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8 08:25
郑汝昌本贯河东,生于庆尚道咸阳郡。1460年,郑汝昌(当时未取大名)之父郑六乙到义州任通判,恰逢明朝使节张宁出使朝鲜,经过义州,郑汝昌随父见张宁,表现得聪明伶俐,对答如流,所以张宁对郑汝昌很有好感。郑六乙请求“天使”赐名,张宁遂命其名为“汝昌”,并给他的弟弟命名为“汝裕”,还写了篇文章送给他。
1467年,李施爱之乱爆发,在咸吉道(原咸镜道)任虞候的郑六乙遇害,郑汝昌“攀擗号哭”,在尸堆中找出父亲尸体,护送至家乡埋葬。服完丧后,郑汝昌与金宏弼一起在士林儒宗金宗直门下学儒家经典,取中国宋朝儒学大师程颐“无功泽及人,而浪度岁月,晏然为天地间一蠹”之语,自号“一蠹”。1483年中司马试(小科),成为进士。期间他屡次受到推荐,但在1486年母亲去世,他严格遵行三年之丧,推迟了出仕。直到1490年才参加科举考试,获别试文科丙科及第,历任艺文馆检阅、侍讲院说书,向世子李㦕传授正道,但李㦕不喜。1495年任安阴县监,作《便宜数十条》以求解决民生疾苦,一年之间,百姓大悦。1498年发生戊午士祸,他作为金宗直的弟子而被罢免,流放到咸镜道钟城郡,1504年在当地逝世,死后不久发生甲子士祸,他被剖棺斩尸。
朝鲜中宗即位后,郑汝昌获得平反,追赠都承旨。朝鲜宣祖即位后,随士林派全面掌握政局,郑汝昌与金宏弼、李彦迪、赵光祖作为“四贤”,被列入《国朝儒先录》,大加表彰,赠谥文献。光海君时又作为五贤(四贤加李滉)从祀文庙。
郑汝昌在《善恶天理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善恶观”和“理欲观”他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而气之流行,未尝不本于理也,天下之道,有善有恶,而恶之为歧,亦尝不出于善也。大抵理只是搭付在气禀上,而气不能无善恶之殊,即气禀恶,则便知是那性坏了故,恶亦不可以谓之性也。……本皆天理,只是被人欲反了故,不善而恶耳。”《善恶天理论》在他看来,“恶”出于“气”。由于“天理”被人欲所掩盖而产生恶。
在修行观上,强调立志和强毅。 他说:“论学者所以学圣人也,而志者,所以成其学也,故不可不立志,志也而志立而不强毅,则鲜不为物欲之所挠夺,而众口之所迁动也,然而志之强毅,在于知之明,守之固而非可以强提摸而定也。”《立志论》在他看来,学问的目的在于学圣人,要达到圣人之境,必须立志和持久不懈的努力,否则就容易被“人欲”所诱,达不到圣人之境地。
郑汝昌著有《理气说》、《善恶天理论》和《立志论》等。文集有《一蠹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