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

更新时间:2024-09-07 19:32

邵丽,女,汉族,1965年生,河南周口人,中共党员,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99年开始写作,迄今创作小说、散文、诗歌两百多万字,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作家》等刊,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选载,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

人物经历

1986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历任机关公务员,人事科长,副县长,市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秘书长,省政协委员。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5年11月,任河南省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

2016年1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2017年9月,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副书记。

2018年5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21年9月,任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2021年12月,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主要作品

岀版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黄河故事》《金枝》《金枝(全本)》,中短篇小说集《挂职笔记》《糖果》《礼拜六的快行列车》《明惠的圣诞》《北地爱情》《迷离》等,散文随笔集《物质女人》《玉碎》《花间事》,诗集《细软》《她说》等。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 2003 全国百家媒体“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

▪ 2006 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问题》获《小说选刊》(2003-2006)全国优秀小说奖

▪ 2007 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2004-2006)鲁迅文学奖

▪ 2008 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入围第七届(2003-2006)茅盾文学奖

▪ 2011 短篇小说《挂职笔记》获《人民文学》2011年度短篇小说奖

▪ 2011 短篇小说《挂职笔记》获《小说选刊》2011年度短篇小说奖

▪ 2013 中篇小说《刘万福案件》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2011-2012)百花奖

▪ 2013 中篇小说《刘万福案件》获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

▪ 2013 中篇小说《城外的小秋》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

▪ 2014 中篇小说《第四十圈》获2014年《人民文学》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

▪ 2015 中篇小说《第四十圈》获《小说月报》第十六届(2013-2014)百花奖

▪ 2018 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

▪ 2019 短篇小说《天台上的父亲》获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

▪ 2019 短篇小说《天台上的父亲》位列2019收获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榜第三名

▪ 2019 短篇小说《天台上的父亲》获得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短篇小说奖

▪ 2020 短篇小说《天台上的父亲》获得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提名奖

▪ 2020 中篇小说《黄河故事》获得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榜首

▪ 2020 中篇小说《黄河故事》获得2020收获文学榜·中篇小说榜第二名

▪ 2021 中篇小说《风中的母亲》获《当代》年度中篇小说总冠军

▪ 2022 中篇小说《黄河故事》获得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首奖

▪ 2023 获评2022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作家。

人物评价

从1999年末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算起,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邵丽就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达到了文学事业的一个高峰,成长速度之快令人心生讶异。应该承认,邵丽确实富有文学才情;但很显然,邵丽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用天才之类的溢美之词解释得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剧变使每个人都产生了身份的焦虑,内心都经历过阵痛,而邵丽以她丰厚的生活积累为支撑,敏锐地点中了生活的“阿是穴”,触及了社会的“痛点”,而且她能以悲悯的情怀、理想的眼光来对待生活的苦难、包容人性的复杂,并冷静地用有节制的笔触将其描画出来,从而使人感觉到深深的理解和慰藉。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她的这种意识也越来越自觉,作品也因而越来越成熟圆融。邵丽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几乎她的每篇作品都会得到广泛的关注,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均是如此。这使她在不长的时间里通过为数不算很多的作品迅速为文坛所熟知,成为名副其实的“当红作家”。(中国作家网评)

社会任职

代表评价

《我的生活质量》: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是一部探讨当代人精神上的困境的力作。

《明惠的圣诞》: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明惠被城市生活的表象诱惑、迷失方向、终于觉醒的性格成长史,以点石成金的结尾否定了一种畸形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多角度的思索空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