味。泡红辣椒、郫县豆瓣斩细,芹菜洗净切成节;
2,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原来的做法是:油烧许,在锅里煎成两面黄);
3,炒锅下油烧至五成热,下泡红辣椒、郫县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炒香,油呈红色,下鲜汤、料酒、泡萝卜、熬出味;
4,锅内下煎好的鲫鱼、芹菜烧至鱼熟,调入,鸡精后。连锅端入火锅桌上(火锅炉不点火);
5,食用时,将整条鲫鱼用筷夹入鱼盘内,撒上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葱花,再舀入一瓢卤汁,即可;
6,鲫鱼食完,火锅炉可另加蔬菜等烫食。
烹饪简单
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