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8 08:25
郑蕴侠(1918一2009.7.10,一说出生于1907年),出生于重庆。原国民党中统特务。1933年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司法院法制专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司法长、少将专员等职务;参加过抗日战争,亲身经历“台儿庄会战”和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震惊中外的重庆“校场口事件”和“沧白堂事件”他则是现场的指挥者之一和参与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四处逃亡长达八年之久,直至1958年落网,成为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并于1975年获得特赦。后担任政协委员,积极从事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并撰文披露自己曾经的特务生涯。
郑蕴侠,号庸,化名郑辉章、何兴平、刘正刚等。于民国七年(1918年)三月廿一日出生在四川重庆第五区金马寺镇放牛巷七号(一说出生于1907年)。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原籍江西临川县。祖父郑重光于清朝末年任贵州黄平县知县、麻哈州(今麻江县)知州。父亲郑宗尧字国柱号哲之,京师法政学堂毕业,民国初年曾任四川合江县知事,后在重庆小梁子街开寿增药号,行医为生。母亲范冰清,贵阳人。
1930年十月二日毕业于重庆昭武小学。
民国廿一年(1932年)毕业于重庆赣江中学。
民国廿四年(1935年)毕业于重庆法政专门学校法律系。
民国廿五年(1936年)四月二十九日加入国民党和中统特务组织,并领有特字四九六一二号党员证明书。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战打响。郑蕴侠奉令率领一个政工队到前线,参加了滕县守城战。
1941年后,郑蕴侠兼“陪都”重庆《世界日报》采访部主任、《自治周报》总编、重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坚信通讯社社长等职,曾远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因特务活动需要帮会成员身份,经兰夙起介绍参加“仁”字哥老会任五哥职务,从事特务活动。参加国民党和中统组织后,历任中统局重庆区通讯组长,内政部调查统计局重庆调查处行动组长,国民党重庆市党团指导科干事,党部组织科科长,第五区党部执行委员兼第二区分部书记,社会服务队第五区队区队附兼第一大队大队长等反动职务。任第二区分部书记时,曾亲自发展国民党员250人,并任过重庆国民党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党代表会议代表。此外,还任过川康绥靖主任公署重庆武器修理所中央直属区党部书记,中国劳动协会总干事,陪都空袭服务总队部档案室主任,社会部专员,重庆市政府地政局荐任督导,奥据审查专员,重庆市成输铁路用地委员会第二组组长以及重庆群立新闻社、《巴渝晚报》、《世界日报》记者,《重庆地方自治周报》副总编辑、戈兴剧社编导和坚信通讯社社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他改名换姓,四处逃亡,在四川涪陵(今属重庆)和贵州务川一带“潜伏”长达八年之久,直至1958年落网,成为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不久他被押送到四川珙县芙蓉煤矿“将校队”。
1961年,小说《红岩》创作过程中,作者罗广斌数次到狱中与郑蕴侠交谈。他反思当年特工组织对他的迫害,愧怍之情顿生,故凡他需了解的情况,均毫不隐瞒,一一相告。
1975年12月15日,“将校队”劳改人员被集中起来。管理人员对他们宣布石破天惊的消息:“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国家司法机关最近决定对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一律宽大释放!”特赦后,郑蕴侠回到贵州省务川县,先被安排在县城二中教高中语文和世界地理。从1981年起,他被特邀为县政协的“住会委员”。积极从事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并撰文披露自己曾经的特务生涯。
“沧白堂事件”与“校场口事件”
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10日至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五个方面的代表,在重庆举行政治协商会议,以期实现各党各派和平合作,共同建设新中国。为了促使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广泛发动群众,团结各种民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各界人士和有关人民团体,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蒋介石对此深为恐惧,极力干扰破坏,制造了轰动全国的“沧白堂事件”和举世震惊的“校场口事件”。郑蕴侠是主要的筹备者和参与者。
“校场口血案让我至今都觉得罪恶深重。”郑蕴侠回忆说,1946年2月6日,他接到上峰通知:中共10日要在重庆校场口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要求他执行破坏。
当日7时,郑蕴侠带领大小特务进入会场。当民主人士和欢庆群众相继进场后,特务们走上台肆意找茬,称集会现场没有悬挂总理遗像和国旗、党旗。大会主席、著名学者李公朴准备发言时,站在一旁的郑蕴侠摘下帽子连挥三下,发出行动信号,早已布置在台下的特务们一拥而上,对李公朴拳打脚踢。李公朴全身受伤出血,现场群众见状,高呼“不准特务行凶!不准打人!”
这时,场外的特务也拥进来,对参加集会的民主人士和群众一阵乱打。其间,郑蕴侠见郭沫若受伤不重,便指使旁边的几个特务:“架到后面去,好好招待他一顿。”
1947年8月17日大中学生约十余万人,在重庆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示威游行。我奉令调集特务在七皇岗、民生路、方家什字、储江路等处密布袭击游行队伍,打伤学生多人,趁机捣毁《新华日报》、《民主日报》、梁圣活书店,打伤《新华日报》营业部主任杨黎源、工人徐君曼、管佑民等,重伤三人,轻伤五人,抢走文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