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荣

更新时间:2024-10-12 23:41

邱建荣,1964年2月14日生,浙江宁波人,光子材料与器件专家,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64年2月14日,邱建荣出生。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系。

1983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毕业后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8月—1988年5月,任上海建材学院(现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助教。

1988年6月—1989年3月,在日本神奈川大学任客座研究员。

1989年4月—1992年3月,就读于日本冈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毕业后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2年4月—1995年3月,任日本山村硝子株式会社新型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4月—1999年9月,历任日本科技厅新技术事业团(JST)创造科学推进事业(ERATO)和京都大学平尾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1999年10月—2000年3月,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与工程物理系Gaeta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00年4月—2005年3月,先后任职于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日本京都大学平尾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4月—2009年8月,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9月—2015年8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9月起,任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 榜单。

2022年,当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邱建荣的研究领域主要有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特别是玻璃与微晶玻璃光纤;强场(飞秒激光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二维材料与拓扑绝缘体)等。

邱建荣长期从事功能玻璃和超快激光与玻璃相互作用物理机制及其在信息等领域应用的研究。和其研究团队发明了基于离子价态操纵以及偏振依赖纳米光栅的可擦重写超高密度光存储,为解决大数据时代存储的关键瓶颈问题奠定了基础;发现了Bi掺杂锗酸盐等玻璃的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提出基于低价Bi离子的发光机理;实现了带宽>200nm的光通讯波段的超宽带光放大,为实现超大容量信息传输和超快实时信号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2023年3月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邱建荣已在《先进材料(Adv.Mater.)》《美国化学会志(J.Am.Chem.Soc.)》《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物理评论快报(Phys.Rev.Lett.)》《纳米快报(Nano Let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被SCI他引20000余次。

据2023年3月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邱建荣已申请专利150余项,授权专利80余项,其中授权国外专利4项。

据2023年3月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邱建荣已在包括OECC等在内的国际会议作大会或邀请报告120余次。

人才培养

邱建荣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讲授普通高校本科生课程“功能材料概论”“新型功能玻璃”等。

截至2022年6月,邱建荣指导培养的学生中已有30余人已成为中国国内985、211等高校教授或副教授;多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特聘专家青年项目等;多人留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张松敏在2007亚洲显示国际会议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邱建荣在光学和光子学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并为浙江大学和奥尔堡大学两校教学科研合作做出了贡献。”(奥尔堡大学评)

“邱建荣为学,孜孜以求,潜沉严谨;为师,润物无声,亦师亦友;为人,静水流深,人淡如菊。”(华南理工大学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