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更新时间:2024-05-03 22:22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是郑州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为国家级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序列。

发展历史

1958年,应河南省要求,国家决定在河南新乡组建河南化工学院(其中化工系受到当时的新乡师范学院化学系协助建立),并于次年春从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抽调教师支援建设。

1963年,河南化工学院被撤销后并入原郑州大学,并和原郑州大学创办的四个工科系(机械、电机、土建和水利)一并被划出建立郑州工学院,组建郑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1996年,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成为郑州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

1998年,郑州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后,郑州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01年,原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并入学院。

2009年,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2019年7月,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教职工130人,教授(教授级高工)29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14人;副教授(高工)51人,其中校直聘副教授18人;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85人。学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中原学者1人、青千1人;河南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6人,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7人;2位教师分别担任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职务。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级教学团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组织4个、合格教学组织5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专职)、何季麟(专职)

国家“杰青”:刘炯天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魏新利

河南省特聘教授:张亚涛

河南省级教学团队:化工热力学教学团队、化学工程教学团队

院系设置

截至2021年4月,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制药工程系、冶金工程系3个教学系,有3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冶金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1门,河南省级精品课程3门,河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冶金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化工原理

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

河南省级精品课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河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化工原理

截至2021年4月,学院在校生获包括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比赛获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荣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学生创新大赛共94项;毕业研究生获省优秀硕博论文近20篇。五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2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方向1个,河南省级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级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1个,共建有铝镁资源综合利用及加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化学工程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350强。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冶金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工艺

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绿色催化

河南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河南省级特色学科: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

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学院有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先进功能材料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选冶与化工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化学工程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态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学院近五年,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课题或专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基和联合等)5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74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1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获批教育部及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青年科技奖3项,省部级青年教师奖2项,全国学会科技成果奖11项;教师发表SCI论文457篇,其中一区(中科院分区)134篇,EI论文71篇,高被引论文6篇,出版学术专著22部,授权发明专利167项,专利成果转化1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学院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二届学术会议”、香山会议、教育部“春晖计划”德国专家工作团走进郑大等活动;推进与平煤“焦煤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国家实验室合作研究与共建、与洛阳石化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

截至2021年4月,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

释义:

1、学院徽志是圆形甲骨文“化工”字徽标,蓝色标准色,彰文化自信且清爽简洁;下方“1958”为建院时间;外环置学院中英文名称。

2、“化” 甲骨文初文以一正一倒的人形示“变化”本义,本徽志采《说文》“化,教行也”引申义,寓学院“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办院理念。

3、“化”左侧人形寓学院前辈,右侧人形寓学院后人,艺术处理成大鸟“鹏”;创造辉煌成绩的前辈回望鼓励,承接“新工科”建设的后人振翅向上,徽志既互动又灵动。

学院徽志初稿由郑州大学书法家海萌辉先生2020年5月创作;外环中“郑州大学”由郭沫若1956年题写,其余中英文均采用学校推荐的字体(方正兰亭中黑简体)和组合。

现任领导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