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0 13:06
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领国民党军新编第8军,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并向全国发表通电,宣布拒绝国民党政府的“剿匪”命令,退出内战前线,站到人民方面来。对此,毛泽东主席亲自批示,“马头镇距邯郸很近,邯郸系历史名城,因此可称‘邯郸起义’”。
事件经过
1945年8月1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抗战胜利在望。国民党当局开始将重心放在抢夺地盘上,以便获取更多的胜利果实。10月13日,蒋介石下达内战的秘密命令,全力进剿共产党。于是,刘伯承、邓小平在10月16日下达作战命令,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各部开赴平汉铁路沿线,准备在邯郸一带与北上的国民党军展开决战,这就是之后的邯郸战役。刘伯承、邓小平建议高树勋就地退出内战,脱离蒋介石集团。在王定南于26日清晨将这一建议转达后,高树勋决定走出关键一步,立志起义。
高树勋率其直属新8军及河北民军等部共1.2万多人,在邯郸马头镇一座商贸楼(现邯郸起义旧址)起义,并向全国发表通电,退出内战前线,站到人民中来,不愿再“以人民养育之兵,供内战之用”。
高树勋临阵起义无异于对国民党军釜底抽薪。正在北进的三十、四十军顿时惊慌失措,准备向南逃跑。刘伯承、邓小平立刻下令对其实施总攻。到11月2日,三十、四十军大部被歼,约2.3万人被迫放下武器。邯郸起义确保了邯郸战役的最终胜利。毛主席指出:“这个仗一定要打好,如果打不好,我们又要再进山,中国革命就要推迟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