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2 16:26
郑景贵(1821-1898),马来亚侨领,原名嗣文。马来亚锡矿业巨子。倡建增龙会馆,兴办华侨学校,被英国殖民当局授予其“甲必丹”武官职衔。
其父因家贫只身到马来西亚谋生,久无音讯。道光二十一年(1841),景贵奉母命到南洋寻父谋生,在马来西亚霹雳州随父经营工商业,他的父亲原在马来亚经营小本生意,仅可糊口。郑景贵去后,以其机灵聪敏,助父一臂之力,生意渐有起色。至咸丰十一年(1861)他40岁时,已跻身富商行列。
马来亚锡矿丰富,亟待开发。郑景贵以雄厚财力率先投资矿业,锐意经营10年,富甲一方。他拓展矿业成功,带动了当地百业兴旺,为各界所瞩目。郑家鼎盛时期,实业发展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成为锡矿业头子。
郑景贵为了改善华侨处境,倡导建立以维护华侨权益、团结海内外同胞为宗旨的马来亚增龙会馆,导引华侨开发矿业,协力繁荣当地经济。他痛感文化低给创业带来的艰辛,又倡议在各州埠创办华侨学校。他在香港建大厦,为内地经此往南洋的乡人提供食宿方便;乡人到香港谋生一时未找到职业,也到他那里暂时安身。
马来西亚产锡中心拿律的两个主要矿产区吉连色和新吉连,民族间、帮派间挟械仇杀历十余年而不能息。景贵以其至深资望,努力斡旋,调和两派矛盾,群众得以安居乐业,推动了矿业的发展。他身居异域,常见义勇为,遇有华侨受欺凌,即挺身而出,解困扶难。清咸丰、同治年间,内地一些品流复杂的人流亡到马来亚,斗殴仇杀,聚众抢劫,对当地社会治安危害很大,侨民对此深恶痛绝,而英国殖民当局却束手无策。郑景贵以自己在华侨中的影响,与当局协力整治,终使这股为患十余年的黑社会势力销声匿迹。他从此声望更高。英当局封他为“甲必丹”勋衔,凡华侨事务都先由他处理。
清末直隶(河北省)发生大水灾,郑景贵得悉灾情,以他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此事感动了清廷,给他在增城的故里赐赠“急公好义”牌匾。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殖民军犯我南疆,清政府告急。郑景贵认为救国御侮人人有责,毅然捐助巨额军饷。清政府为表彰他赤诚爱国,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其族人及后裔在他家乡建造“荣恩”石牌坊,横批镌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封旨。
郑景贵每隔数年必回乡省母,为了振兴家乡教育,他捐巨款建增江书院,广置图书,聘请名流讲学任教。一面又建议朝廷给增城增加考秀才的名额,结果从咸丰七年开始年增2名,到同治年间又每年增加7名。他还特别捐助进库册金(奖学金)。
为了改善家乡郑新村的交通,郑景贵不断寄款回来,在五处崎岖山口处筑砌石级,总长达28华里。还修筑坚固的麻石桥和风雨亭各两座。为方便村民赶集歇息,他还在福和圩购置了一间“大众铺”。
增城慎之家塾是景贵出资兴建的为其子孙后代而设的学塾,实际上是本村和邻村农家子弟免费读书处所。
郑景贵于1898年在槟榔屿逝世78岁。
郑景贵的三子-郑太平于1921年封为甲必丹,他也是霹雳州最后一任甲必丹。郑景贵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看,槟城共有两条街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是JALAN AH QUEE 亚贵街,一个是Lebuh Keng Kwee景贵街。
槟城侨生博物馆(Pinang Peranakans Mansion) 坐落在槟城打铜仔街的侨生博物馆是由甲必丹郑景贵故居改造而成,这座四合院融合峇峇娘惹住宅风格,不只内部与外观均保持完整,这栋百年古宅内,更收藏着上千件古董和珍藏品,晶光闪闪的峇峇娘惹文物,金漆屏雕精致典丽,也有礼服、闺阁秀女的妆奁柜、绣花鞋、凤冠霞帔、嫁喜礼饼盒等,沉寂着时光,一派旧传统的喜气洋洋。建筑物结合中西风格,精致独特的设计,足以令人叹为观止。难电影《夜.明》也选择在这里取景拍摄。
大昌 - da ch - Thye Cheong大日 - da ri - Thye Jit
大养 - da yang - Thye Yong
大仁 - da ren - Thye Yen大平 - da ping - Thye Phin
大金 - da jin - Thye Kim
大衅 - da xin - Thye Hin
大六 - da liu - Thye Phat?
大详 - da xiang - Thye Chiong
连心 - lian xin - Lin Sim
连英 - lian ying - LinYing
欢艰 - huan jian - Huan Kang
秀英 - xiu ying - Siew Ying
凤英 - feng ying - Hong 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