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猷

更新时间:2024-08-22 04:36

邱建猷(1796~1854),宇尔嘉,号迪甫,广东大埔县青溪坪砂村人。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国史馆编修,参修《大清一统志》。历任文渊阁校理、山西监察御史、松江知府、常州知府、赣州知府、南康知府、九江知府等职。

人物简介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成书共560卷,他是这部书的主要负责人,被清廷授于“文渊阁校理官”,不久派往山西任监察御史,后曾为松江知府、常州知府、赣州知府、九江知府等职,时江西多次闹水灾,他为官清廉,千方百计赈灾,成绩裴然,江西各地人民称赞他,百姓为之造祠一座,他知道后立即毁掉。后因太平军横扫大江南北,他遂以母老要回原籍照顾,辞官离赣回粤。回乡10多年曾兼广东澄海、海阳、潮州、龙湖几个州县书院掌教。咸丰四年(1854年)建猷死后十三年即同治六年(1867年)他两位公子晋昕、晋亨同年考为举人。

人物生平

邱建猷,自小聪颖过人,及长即发愤读书。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补博士弟子员。后师从饶芝深造,颇受器重。清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中广东乡试第16名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考取三甲第127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六年(1836)散馆后授翰林院检讨。

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任国史馆协修,参与《大清一统志》编纂。邱建猷勤于职守,布划谋篇有方,被擢升为文渊阁校理。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考授山西监察御史。后又任松江知府、常州知府,道光二十四年(1844)因父丧回籍守孝,服阕授赣州知府,未到任改任南康知府。

江西南康是一个地瘠人贫的地方,邱建猷下车伊始,就以地方利病询问诸生,择其善者而行之。他捐钱增加生童的膏油伙食费用,重立规矩。恢复已废的朱嘉讲学地白鹿书院,并常亲到书院讲授。时有都昌县书吏黄应华,素来奸滑,其领办官盐,鱼肉乡里,被民众殴打,并“焚其居”。黄应华逃到省里,诬告民众作乱,要邱建猷严惩“乱民”。邱建猷了解情况之后,先将黄应华革职,然后亲赴都昌抚慰民众。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南康大水成灾,波及四县,邱建猷亲自到灾区视察,即向上司请恤,又发动僚属捐资赈济,使百姓得以保全生命。上司以邱建猷赈灾有方,后九江遇灾,即调建猷代理九江知府以赈灾。建猷立清册,区别户丁,发钱粟,多设厂所,男女异途,老少异粮;谕富人平粜,禁吏侵蚀;事有不便上请者,多出钱助之。“得全活者数万人,民无菜色,一郡欢声”。

咸丰皇帝即位,广求人材,刑部侍郎张芾向朝廷推荐朱琦、何绍基、沈衍庆和邱建猷等4人,其中对邱建猷保荐最力:“悃愊无华,廉隅自厉。修鹿洞之成规,士林悦服;督九江之赈务,舆论允从。任劳任怨,朴诚可恃,不染外官虚浮习气,堪胜表率之任”。于是威丰皇帝特颁旨重用。

邱建猷居官清廉,关心民众疾苦,平常他在内署穿的是布衣,性情宽厚,不忍致民于法,但碰到贪官、污吏、恶棍就一定严惩,故极得民众爱戴,同僚亦无不钦佩、叹服。

邱建猷在南康任内,民众为了表扬他,趁他去京公干时,给他建了一座生祠,他回到南康后,立即把它拆掉。邱建猷晚年,在赣任职期间,正是太平军横扫大江南北之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邱建猷遂以母老辞官,返回原籍。之后,曾先后在海阳、龙湖、澄海、景韩、韩山等书院掌教,以教为乐。著有诗文藏于家。威丰四年(1854)在乡逝世,终年59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