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13:21
邵汉生(1900年—1994年),祖籍广东省南海三山,广东佛山武术历史名人、艺坛元老、有省港一代拳师之称。
自从1909年河北天津霍元甲在比武中大胜西洋大力士奥皮音之后,被蔑视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民众,吐气扬眉,习武之风,传及南粤;1920年,广州精武会成立,“提倡国术”的口号,更遍及民间。此时,邵汉生正式加入精武会,任珠江派副主任,教授南拳。在广东省运动会上,邵汉生组织精武会员一千人,表演以精武拳式为基本内容的千人操,获得冠军之路。表现出年轻拳师的扎实武功和组织才能,奠定了他武林生涯的基础。
此后,他于二十年代中期至三十年代中期,以及四十年代中后期,应岭南大学农学教授邵尧年之请,两度回原籍三山创精武童子团、农研社,办广育小学、奕贤中学、奕贤民众教育馆,力倡义务教育,主持广育、奕贤两校工作。1925年,他在三山创办精武童子团,参照精武会规定的10个基本套路训练学生。其成员曾于1935年、1936年、1937年参加第一、二、三届广东省运动会武术赛,第一届获女子剑术冠军、男童刀亚军,第二届女子剑术冠军、男童刀和男成棍两项亚军,第三届获女子枪、男童刀、男童盾刀、男成棍5项冠军。当年在奕贤中学就读的,不但有三山当地的小学毕业生,还有邻近的番禺、顺德、花县、广州的不少青年,现三山广育奕贤纪念馆有邵汉生纪念室,缅怀拳师当年在家乡办学的业绩。
邵汉生幼年体弱多病,像个“病痨鬼”,据说不敢吃青菜,喝的水也要用白术煎熬过的,而在乡下没办法医疗。其父亲邵时佳为了保住其性命便将他带到广州读书,顺便寻医救治。有人对他父亲说:“本财体弱(邵汉生原名本财),不是单纯借助药物可以治疗的,最好是兼学武技功夫,借以强身健体。”邵时佳也认为很有道理,碰巧洪家拳师冯荣标在广州新城开设乐义堂武馆。1910年父亲便送他去习武。
邵汉生虽然天资平常,被人笑为“四方木”,但是他异常勤奋,深得师傅厚爱。冯荣标让自己的长子和邵汉生一起练习,互相切磋。这样练了四年,邵汉生不但身体强壮了而且尽得洪拳技艺。
之后,经过洪荣标推荐跟随孔昌学习蔡礼佛拳,又跟霍东阁(霍元甲之子)习迷踪拳,跟随孙玉峰习罗汉门拳,跟随罗光玉习螳螂拳,再进入广东省体育训练班,一边学习武艺,一边提高文化修养,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
与李小龙的渊源
邵汉生(SHAO-HAN-SHENG)师傅是李小龙武坛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的北派功夫老师,因为邵师傅亦为一名节拳(JIT-KUNE)名家,对多种北派拳术均有极高的造诣,在来香港之前,便已精通罗汉拳、螳螂拳,后加入精武体育会,又学会了潭腿(TAM-TUEI,又叫精武潭腿,属于精武体育会中的基础性拳法)等拳法,并因拳艺超卓而留会任教,后移民至香港九龙城,边教人打功夫边从事影艺事业。李小龙是在离港赴美前不久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到美国后别无所长,而只有武术方面可以勉强说得过去,所以为了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这一技术特长,他才通过父亲的介绍去跟邵师傅学艺的,这时他虽尚未打算到美国后以武谋生,但武术确已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 李小龙虽然跟邵师傅以“舞”换“武”,但也是在投入邵师傅门下后才开始教邵师傅学习跳舞的,而且邵师傅与李海泉同为香港演艺界名人,同时他们的交情也颇为深厚,所以作为世侄辈,李小龙尊称他为“四叔”。当然他也学到了一些同门师兄弟所无法学到的节拳之关键技术,因为邵师傅对他的教授实际上是属于“家庭私人式”的教学。而且,邵师傅这时教给他的功夫便是我们在美国长堤空手道大赛上看到他的疾如风、快如电的精彩的表演,尤其是他的连环飞踢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被誉为“致命的芭蕾”。
小龙回港省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由于邵师傅为人和气而不摆架子,所以在很多餐馆都留下了小龙同他一起喝茶与论武的身影,此外,在小龙回港拍片前夕,邵师傅亦曾竭力为他奔走引线,为他争取上镜的机会。重要的是,他在武道上对小龙的传授,打破了小龙原有的功夫框架,使小龙的功夫与技术更趋实用。说到此,人们也就知道为何红透半边天的小龙会对过气艺员邵师傅毕恭毕敬。
师父:霍东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