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亮

更新时间:2023-10-25 13:50

邵春亮,男,汉族,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邵春亮,男,汉族,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民族预科班班主任,1935年生于天津市塘沽,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大连工学院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自1986年起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1995年年届退休。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被学校返聘为礼聘教授,继续担任民族预科班班主任。自1986年起,已带出少数民族学生600多名,涉及30多个少数民族。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人物经历

高尚师魂铸就民族大爱丰碑

23年来,邵春亮以对党的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视少数民族学生为亲人,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爷爷”。他与其他教师一道,把来自新疆西藏、内蒙、甘肃贵州宁夏等边疆各地13个民族的千余名学生,培养成品德端正、学业有成、家长满意、边疆所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接班人,其中有锡伯族第一个女博士葛俊凤,有担任校博士生会主席、多次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维吾尔族学生克里木,有奥运火炬手的新疆独山子乙烯厂副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尤里瓦斯·买买提,有乌鲁木齐铁路局科研所电务研究室主任、2006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的吴庆胜,有连年获得一等综合奖学金并担任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被免试推荐攻读大工硕士研究生的蒙古族学生于雷……

邵春亮以高尚的师魂铸就民族大爱的巍巍丰碑,为加强民族团结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他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网上热议和“邵春亮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播放后,在辽沈各地、神州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执著坚守

——以培养少数民族学子为天职

开办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党和国家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多地培养少数民族各类专门人才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是内地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邵春亮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说:“对党的民族政策最好的宣传,是行为。带好这些娃娃,责任比天大!”

1986年金秋之际,有着25年教龄、已到天命之年的邵春亮,开始兼任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当时,来自维吾尔、哈萨克、锡伯、蒙古等7个民族的38名新疆娃走入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一开始,这些新疆娃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新鲜。晚上不想睡,早晨不起床,高兴时手舞足蹈,大跳迪斯科,性格率真,可也随心所欲,有时喝酒打架。对此,邵春亮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班主任的责任,他竭诚尽力启发他们思考,给予他们信心与力量,让年轻的人生风帆驶上美好的航程。

每天凌晨,邵春亮从学校南山的家里,准时来到北山学生宿舍,叫醒学生去跑步;每天中午,邵春亮都到学校清真食堂,与学生们同桌共进午餐,边吃饭边交谈;每天夜晚,邵春亮同学生们在一起,直到熄灯才离开。夜深人静,他走下山坡,穿过公路,回到住宅区时,遇到两米多高的小区大铁门已经落锁,这时也顾不得自己是年过花甲之人,他翻门而入,有一次竟从铁门上重重地摔了下来,幸好没伤及筋骨,第二天他若无其事地在学生面前。邵老师将在办公室、课题组的工作任务,全都挪到民族班教室里来做。他悄然坐在教室最后面,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了解各种情况。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段时间后,不管当初入学多么不懂规矩的“调皮蛋儿”,不论个性多么桀骜不驯的娃娃,都在邵春亮零距离的接触中,心甘情愿地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会了自律。这些“买买提”管邵春亮叫“老爹”。

从“老爹”到“爷爷”

——他是边疆学生最亲的亲人

一切为了少数民族学生,是邵春亮的行为准则,他把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都视作自己的孩子。

蒙古族学生王刚踢足球,不小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邵春亮整整陪护了10天。他每天早早起来,煮了鸡蛋和嫩苞米,在六点前赶到医院,给王刚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都羡慕王刚,对他说:“你父亲真好!’,“哪里!那是我老师!也是我老爹!”王刚自豪地回答。

维吾尔族学生库都斯·亚库夫在非典肆虐期间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校医院诊断为肺炎,留院观察治疗。有的同学担心他是非典不敢靠近,这使他心里很难过,远在新疆的父母也十分担心。是邵春亮连续7天到医院陪伴他,让他配合治疗,消除顾虑。库都斯·亚库夫事后才知道,自己住院期间,邵老师的老伴刚去世,他是忍受着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来精心照料自己的。每逢提起这件事,库都斯·亚库夫的双眼都是红红的,“我如果不成才,怎么能对得起邵老师!”

预科班一名女同学上课无精打采,也很少去食堂就餐,邵春亮及时发现她情绪不对头,就找到女老师杨雪岩帮助了解原因,还找了同寝室的同学了解情况。当这名女生在收拾行囊的时候,邵春亮找到她,与之长谈。原来这位女生家里出现了大的变故,她必须得赶回家去。邵春亮开导她要从容的面对困难,并代这名女生向学校请子两个月的假,还申请了800元钱的临时补助,作为回家的路费。之后,邵春亮始终和这位同学保持着联系,鼓励她尽快放下包袱回到学校。两个月后,这位女生返校,邵春亮又为她联系任课老师,帮助她补课,并找来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她一起复习功课。在邵春亮的帮助下,她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试。寒假后开学,这名女生却没有按时返校,打不通电话,也联系不上,邵春亮非常着急,发动已经毕业在新疆的学生们帮忙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上了,这位同学已经在本地一家蛋糕店打工,想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邵春亮在电话里动情地劝说着:4408级民族预科班一共有59名同学,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不允许你们任何人掉队,如果你是个听话的孩子,那你就听老爹的,去买返校的火车票,一切困难老爹和你共同承担!”听着这慈爱而又不失威严的话,这位女生泣不成声。真情大爱邵老师,感天动地是师心!她没理由不返校。在她回到学校后,邵春亮又帮她申请了助学补助,还为她找到一份兼职工作,解决她的生活困难。

2006年2月11日,一场五十年不遇的暴风雪突袭北方,午夜时分,邵春亮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他赶紧从床上爬起来接听,电话那一端传来一个女人焦急的声音:“邵老师!邵老师啊!”“是,是我!您别急!慢慢说!”原来是学生郭俊远在新疆的妈妈,儿子放寒假没回家,此时她又一直打不通儿子的电话,心情万分焦急。有困难找邵老师,这是家长们的共识,于是她顾不得已经是夜半时分了,拨通了邵春亮家的电话。邵春亮一边安慰这位心急如焚的家长说:“郭俊前几天在我家吃的年夜饭,他的精神状态没问题。您别着急,我这就去找他!”一边穿上棉衣,推门而去。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邵春亮深一脚,浅一脚,进网吧,到宿舍,终于找到了郭俊。原来郭俊的手机没电了,邵春亮就用自己的手机让他们母子通话。得知儿子安然无恙,郭俊母亲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地。

邵春亮走到这些学生面前,拿出专门烧好的奶茶分发着,让寄了回来。毕业时,邵春亮把吐尔逊江叫到跟前,递给他一个糊好的信封,嘱咐道:“这里装着我给你父母的长信,一定交给他们后再打开。”当吐尔逊江的父母打开信封,那里面是100元钱和一封长信,邵春亮在信中说:“谢谢你们送我的毛毯,每次盖在身上都觉得特别暖和,特别暖和……”就是这个维吾尔族学生吐尔逊江,在邵春亮的帮助下,不再钻网吧,研制成“利用共用天线实现对讲和报警系统”,在全国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在邵春亮的家里,有满满两大袋子学生和家长们的来信,他非常珍惜这些信件,认为那是对自己的最大信任和奖赏。1992年春节前一天,邵春亮就收到了学生的17封信、5封电报,有的来信竟然写了六页纸!每到年节,邵春亮家的电话铃声不断,手机短信也是此起彼伏。

学生成才,边疆发展,是邵春亮的最大欣慰,他“一管到底”。新疆蒙古族学生巴特尔毕业后回到家乡,好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呆在家里,不愿见人。他的母亲打来电话向邵春亮哭诉。邵春亮说,一定要让他工作,你们可以鼓励他考公务员。考公务员?他父母想都没敢想。邵老师说,你们一定要相信他。邵老师马上给巴特尔寄去了备考资料,并帮助他选择报考志愿。在父母和邵老师的鼓励下,巴特尔参加了县里的公务员考试,笔试结果是第一名。她妈妈又打来电话,因为笔试成绩只占50%,还有面试。巴特尔性格内向,感觉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邵春亮说,可以找熟悉演讲的人给他作辅导,还可以提前带他去面试现场,熟悉环境。他妈妈。一一照做了,巴特尔面试成绩又是第一。录用单位决定录用巴特尔时,发现缺高中档案,邵春亮又几经周折查找到了档案,巴特尔终于如愿地走上了工作岗位。

1991年毕业的吴庆胜,是乌鲁木齐铁路局科研所电务研究室主任,2006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拔尖人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邵老师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每到关键时刻,邵春亮都通过书信或电话为他导航。“能力可以体现在金钱之外。只要是真正地认清了自我,并为实现其价值而努力拼搏,那么你就会从人生的失落中崛起,获得辉煌的人生景色。”“人总应有点朝气,有点激情,要心存希望,心中充满绿洲”。一封封信件不仅激励着吴庆胜,还被吴庆胜的同事复印拿回家教育自己的孩子。

2008年6月25日,新疆独山子乙烯厂副总工程师尤里瓦斯?买买提作为奥运火炬手,在完成乌鲁木齐火炬传递后,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给邵春亮,与老师分享喜悦。“我从您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学业上的知识,精神和理想、做人和做事的学问更使我受益匪浅。”他从车间技术员到厂副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范、优秀共产党员

维吾尔族学生希望、哈萨克族学生古丽米拉、锡伯族学生郭文强、蒙古族学生孙毅超等,毕业后都选择当老师。“邵老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他们说,“他让我们懂得成才先成人,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而这对于我们这些来自边远地区的孩子来说,过去想也没有想过,是他让我们开始了关于人生的思考。我们要像邵老师那样,也去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我们愿意接过爱心的接力棒,将它传递下去!”

忠诚不倦

——“到干不动为止”

邵春亮的先进事迹传遍辽沈大地,面对鲜花和掌声,他淡然一笑:“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荣誉对我来说不重要,让我真正在乎的是对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责任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与国家西部开发建设息息相关,自己能尽一份绵薄之力,足矣!”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让人体悟到精神境界的高尚。

如今,已经74岁的邵春亮依然坚守在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岗位上,和来自边疆各地13个民族的59个学生在一起。他每天仍然是学生们最准时的“闹钟”,早上6时就到寝室催促他们起床,而后一起跑步出操,晚上10时再催促他们入寝。他说,“跟少数民族娃娃们在一起,忘记了很多,也忘记了自己,还有什么年龄?!”

视民族团结为生命

——值得大力弘扬的邵春亮精神

一种值得大力弘扬的邵春亮精神,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同。邵春亮以极其深厚的民族感情、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始终如一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和党的基层民族工作者的光辉形象,铸就了视责任重于泰山,视民族团结为生命,视培育少数民族学子为天职;多想别人少想自己,多想责任少想名利,多想工作少想享受;把为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各族学子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边疆培育人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断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把平凡普通的工作做到极致;以及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的邵春亮精神,是鼓舞我们的强大思想动力,是激励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桃李芳香飘边疆

——记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

新华社记者(傅兴宇、于力、王莹 )

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买买提·尤里瓦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在完成火炬传递任务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和买买提·尤里瓦斯一样,遥远的边疆有600多位奋斗在各个岗位上不同年龄段的人思念、牵挂着邵春亮教授。

如今74岁高龄的邵春亮教授坚守在民族教育第一线已23年了。

“我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1986年,邵春亮刚刚五十出头,已从教26年,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已小有成就,学校领导却要让他从事既陌生又费时费力的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当时他确实犹豫了。整整思考了一个晚上,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无数民族学生的期盼,邵春亮终于勇敢地接过了这份重担,开启了他随后23年民族教育的人生旅程。

回忆往事,邵春亮感慨道:“23年来,我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更多的回报。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悔当初的选择,无愧自己的人生!”

“你就没有理由不爱这些孩子”

2004年暑假,69岁的邵春亮特意买了硬座慢车票去新疆。“80多个小时的车程,酷热烦躁,让我终生难忘。”邵春亮说,“我真正体验到了孩子们求学的艰辛,这种亲身感受让你没有理由不去关心和爱护这些孩子!”

1986年邵春亮带的第一届少数民族预科班共有38名学生,分别来自维吾尔、哈萨克等7个少数民族。这些孩子来到学校之初,最大的问题是想家。在第一次班会上,邵春亮对同学们说:“我们就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了,我是你们的家长,你们之间都是兄弟姐妹,我们要团结友爱共同建设和维护我们的大家庭!”一席话,让这些刚刚离开家乡的孩子感觉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新疆和大连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为了让他们适应新的作息时间,邵春亮每天早上要从家里跑上20多分钟,6点钟准时到学生宿舍喊学生们起床,然后和他们一起上早操,而到了晚上,他陪到10点钟,直到看到学生们熄灯睡觉后才离开。邵老师也因此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最准时的闹钟”。而且这座“闹钟”一跑就是23年。

邵春亮说,年龄的距离使我必须用心去接近和了解孩子们,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和他们沟通。2009年元旦,他给全班60位学生每人写了一张贺年卡,内容不是从网上下载的,也不是手机短信抄的,而是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分别写下作为一个老师、长辈在新年伊始的祝福和希望。

要配得上“老师”这两个字

邵春亮的同事、老教授王爱民说:“邵春亮讲课精彩叫座,始终被学生打分第一,130人的大教室也总是爆满。”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魏东兴透露,与许多老师上课开讲、写板书不同,邵老师对来听课的4个班128名学生要一一建立卡片,上课两三次后就能叫出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对每位学生的作业,他都要批改和记录,不管工作量有多大、有多麻烦。

邵春亮2008年上半个学期授课64个学时、下半个学期安排56个学时。即使不干班主任,对一个高龄老教授来说,这个工作量也足够多。但他对自己讲授的电路课程总是精心准备、不断出新,至2021年9月也没人能取代他在讲坛上的“王牌地位”。有人劝他:“邵老师,你这样做太累了!”邵老师回答:“不累,活着有滋味吗?”

2005年电信学院在广大师生中组织了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邵春亮赢得了最高票。

就这样,23年来,邵春亮坚守岗位,把一个个民族娃娃顺利送上了本科,又亲手接过一批批来自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面孔,延续着他“爱的奉献”。

大连理工大学连续3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邵春亮个人也多次荣获“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获奖记录

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9年7月21日,教育部颁布《关于授予邵春亮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邵春亮“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决定》指出: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邵春亮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决定》指出:邵春亮同志胸怀祖国,心系边疆,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大局意识,始终把自己的工作同民族的团结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边疆的和谐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落实在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中。从事民族学生培养工作23年来,他把无私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学生身上,视生如子、关怀备至。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日常行为规范,都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使一个个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校园同样享受到了亲情般温暖。邵春亮同志潜心教学、刻苦钻研,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质量好。他在做好民族班班主任工作的同时,经常挤用业余时间,利用假期、休息日进行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等,他主讲的《电路原理》专业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名牌课程,课程教材和辅导材料都是由他亲自编写,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邵春亮同志长期坚守在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岗位和专业课教学工作第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模范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悉心关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充分体现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大力表彰和学习宣传邵春亮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他的崇高品德,我部决定授予邵春亮同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决定》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邵春亮同志为榜样,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关爱学生、甘于奉献,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荣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0年3月23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揭晓,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榜上有名,荣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这次评选活动从2009年11月开始,历经初选、公众投票评选和评委会评选三个阶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邵春亮发表获奖感言时说:“50多年来我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教授,是全国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的优秀代表,二十多年如一日,担任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工作。他把带过的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看成了自己的孩子,他用真诚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和尊敬。一群来自新疆的学生们,亲切地把邵春亮称为“老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