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2-23 23:36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位于郑东新区西北部、连霍高速与中州大道交叉口东南隅,是为保护大河村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处史前遗址博物馆。

地理位置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南距郑州市区6公里,北距贾鲁河2.5公里、距黄河7.5公里。

考古发掘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修建之前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1972—2015年先后进行了25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出土各类房基50余座、窖穴近500座、墓葬400余座,壕沟2条,出土陶、石、骨、蚌、角、玉质地的珍贵文物3600多件,各类标本20000余件。

展馆沿革

1983年,“郑州市大河村遗址保护管理所”成立,修建文物陈列室,辟建模拟村。

1986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河南省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1989年8月,大河村遗址保管所正式更名为“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2004年5月1日起,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是国内首批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

2009年启动了博物馆改造升级项目,主要是新建遗址保护房和出土文物陈列提升。

2016年1月16日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目前,博物馆的陈展由北面的遗迹厅和南面的陈列厅两个部分组成,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承担着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学术研究、遗址保护等多项任务。

展厅介绍

遗迹厅

占地约4100平方米,主要展示仰韶文化房基。仰韶文化房基是一组多间相连的长方形房屋建筑群, 总面积约200平方米,是典型的“木骨整塑”陶房建筑形式。尤其是F1—4虽历经5000余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体,其出土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灰坑、墓葬、窖藏坑等多种类型的遗迹位于保护房内北中部偏西,布方面积700余平方米,实际发掘563.4平方米,共布探方8个。清理编号的遗迹单位59处,包含了仰韶、龙山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灰坑52个、房基2处、墓葬2座、瓮棺2座、古代道路1条,出土遗物118件,为了解当时大河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对研究多彩的中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河村遗址F1—F9房基遗址

房基遗址保护房

陈列厅

陈列厅(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陈列)的陈展面积约3400平方米,采用出土文物、场景复原及模拟的形式进行陈列展示,以“星空下的村落”为主题,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序厅、千年古村、五彩家园、筑起辉煌、追梦星空、大河长虹,力求全面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河村先民创造的灿烂远古文化。

序厅

展馆特点

1.展馆位置特殊

与一般城市综合博物馆不同的是,遗址博物馆一般都建于遗址之上或遗址周边,与遗址息息相关。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就位于遗址西部,修建展馆之前对遗址进行科学的勘探发掘,确保在不损坏遗址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遗址和地下文物,并原址进行保护和展示。来此参观,不仅可以参观展馆,也可以实地考察遗址。

2. 展馆设计理念先进——“木骨整塑陶房”理念

博物馆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遗址内出土的仰韶文化房基。建筑外观墙壁使用的是红色的陶板,表现的是仰韶文化房基的墙壁,即火烧后“陶房”的概念;而玻璃幕墙内装饰的土黄色的竖向立柱,表现的是墙壁中间栽立木柱,即“木骨”的概念。二者结合就完整地表现了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的“木骨陶房”的建造方法和建筑风格。这里所用的陶板都是专门定做,其颜色是比照着仰韶文化房基的墙壁颜色而选定的。

博物馆外观

3.遗址展示更加全面化

与一般博物馆只展示出土文物不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馆分为遗迹厅和陈列厅,遗迹厅内主要是全面展示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成果,现场还有考古发掘展示区,使游客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大河村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陈列厅内主要是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的全面展示,使游客对大河村遗址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4.展品内容丰富

陈列厅内共展出大河村遗址出土文物400多件,除了大河村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还有蚌器、玉器等,不仅包括生产工具,亦包括生活用具,全面地反映了大河村民生产生活情景。

5.展示手段多样化

展馆共设置27台投影仪、4部视频播放、2处电子屏、2本电子书,采用出土器物、场景模拟及图版展示的手段对展馆进行全方位展示。以大河村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主线,基于科学、创新、重点、特色、通俗等要求,将文物进行有序的组合,穿插场景复原,借助声、光、电以及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语音导览系统等辅助手段,全面、生动地展示大河村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让观众的思绪随着陈列场景的变化,穿越时光隧道,重返五六千年前那遥远而神秘的氏族村落,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奥秘。

6.观众可参与性强

展馆内设置有电子书和游戏拼图,电子书可以用手感应翻动,翻阅游客喜欢的内容;游戏拼图将完整彩陶分成几块碎片,游客可以参照完整图片进行手动拼接,实现展馆互动。

7.精心优质的服务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开闭馆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预计日最大日接待量600人次,完整参观约60分钟。

馆内设置服务区2处,卫生间2处,馆内公共空间设置有休息区,陈列厅与遗迹厅之间为服务大厅,放置有排椅,供游客休闲、小憩、活动,并设置有安检、寄存、问询、讲解接待等服务项目。

服务大厅

服务台

馆藏文物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共计1945件(套),其中二级文物12件(套),三级文物217件(套),一般文物1716件(套)。藏品中以仰韶文化彩陶最具特色,数量较多。其中彩陶双连壶白衣彩陶钵、∽X纹彩陶罐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艺术珍品。

彩陶双连壶

1972年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F1内出土。高20厘米,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满布平行线条图案。两壶并连,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它利用连通器原理将两个造型一样的壶体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造型别致,构思新颖,彩绘线条古朴流畅,风格独特,对研究原始社会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和制陶艺术有重要价值。

彩陶双连壶应为礼仪用品,可能是氏族部落结盟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部落首领、长者对饮的酒具。用双连壶共饮盟誓,化干戈为玉帛,是和平、友好、平等的象征。

彩陶盆

2014年,在大河村遗址消防水池改造过程中出土。泥质红陶,上腹微鼓,下腹急收,底部残失,经过修复。内壁和上腹部均施白衣。口沿饰以红彩直线纹、白彩弧形三角纹、红彩圆点纹、黑彩弧线纹等组成的八组对称的图案。腹部饰以黑彩月亮纹、弧形三角纹、圆点纹等组成的四组对称的图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绘制陶器纹饰时已经采用对称等分的手法。

在这件白衣彩陶盆的上腹部近口沿处有两对钻孔,这应该是古人在这件珍贵的彩陶盆出现裂缝之后,用“焗”的技术将其紧紧的固定好。这反映出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存在“焗”这一传统技术。

这件白衣彩陶盆出土时盖在一件夹砂灰陶的陶罐之上,其上还扣合有一件泥质红陶钵,因此推测其可能是作为瓮棺盖使用的。这样的瓮棺组合,十分华丽,推测墓主是一个富足之家夭亡的小孩。

泥质灰陶红彩罐

红彩罐,大口、折沿、尖唇,深折腹,平底,沿面和折腹处均饰一周红彩,上腹部及靠近口沿处饰以由平行线、网纹及曲线纹组成的图案,不同纹饰的结合使整个造型简洁而雅致。

彩陶筒形罐

筒形罐,直口,垂直腹,器表磨光,口沿内侧绘红彩带状纹一周,腹部饰红彩平行带状纹四周,整个造型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网纹罐

泥质红陶,侈口,小折沿,尖唇鼓腹,小平底,上腹部饰黑彩网纹。口径19厘米,腹径36.2厘米,底径14.5厘米,高31厘米。

砂质灰陶罐形鼎

敞口折沿,沿面微凹,束颈球腹,三角形鼎足,器身靠足处饰一周凸棱。口径24.4厘米,腹径28.6厘米,高26厘米。

泥质灰陶拍

高5.7厘米,最大直径8厘米,拍面菌状,呈球形,背部周边刺纹一周,柄部中空。

石铲

通体磨制,宽扁条状,圆弧单面刃,长19厘米,刃宽9.4厘米,背宽7.4厘米,厚1厘米,仰韶时代。

鹿角刮削器

鹿角加工而成,呈“L”形,横断面呈圆弧形。长12厘米,宽约6.5厘米。

遗址公园

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远景规划是建设占地面积约811亩的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星空下的村落”为主题,以博物馆陈列、遗址本体和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及场景复原为载体,充分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打造集遗址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城市休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在中国较具影响力和示范意义的史前文化展示区,是一处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始文化展示、考古发掘与研究、生态景观复原、市民休闲等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场所。目前正在进行遗址公园一期(占地230亩)的建设工作。

建成后的郑州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会为郑州市东北片区增添一处大型城市文化公园,也将会成为展示郑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也必将丰富郑东新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郑东新区对外文化宣传、展示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大河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效果图(一期)

获得荣誉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9年12月,获得“河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