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均

更新时间:2024-06-10 14:30

邹均(1900.5—1930),本名师守遵,陕西省富平县南社乡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后被称为西安第二团支部,归团中央直接领导。1930年壮烈殉难。

人物生平

邹均,本名师守遵

1900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南社乡师家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10年丧父,后过继给姑父、姑母。姑父邹子良,陕西三原县人,在陕西地区辛亥革命中做出过重要贡献,因反对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被袁下令杀害。邹均为纪念姑父,继承先辈遗志,取号复良。

1910年,邹均考入西安健本学堂。这是陕西著名革命党人、富平人焦子静等创办的一所培养革命人才的高等小学堂,邹均在这里初步接受了革命的启蒙教育。

1916年夏,邹均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他勤奋好学,善踢足球,任三中足球队长,与成德中学足球队长屈武以及武止戈等过从甚密,关系友好。

1919年5月中旬,北京学生发动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西安后,邹均立即响应,邀集学友到市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讲演,说到国贼卖国、国土丧失、大好河山沦亡无日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市民多被感动。5月下旬,省立一中、三中、成德中学、第一师范、女子师范、甲种农业学校等各中等学校召开西安学生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全体总罢课、游行示威、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的决议案。邹均和屈武等被推选为代表到省教育厅找厅长郭希仁请愿,抗议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提出立即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签字、惩办卖国贼、抵制日货和举行罢课、游行示威等要求。陕西督军陈树藩闻讯大骂,令郭希仁拒绝学生的要求,对不遵令者以枪决威胁。邹均、屈武等代表又到督军公署面见陈树藩,据理力争,终于与陈达成只讲演发传单、不示威游行的口头协议。邹均、屈武等组织各校同学,高举“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牺牲一切,为外交作后盾”的大旗,高呼“诛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取消二十一条”、“头可断,血可流,青岛不能丢”等口号,每天在省议会门前讲演,并编印数十种传单,广为散发。6月初,在西安学生代表联席会议的基础上,成立了全陕学生联席会,编印出版《白话报》,报道全省和全国学运发展状况。同时成立陕西学生救国讲演团。会后,邹均与翁子俊、韩志颖等率领讲演团到鼓楼、西大街、南院门和省议会门前向群众宣传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意义,揭露北洋军阀的罪行。9月上旬,全陕学生联合会召开会议,选举屈武、刘道洁为会长、副会长,高尚贤、邹均为评议长、副评议长。省学联并发表宣言,内称:“哀莫大于心死,耻莫甚于国亡,苟知国亡可耻,牛马难为,则当起而挽回之,补救之。”这年秋,陕西省长刘镇华将教育经费移作军费,不给西安地区的教职员发薪。教职员开展了索薪斗争,举行罢教。为声援教职员的斗争,邹均、屈武带领广大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到省府门前请愿,提出“一日不发薪,学生就一日不上课”的口号,省方迫于无奈,只得发薪,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0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邹均和屈武、武止戈等人商定,走出潼关,到外地求学。他们一起考入天津南开中学。这时,邹均进一步接受了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积极参加当地的学生运动。为响应新文化运动,他决心不写文言文,和同学们相约以白话文作文。随着革命斗争的迅速发展,邹均和许多进步青年逐步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必要。

1921年12月,他和屈武、武止戈、韩志颖、张宝泉、刘尚达、崔孟博等10多个陕西同学,成立了天津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邹均以该会的名义在北京出刊的《共进》杂志上发表文章,揭露陕西教育界在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幕。他们还以通信形式与西安学生联系,提出改造陕西教育的方法,建议“组织团体和出版刊物,把各界的黑幕尽量地介绍出来”,“以自动的精神,互助的精神,同心协力去奋斗、牺牲,破除黑暗的势力,努力向光明的路上去!”翌年3月,他们又创办了《贡献》杂志。这个杂志虽只出了4期,但在倡导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改革教育、宣传新文化运动、宣传社会主义学说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在京、津和陕西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宗旨正大,议论卓越”。

1922年夏,邹均由南开中学毕业后到了北京,一面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一面积极参加北京的学生运动,直到1923年秋始离开北京。他同北京大学学生、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刘天章等关系密切,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在京期间,经刘天章介绍,邹均先后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

1923年暑期,邹均与武止戈等人到西安开展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宣传活动。

邹均毕竟是个年轻的、不十分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他曾一度受到实业救国论的影响,为此,1923年秋考入江苏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帝国主义在南通开办工厂、排挤民族工商业的种种事实,无情地击灭了他实业救国的幻想,他认识到此路不通,毅然离开南通,

1924年春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左派于右任创办的一所革命学校,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任弼时、张太雷等先后在该校担任领导或教员。入校后,邹均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对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和前途等有了新的认识,在政治上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在学习期间,邹均还和武止戈、何尚志、马文彦等创办了《新群》杂志。他们还利用课余和星期天深入到工人中去,调查了解工人的疾苦;并帮助上海总工会举办工人夜校,向工人讲解马列主义,启发工人的革命意识,引导工人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深受工人的赞许。12月,邹均受团中央指派到西安建立团的组织。他与魏野畴取得联系,发展团员14名,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后被称为西安第二团支部,归团中央直接领导。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把所部改编为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一军军长,胡、岳任副总司令分兼二、三军军长。邹均与胡景翼是同乡,早有结交。这年冬,邹均应兼任河南省军务督办的胡景翼之邀,并经党组织批准,离开上海大学来到北京,负责国民二军驻京办事处的对外联络工作。当时国民军武器弹药缺乏,冯玉祥、胡景翼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邹均、屈武等向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作了汇报,经李大钊转请苏联驻中国大使加拉罕协助,苏联政府答应给国民军装备三个师的武器。邹均和国民一军副官长张允荣奉命去蒙古接运这批武器。当行至大戈壁时,突遇暴风雪,在牧民的救助下,邹均、张允荣幸免于难,但却与北京失去了联系。党组织和胡景翼等非常关心邹、张的安危,即派屈武北上寻找他们。三人会合后,共同赶到库伦(今乌兰巴托),将武器安全运回北京,受到各界群众的欢迎。这一时期,邹均还曾回陕宣传拥护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他回陕后被选为陕西国民会议促成会文书股委员,参预了起草宣言等工作。为加强国共合作,巩固统一战线,邹均经常沟通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赵世炎与国民二军胡景翼等人之间的关系。胡景翼要邹均转请党组织派人帮助建立军事学校(即开封陆军训练处),请求苏联给国民二军派几名军事顾问。在党组织帮助下,开办了开封陆军训练处,党组织先后派几十名党员到该处工作或学习,使该处成为党组织搞军事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邹均还通过中共豫陕区委负责人王若飞、刘天章等人帮助国民二军选派一大批进步青年去苏联学习军事,其中不少人是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胡景翼在共产党人和苏联的帮助下,更加倾向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1926年春,国民军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联合进攻下遭到失败,北京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决定派邹均、屈武等去苏联学习。4月,邹均、屈武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学习期间,邹均为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所鼓舞,坚决请求回国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经党组织批准,是年秋邹均回到了北京,旋被中共北方区委派到驻河北省河间县的郑思成(陕西人)军负责政治工作。邹均根据党的指示,在该军内建立了政治工作机关,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团员。

1926年12月下旬,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成立,于右任、邓宝珊分别任总司令、副司令。驻陕总部是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的临时革命政权,陕、甘地区的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如魏野畴、史可轩、杨晓初、葛霁云、王尚德等都在其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邹均被党组织派到总部民政厅任第三科科长,负责外交工作,同时兼任总部的国民党特别党部监察委员、训练委员会委员和教育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等职。邹均同民政厅副厅长葛霁云、第二科科长王圣域等共产党员一起,协助于右任、邓宝珊进行政权的改革工作,发出改革旧政制的命令,在报纸上公布了《检定县长县佐条例》,明确规定“在社会上著有恶迹者”,“不明了本党主义者”,“有反革命嫌疑者”,“有鸦片嗜好者”之任何一种均不能充当县长县佐。随后,根据群众检举揭发,总部断然将几十个反动县长撤职查办,选派一批进步人士接任县长。

1927年4月初,邹均受中共陕甘区委、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及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的派遣,任驻陕总部驻武汉全权代表,负责“所有在外一切交涉事宜”和“向中央报告陕西党务、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事项”。

7月,武汉的汪精卫公开背叛革命,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内政治局势陡然逆转,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被解散。邹均根据党的指示转入地下,接待了不少由陕西来武汉的共产党员。

1927年秋,邹均由于劳累过度,加之环境恶劣,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身体非常虚弱。党组织送他到上海看病,但他仍抱病日以继夜地坚持工作。1928年夏,他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党中央派他去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邹均想到今后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会显得更加重要,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于是他请求学习军事,得到党组织的同意,先编入东方劳动大学军事班,随后又转入莫斯科步兵学校进行更正规的学习。不料,他的肺结核病复发,呼吸困难,无法坚持学习。他考虑到自己的病情严重,一时难以治好,而国内的革命工作又急需干部,与其在这里养病,不如回国去边工作边养病。于是,他向党组织申请回国工作,获得了批准。1928年底,邹均拖着一副孱弱的病体,顶风冒雪,踏上了回国的征途,翌年春到达上海。7月,党组织在小沙渡路召开彭湃烈士追悼大会,邹均和几位党员在散发传单时,被租界英国巡捕逮捕。邹均遭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英租界警方捞不到任何东西,只得将其释放。

1930年夏,党中央派邹均到河南省任省委军委书记。时值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爆发,陕甘著名共产党人杨晓初、杨可均、葛霁云、陈潭六等人都参加了冯玉祥讨蒋的第八方面军邓宝珊部。邹均利用这些老友在邓部的合法身份,帮助河南党组织签发护照,接济武器和经费,营救被捕的党员。如河南省委书记童长荣在郑州被捕后,邹均即找任邓宝珊秘书的杨可均商议,由杨请邓电冯玉祥部的参谋长刘骥,使童终于获得释放。河南省委的兵运工作,经过邹均的努力,不长时间就有了起色。遗憾的是,这时党内正是李立三“左”倾错误统治时期,邹均由于抵制组织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组织总同盟罢工等“左”倾错误,而被河南省委指责为“右倾”、“取消主义”,被撤销军委书记职务,改任秘书;继而停止工作,开除党籍。邹均虽受到如此严重的错误处理,但并未悲观消沉,仍然顾全大局,忠诚党的事业,继续为党努力工作。

1930年秋,邹均在郑州无法立足,便去找当时在邓宝珊部从事兵运工作的共产党员杨晓初、杨可均、陈潭六等。此时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失败。初冬时节,邹均随同杨晓初等率数百人向豫北转移,沿途收容了大量散兵,遂改编为一个团,杨晓初任团长,邹均负责党的工作,率部继续北行。当部队到达博爱县清化镇(县治所在地)时,邹均和陈潭六商议,并征得杨晓初同意,从该团挑选一连精兵,由邹、陈带到黄河以南开展游击战争,孰料此去遭受石友三无端袭击,邹均壮烈殉难。

人际关系

姑父:邹子良

后世纪念

1931年,在杨虎城将军的支持下,由亲友师守命、郑自毅等将邹均遗骸运回西安,安葬于南郊兴善寺旁。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将烈士忠骨移入西安革命烈士陵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