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卓

更新时间:2024-07-22 14:13

郑卓,男,1956年出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纪地质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1987-1990年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后,2002年起担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科学、古环境生态学、环境考古学、海岸带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等。

研究方向

国际合作

1.高山沼泽泥炭湿地的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合作研究单位:法国Montpellier II大学),重点研究区域:神农架地区、长江三峡、广西桂林地区、福建屏南地区;

2.闽江下游(福州地区)第四纪地质与海平面变化研究(合作单位:美国夏威夷大学);

3.黑龙江黑河地区和三江平原与俄罗斯阿穆尔地区湿地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合作单位:莫斯科国家土壤研究所)

4. 湛江玛珥湖火山口沉积的长序列沉积记录与冰期-间冰期季风变化研究(合作单位:香港大学)

5. 澳门黑沙滩新石器环境考古(合作单位:澳门艺术博物馆)

6.越南热带植被生态的第四纪历史变迁(合作单位:越南河内大学)

7.中国原始银杉林及地中海地区上新世的植被历史和生态环境(合作单位:法国里昂第一大学)

国家项目

1.中国边缘海环境演变(冲绳海槽第四纪环境研究)

2.青海柴达木盆地全新世植被生态与干旱化过程

3.东亚大陆孢粉散布空间格局及末次冰期以来典型植被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海南岛玛珥湖沉积记录的高分辨率古环境研究

5.中国农业植被的土壤花粉组合及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研究

其他项目

1.三峡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

2.城市空气致敏性生物源微粒散布特征

3.华南沿海及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层与沉积环境

4.农业生物地球化学

5.建群植物的气候区间与生物群区模拟

6.基于卫星数据的植被覆盖度研究

7.重庆地区环境考古研究

人物履历

2002年起担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系主任。

1987年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

1987-1990年中山大学生物学博士后。

2024年7月,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业绩

在珠江三角洲、雷琼地区、韩江三角洲、南海及东海(冲绳海槽)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第四纪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应用第四纪生态学方法重建华南地区近几万年的生态环境演化和沉积环境演化,提出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冰期/间冰期的植被带垂直演变理论,证明了一些植物属种如陆均松、海桑属等的植物历史地理分布。在国家重点项目的资助下,建立了东亚地区古环境数据库,并利用数学模型定量恢复古气候,利用GIS和全球碳循环模型模拟了各种植被和环境参数的空间分布,在时间序列与空间序列的古环境研究已经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和其他省部级项目与横向项目二十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长期与国外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分别与法国蒙皮利埃第二大学、法国马赛圣日尔科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法国阿尔勃斯地中海欧洲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以及美国、英国、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学术单位有着密切和长久的合作关系。2004年被法国驻中国大使馆邀请,作为仅有的两个中国特邀代表之一参加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的法国总理西拉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主席和多国首脑参加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国际会议。

近年培养的研究生中,绝大部分都在国外有联合培养的经历,如获得法国政府的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法国大学科研项目的博士生资助计划、教育部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等。同时,资助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澳大利亚的INQUA国际会议、德国的IPC国际会议、在南非的第四纪古环境数据库国际会议等.

部分论著

社会兼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