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16:52
《邹穆公有令》是节选自贾谊《书》的一篇文章。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③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穆公曰:“去,非汝④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⑤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⑨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⑥。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⑦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⑧?”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此之谓智富邦。
邹穆公有命令:“喂鸭喂鹅一定要用秕子,不能用谷米!”因此,国家粮仓里如果没有秕子时,就用谷子去和老百姓相交换,用两石谷子才换得一石秕子。官员认为这是浪费,请求用谷子喂养。
穆公答道:“去吧,这不是你能了解的道理!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顶着烈日蒸烤除草施肥,勤劳而不偷懒,这样辛苦,难道是为鸟兽吗?谷米是人上等的粮食,为什么拿来养鸟呢?而且你只知眼前的小利益,不知长远打算。周人的谚语说:‘粮仓里装粮食的口袋漏了,粮食还是贮藏在粮仓里。’这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人君是老百姓的父母,把国家粮仓中的粮食转存到老百姓那里,这还不是我的粮食吗?鸟如果吃了邹国的秕子,就不损害邹国的粮食呀。粮食藏在公仓里和藏在民间,对于我有什么两样的呢?”邹国的老百姓听到邹穆公这段话,都知道私藏跟公积是一个整体了。
①凫雁:指鸭鹅。
②粟:旧时泛称谷米。
③秕:没有成熟的谷子。
④汝:你。
⑤暴:日晒。
⑥大会:长远计划。
⑦苟:假如。
⑧择:两样。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无得以粟( ) ②暴背而耘( )
③勤而不惰者( ) ④岂为鸟兽哉( )
⑤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 ) ⑥而独不闻欤(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百姓饱牛而耕。
②囊漏贮中。
3. 邹穆公对“粟”是怎样的观点呀?
4.古代把“民”看重的言论很多,试举一、二。
参考答案:
1、①不能。②背上晒着太阳,或太阳晒在背上。③辛苦,辛劳。注意:不能释为“勤快”、“勤劳”。④鸟兽的总称,这里指鸭鹅。⑤大方面的计算。会,读kuài。⑥难道。
2、①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②袋子漏的,贮存到仓库里。
3.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民”有益。
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
据《邹县志·国君志》载,其在位期间,“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滛僻之事,无骄燕之行,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视民如子。”故“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役心。”正因有如此广施“仁政”的贤明之君,邹国虽为小国,但“鲁卫不敢轻,齐楚不能胁。”最为史家称道的一件事是以粟易民以粃而饲雁,贾谊《新书》和刘向《新序》都有记载。当时全国都时兴养凫雁,开始皆以粟为饲料,费用极高。为此,穆公令养凫雁必须用秕谷而不得用米。”于是仓中无秕谷,秕谷的价格涨到两石米换一石秕谷。”这样一来,养雁便成为赔本买卖,因此遭到官员的反对,他们说:“用秕谷养雁并不贵,但是现在两石米才能换一石秕谷,费用太高了,还是用米养雁吧 。”穆公则斥之曰:“你们真无知。百姓养牛耕地,在酷暑中劳作,不敢偷懒,难道是为了鸟兽吗!粟米是给人吃,为什么拿来养鸟?况且你们只知道计较个人利益不知为国家大计着想。国君,是百姓的父母,国家粮仓中的粟米和百姓家中的我应该同等对待”当穆公的这番话传到民间,邹民皆知“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故更加努力耕作,以增产量。对于这样一位爱民如子的国君,举国皆敬,他国之民亦皆景仰。当穆公去世时,邹国百姓象失去了敬爱的父亲一样,痛哭三月。邹邻国的百姓都非常伤心。酒家不售酒,屠夫不再卖肉,儿童不再唱歌,国中听不到音乐声,几个月后才开始恢复。象邹穆公这样爱民又受到民众如此爱戴的贤明之君,在中国历朝历代,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