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8 08:52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晋冀鲁豫四省的交界城市河北省邯郸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烈士陵园。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陵园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和碑文最多的烈士陵园。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按照中共七大精神,为纪念牺牲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军区的革命烈士,1946年3月由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决议修建。
1950年10月21日落成,同日安葬左权将军暨诸烈士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纪念大会。该园分南北两院,总面积二十一万三千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晋冀鲁豫革命史迹陈列)、烈士纪念堂(晋冀鲁豫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左权将军纪念馆、左权将军墓、四八烈士阁、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等。安葬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一等杀敌英雄赵亨德、王克勤等二百多名为国捐躯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英雄。园内纪念建筑,高大壮观、气势雄伟,园区环境恬静优雅,松柏苍翠、草坪葱郁、鲜花争妍竞秀。
2022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启动建园以来最大规模纪念设施保护修缮工作。按照总体规划,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计划投资800万元,对园区进行改造提升。本次革命纪念设施保护修缮工程重点是对北园区烈士纪念堂、陈列馆、四八烈士阁、人民英雄纪念墓、解放军烈士公墓、南园区烈士墓群及园区南门、北门及两侧警务室、监控室、游客服务中心等附属用房,修缮总面积达2413.15 平方米,计划4月初基本完工。下半年将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左权将军墓进行保护修缮。此项修缮工程完工后,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社会群众。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320亩。北陵园主门门楣横额上镶嵌有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园内有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烈士纪念堂、左权将军墓、左权将军纪念馆等纪念建筑。陵园南院为“晋冀鲁豫军区人民解放军烈士公墓”,这里安葬着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及晋冀鲁豫军区团级以上干部和边区的著名杀敌英雄、战斗英雄200余名。烈士纪念堂陈列内容为“晋冀鲁豫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南院以陵墓为主。前面有纪念亭、纪念碑。
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大门门楣横额上镌刻着朱德题写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大门两侧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入门巍然耸立着高24米的烈士纪念塔,塔顶光芒四射的红五星,象征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塔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东、北、西三面分别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
纪念塔正北是人民英雄纪念墓,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建,墓内陈列着317名团职以上烈士英名录,与墓体相连的石碑上刻有刘伯承, 陈毅、徐向前,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题词。纪念墓前面东西两侧有“八路军”和“民兵”两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纪念墓东是高大雄伟的左权将军墓,对面是肃穆庄严的左权将军纪念馆。墓前的牌坊横额为谢觉哉题词“人民共仰”,墓前的牌坊下的汉白玉墓碑,是周恩来亲手题写的“左权将军之墓”,墓旁有朱德写的挽词和彭德怀写的墓志。左权将军大墓两侧有附墓数座,分别安葬杨裕民、何云、高捷成、赖勤及其夫人、张衡宁、张光华先烈。墓旁各碑记载了烈士的生年经历。左权将军墓对面是肃穆庄严的左权将军纪念馆。院东北部为烈士纪念堂,陈列着部分革命先烈的遗像、遗物。西北部是刘伯承题名的陈列馆和“四八”烈士阁。
以陵为主,有纪念亭、纪念碑及烈士墓 ,墓内安葬着团级以上的干部和边区著名杀敌英雄战壮举英雄200余名,南北两院的主要建筑和墓葬都有镌刻的中央领导题词。烈士陵园建筑雄伟,松柏长青,庄严肃穆,典雅壮观,为古城增添了无限光彩。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的陈列馆分为七个单元。
烈士纪念堂内陈列有200多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生平简历。
陈列馆有“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陈列”。晋冀鲁豫边区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粉碎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主要战略基地之一。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斗争陈列分四个单元,以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和图片资料及景箱、模型等展品,全面介绍了晋冀鲁豫边区从1937年夏秋之际开始创建,到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之间11年的光辉历史。
星火燎原,发动工农武装革命。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火焰很快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燃烧,张兆丰、王子青等许多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中积极创建和发展党组织,领导工农革命运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抗战爆发,誓与华北共存亡。抗日战争的炮声震动全国,也震撼了每一位爱国志士的心,八路军一二九师出师华北,挺进太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随之走上抗日的战场,誓与华北人民同生死、共存亡。
敌后坚持,太行压顶不弯腰。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军,抗日军民顽强作战,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等一大批我党军政领导人壮烈殉国,表现出誓与民族之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反攻作战,英发雄姿一代豪。在我抗日军民的反攻作战中,涌现出许多传奇式的战斗英雄,太行山杀敌英雄赵亨德率领侦察队袭击敌军需列车,活捉日军中将铃木川三郎,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
血沃中原,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向晋冀鲁豫根据地发动进攻,刘邓大军诱敌深入,取得巨大胜利,并产生了王克勤这样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掀起了以“三大互助”为核心的“王克勤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部队建设。
自由花开,创建灿烂新中国。刘邓大军参加渡江作战、进军西南和解放西藏的战略任务,烈士们以热的汗和红的血,浇灌出祖国独立自由之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人民共仰,继承先烈革命志。为纪念烈士,昭示后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邯郸建立,千万谒陵者前来缅怀和歌颂烈士们的千秋功业。
四·八烈士阁是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黑茶山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13人而修建的。阁上陈列有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五位烈士的遗像,阁内书写着他们的生平简历和毛泽东同志撰写的祭文。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内有一座桥名叫“朱德桥”,它与井冈山“朱德的扁担”一北一南,遥相呼应。这是一座小型的单孔石拱桥,长14米,宽3.6米,高4.6米,桥上有4根望柱,栏板上雕刻着飞云卷花。小桥虽然很普通,却有一段感人的往事。1948年12月23日,朱德和陈毅等前线指挥人员回西柏坡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邯郸时,深切怀念并肩作战牺牲的战友,专程抽出时间了解陵园修建情况。当朱德看到工人们磨出血泡的大手和紧勒肩膀的粗糙麻绳时,鼻子不由一酸,连忙招呼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工人们却表示要抓紧赶工赶时,尽快让烈士有一处安身之地。朱德听后深受感动。朱德回去后给陵园寄来200万元(约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币200元)奖励工人。大家谁也不愿把这笔钱花掉,一致同意用这笔钱修建一座石桥,就命名为“朱德桥”。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左(权)”三人因其在八路军所担任职务,一度作为八路军总部的代称。他们三人在相互信任和支持中建立了生死与共的革命友谊。鉴于此,陵园把这座桥修建在左权将军纪念馆前,把左权将军墓和左权将军纪念馆连接起来。
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等亲莅陵园,对陵园的建设和发展都作过重要指示,并亲笔题词赋诗。二万一千余件园藏文物、珍贵历史图片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之多、成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地之最。园内展馆常年开放,年平均接待国内外观众达45万人次以上,是独具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圣地。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董必武、杨秀峰等“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万里、聂荣臻、邓颖超、薄一波等曾先后来园参谒,亲笔题词,并对陵园的建设作了重要指示。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赴鲁西北指挥作战,来邯郸就住在陵园。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中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站下车,专程到陵园缅怀烈士。汽车停在陵园门外,毛主席和滕代远、罗瑞卿一行人徒步走进来,沿“烈士纪念塔”环绕一周,经“陈列馆”、“人民英雄纪念墓”,来到左权将军墓前,脱帽致哀,默立良久。望着陵园的青松翠柏,毛主席深情地说:“他们应该有一块安息之地呀!”
1959年6月4日下午5时,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等一行30余人前来谒陵。当时陵园的大门和纪念馆都已关闭。人们打开大门,周总理摆了摆手,示意让汽车停在门外,自己步行走进来。这时“烈士纪念塔”正在维修,四周都被芦席围着,但总理仍环绕一周,细心听取陵园工作人员的介绍,然后依次参观了纪念建筑和陈列展览,并作了重要指示。根据周总理的意见,烈士陵园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四·八烈士阁等纪念建筑进行了修缮,并调整和充实了烈士纪念堂的陈列内容。
1961年9月20日,国务院副总理、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来园。
1983年8月15日,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后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和国务院副总理,后任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来园。
1990年2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来园。
1991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来园。
1996年3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来园。
1986年10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2年3月29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共和国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中国建设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较高、环境较美的全国著名革命烈士纪念地。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24年9月,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名单。
在此安葬着副参谋长左权、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中国金融事业奠基者)、《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冀南银行第二任行长赖勤及其夫人、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朝鲜义勇军领导人陈光华和石鼎、抗日英雄范筑先等烈士。
左权(1905年-1942年), 1905年 3月 13日生于湖南醴陵黄茅岭,读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4年 3月入孙中山的建 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 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 国后到中央苏区,在闽西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校长、新十二军军长。 1931年 5月调任第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处长。
1932年1月任第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军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6月, 受诬陷,被降职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事教官,并受留 党察看八个月的错误处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军团参谋长,参与指 挥第一军团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的多次战斗。到陕北后 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 西征,11月与聂荣臻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 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善于 把握全局,考虑问题周密。 1938年 4月,参与指挥晋东南反“九路 围攻”。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主持召开参谋长会议, 制订司令部工作条例,健全司令部的机构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3月指挥所部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 队的磁(县)武(安)涉(县)林(县)战役。 8月至 10月,与彭德怀指挥 百团大战,并为这一战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挥总部特务团进行 黄崖洞保卫战,歼灭日军八百余人。 12月就留党察看问题向中共中 央写信申诉。1942年 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铁壁合围”,25日, 他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时,不幸牺牲。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在邯郸除建 有左权陵墓外还建有左权纪念馆。 他学识渊博,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在军事理论方面论著颇丰,很有建树,发表《论坚持华北抗战》等文四十余篇。他还和刘伯承合译 《苏联工农红军新的步兵战斗条令》。
青少年时代。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桥乡黄茅岭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10月考入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主办的陆军讲武学校。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经陈赓、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毕业后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馆内陈列有左权上小学时用过的文具盒和在黄埔军校时的照片。
工农红军时期。1930年6月回国后,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新十二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参谋处长,宁都起义任红十五军政委、军长,红军长征任红一军团参谋长、代军团长。指挥过渡赤水河、大渡河、夺泸定桥、攻腊子口等战斗。1935年11月20日,左权和聂荣臻政委率红一军团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斗,毙敌一?九师师长牛元峰,馆内陈列有缴获牛元峰的德造左轮三号手枪,左权一直佩戴到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太行山指挥华北抗战,参与领导了“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主持召开了八路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后勤工作会议,编写了数十万字的军事著作,并与刘伯承合作翻译了《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例》一书。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馆内陈列有左权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珍贵照片、他的办公室旧址内景复原和左权殉国处十字岭突围战斗示意模型。
左权将军精神不死。左权牺牲后,延安各界和华北抗日军民在各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撰文赋诗,沉痛悼念。1943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并在涉县石门村建墓筑塔。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将左权灵柩移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馆内还陈列有毛泽东、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人参谒左权墓的照片。
筑先将军1882年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现划归河北省)南彦寺村。曾任国民党第三路军少将参议,鲁西督察专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很快占领德州、临清至高唐一线。在共产党的大力协助下,范筑先很快扭转了鲁西北的混乱局面,先后收复了高唐、夏津等县。范筑先召开了军政干部会议,以范筑先的名义向全国发出了通电。电文中说:“裂目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及武装民众与倭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
范筑先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在鲁西北勇敢地树起了抗战的旗帜,对全国震动很大。全国各大报都发表了范筑先“誓死留鲁西北抗战,坚决不退黄河南”的抗日通电,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范筑先先后改编民众起义武装和收编民团武装成为抗日部队,组成了35个支队,3路民军,号称10万铁军(实际6万人),保卫和收复了鲁西北的大片国土,我党和范筑先合作建立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范筑先还派出大批地方干部到延安党校、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学习,并亲自把自己的长子范树中、长女范晔清、三女范树琬送去延安。
范树民烈士是范筑先将军的次子,任抗日挺进大队队长。1938年8月,范筑先率部东进杀敌,挺进大队为先锋,首先攻下了齐河,继战济南。当部队行至齐河坡时与敌人相遇,范树民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19岁。
范筑先将军在答谢各地发来的慰问电时说:“此次幼子树民挺进队长,随军东征,在齐河坡赵庄与敌激战,为国捐躯,系属军人光荣,乃承各方函电慰问,弥深感激,马革裹尸,男儿应具素质,既获疆场殉国,死而何憾!”
1938年10月,日寇攻陷武汉之后,于11月又调集兵力进逼聊城,妄图荡平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范筑先和共产党人张郁光、姚第鸿及守城健儿700人英勇不屈,壮烈殉国。
金方昌,1920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1940年11月,担任中共山西省代县县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兼城关区区委书记的金方昌和区自卫队队长周致远在督送公粮时,因汉奸告密,同时被捕。
有一次,敌人把金方昌关押到日寇特务机关“红?部”。“红部”的特务?头子石骨,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外号“活阎罗”,他亲自对金方昌进行审讯。这一天,审讯大厅里杀气腾腾,4个日本强盗凶神般地站立在两旁,他们的身边摆满了各种刑具。
锋利的石砾,深深地扎进金方昌的膝盖,黄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滚落下来。渐渐地,他觉得眼前一阵发黑,便失去了知觉。
接连几天,敌人不间断地对金方昌进行严刑拷打,杠子压、鞭子抽、烙铁烫、竹签扎,最后竟惨无人道地挖掉他的一只眼睛,砍掉他的一只胳臂。
金方昌虽然身受酷刑,但意志坚强如钢!他用剩下的手指,蘸着眼里流出的滴滴鲜血,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1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严刑利诱奈何我,颔首流泪非丈夫。
1939年12月3日,金方昌和周致远昂首登上敌人的刑车。一路上,金方昌义正词严,痛骂日寇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鼓舞人们起来斗争。他说:“乡亲们,日本鬼子和汉奸卖国贼的日子不会太长久了,只要我们跟着共产党,拿起武器,勇敢地同万恶的敌人战斗,胜利很快就会到来。”
刑车来到北关外,金方昌迈着坚定的步伐,昂首走上高坡。日寇宪兵队小队长举起了杀人的屠刀,年仅20岁的区委书记金方昌倒在血泊之中。
邯郸市内3.9.13.23.28.202路公共汽车可到。
2023年7月6日,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将军纪念馆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