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4 17:26
郑仁龙,字顺海,号舞墨堂,1946年生,上海市人,祖籍浙江省余姚。1960年入伍到总政歌舞团,历任演员、舞蹈队队长、副团长等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原副团长(大校),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新华通讯社新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家,ISQ9000A艺术体系资质认证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研究员。
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演出。在许多大型文艺、电视晚会中担任艺术总监、演出总监和总导演。
郑仁龙书法功力深厚,擅长行草、隶书创作,他的字线条刚劲、气势浑厚、气韵生动、结体紧凑、用笔大胆、收放有度。从墨的神韵到字的结体,既承接前人的血脉,博采众家之长,又将舞蹈的精气神,千变万化的作用于书法,流畅和谐、奔腾激荡、洋洋洒洒、酣畅淋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1999年《解放军报》举办的“豪门杯”20世纪军人书画大赛中获金星奖;
2、199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99澳门回归祖国百名知名书画家书画优秀作品展”作品入选展出,被收入《中国百名知名书画家精品集》;
3、2001年与画家徐复生合作的《大江东去》、《满江红》等作品赴台湾台北国父纪念馆及泰国展出,并获典藏;
4、2002年韩国济州举办“国际美术交流大展”荣获银奖;
5、2003年BESETO美术节北京展中荣获银奖;
6、2004“燕赵都市报杯”全国首届书画艺术分科选评展荣获当代书坛行书国手奖。
1、出版《舞墨集》;
2、1998年书法作品载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诗书画缘》画册;
3、载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词典》;
4、载入《世界华人著名书画家经典》;
5、载入《世界优秀人才大典》;
6、载入《华人》特刊《大爱无疆——百位著名书画家捐书助教典籍》;
7、载入《中国专家大词典》;
8、载入《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书画家精英团队》。
1、2010-09-03广西赈灾捐赠;
2、向首都抗击非典一线人员捐赠书画作品;
3、与世华院院长刘战英、副院长许宁、张培林、孙贵春、赵仲三,秘书长王红玫等共同参加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在张家口举办的捐书助教活动。
1、由国之韵书画艺术馆主办的书画鉴赏交流座谈会在国之韵书画艺术馆举行,特邀全国著名书画家李世英和郑仁龙参加;
2、参加1999年中国美术馆举办“99澳门回归祖国百名知名书画家书画优秀作品展”作品入选展出,收入《中国百名知名书画家精品集》;
3、2001年赴台湾台北国父纪念馆及泰国展出活动,与画家徐复生合作的《大江东去》、《满江红》等作品获典藏;
4、参加2011年5月中国书画名人堂藏画展活动;
5、2012年7月参加纪念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名家书画邀请展活动;
6、2013年9月,参与房山区“画”说“美丽乡村”笔会活动。
为电视剧《飞天舞》题词;喜欢茶文化,题写“仁义礼智信”
具有几十年舞蹈生涯的郑仁龙,书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有舞蹈演员肌体极具弹性的力度美,又有腾挪行止的动态美。其行草,如行云流水,云卷云舒,充满优美的旋律;其隶书,拙朴敦厚,笔健墨实,似虬龙鹰爪,颇具阳刚之风骨。
——选自《子夜集》
动与静交感 墨与舞结缘
读郑仁龙先生的书法,有如登高山仰观风舒云卷,临沧海遥望白浪生烟;你拥我偎欲前又止,此推彼让欲驻又旋,一种牵风系雨波澜不绝的阔达之气,让你顿生视野不尽,心域无边之感。尤其当我沉湎于他那最为擅长的行草――无论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更觉得他的笔墨气势,绝不囿于
一尺一幅、一方一帖的狭小天地,而能激活你境外有境、天外有天的飞腾想像。我喜欢这样的笔墨,正如我喜欢一切好的艺术作品都能给我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任思绪骋游的空间一样。而他的隶书则如其人的性情,温文敦厚,拙朴成熟,笔健墨实,含而不露,似一种被压缩、被紧凑了的力度美尽蕴其中,令人窥不胜窥,赏不胜赏。
较之他人,郑仁龙进入书法之门着实经历了一番漫长之路。他虽出生于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上海,但家境清苦,从小并未享有笔墨熏陶之幸运。刚读初中二年便被总政歌舞团赴上海招生的舞蹈教师看中,从而进入该团习舞。从舞蹈学员到舞蹈演员,他的活动天地就是练功厅和舞台,锲而不舍的目标就是跟自己的四肢做斗争,让筋骨变得柔韧,让肌肉变得既有力又具弹性;时时揣摩各种舞蹈不同的神韵和技巧,用肢体演绎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他先后在《野营路上》、《大刀进行曲》、《练兵场上》、《士兵进行曲》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数十个大、中、小型舞作中扮演角色。演出足迹遍布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及前苏联、加拿大、新加坡等欧洲、北美、亚洲及港澳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期间他还身兼舞蹈队长、歌舞团副团长等要职,为总政歌舞团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别看他最好的青春和年华,一向是以龙腾虎跃的动态形象在舞台上向观众奉献着美的信息,但他性格沉稳,思维细腻,从小就喜读文学作品,美术和书法更是他与生俱来的天然乐趣。故而在上学的时候就曾于上海少年宫学习素描和书法,这更为他埋伏下对书法和绘画断犹难断,了犹未了的不解之缘。在全国上下处于一片瘫痪的十年动乱期间,总政歌舞团也未能幸免。大家都知道他字写得好,便纷纷求他抄写大字报,这倒是个不错的天赐良机,藉以练笔是也。同时,促使他发生了两个转折:其一是日复一日地抄写大字报让他淡远了绘画;其二是有暇让他思考更远的问题,那就是在上海少年宫学的那点书法知识,基础极为薄弱,如不在根基上下功夫,终究难成大器。于是他认认真真地研读书法理论,认认真真地临摹碑帖。先临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再临柳公权的《玄秘塔》,王氏父子的墨迹也是他乐此不疲的临写对象。隶书则临“史晨”、“礼器”、“曹全”、“张迁”等碑帖。而行草则更钟情于孙过庭、米芾和祝允明等。就这样,由楷及隶、由隶及行,由行及草,终于使自己用墨有规,运笔有矩,彻底告别仅凭兴趣而根基薄弱的随意阶段。
与此同时,读帖也是他一大爱好。这不仅能让他从临摹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前人的风骨美韵,还能广泛博取领悟诸家之长。加之他广交当代书画名流,虚怀若谷,聆听教诲和点拨,从而很快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细品郑仁龙的书法,从墨的神韵到字的结体,从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关系到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既承接前人的血脉,又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恐怕得益于他的舞蹈出身,并将舞蹈美质有意无意地转移于书法之中的缘故。如舞蹈讲究精气神,讲究行止腾挪环节之间的圆润,讲究流畅与和谐,讲究动作之中含蓄与夸张、放开与收拢,讲究舞蹈画面和队形的平衡与打破平衡,对衬与打破对衬,整齐与打破整齐,将动作的“原生态”演化为似是而非的“变生态”,以及本原于自然界的“老鹰展翅”“燕子穿林”“乌龙绞柱”等等的动作和舞姿,还有那些飞旋流转、奔腾激荡的旋律与节奏上的千变万化,都不知不觉地作用着他的书法。故而孤立地看他的字,有着坚挺的骨骼,俊美的轮廓,和丰满的品貌;通篇的看,洋洋洒洒,酣畅淋漓,有疏密,有揖让,有动势,有迭荡,如翩翩舞姿,串串音符,能见其态,能闻其声。
时光荏苒,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郑仁龙先生,已进入到人生转折的时刻,人到此时常常产生离落心绪,他则截然相反,将这一人生转折视作第二次艺术青春仅仅开始,据此他还为自己刻了个闲章,曰“天放我”。如今他仍为社会上的舞事活动忙碌,经常应邀出席书画笔会,在全军、全国及国际的书画大展中获大奖。现今,在他面前正展现着一片更新、更广、更博大、更有作为的艺术绿野,任他舒张才志,纵笔驰骋……
文/赵国政
中国文化报 2008.12.4 美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