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高速铁路

更新时间:2023-09-21 10:49

郑西高速铁路(Zhengzhou-Xi'an High-speed Railway),即徐兰高速铁路郑西段,又名郑西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河南省郑州市与陕西省西安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陆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郑徐高速铁路西宝高速铁路宝兰高速铁路共同构成徐兰高速铁路。

历史沿革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郑西高速铁路成为首批获准建设的铁路工程。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通过《新建铁路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5年9月25日,郑西高速铁路重点控制工程秦东隧道开工建设。

2006年3月7日,郑西高速铁路路基分部在郑州开始施工。12月23日,郑西高速铁路洛阳段开工建设。

2007年10月1日,郑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试验段开始施工。

2008年4月15日,郑西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试验段完工。6月5日,郑西高速铁路洛河特大桥开始横跨洛河主河道。7月10日,郑西高速铁路洛阳段首座转体桥梁合龙。10月31日,郑西高速铁路偃师特大桥合龙。11月19日,洛河特大桥合龙。12月15日,郑西高速铁路全线隧道工程贯通。

2009年1月18日,郑西高速铁路全线桥梁工程完工。3月5日,郑西高速铁路全线开始铺轨。5月20日,郑西高速铁路全线无砟轨道施工完成。6月29日,郑西高速铁路全线铺轨完成。7月30日,郑西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四电”工程完成。9月至12月,郑西高速铁路开展联调联试。12月11日,在郑西高速铁路上,单组“和谐号”高速动车组实验最高速度达到394.2千米/小时。12月28日,郑西高速铁路试运行。

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在郑州东站建成投运以前,郑西高速铁路先经荥阳线路所—中原站—郑州站的联络线,引入既有的郑州站(改造增加站台1座、到发线2条),联络线限速160千米/小时;在咸阳西站、西安北站建成以前,郑西高速铁路先经临潼东站窑村站—西安站的联络线引入西安站。

2011年1月11日,西安北站正式投入使用,郑西高速铁路所有列车移至西安北站。5月24日,原为越行站的郑州西站(工程名为荥阳南站)正式开建。

2012年9月28日,郑州东站与京广高速铁路郑武段同步投入使用,郑西高速铁路部分列车移入郑州东站办理客运业务。

2015年12月18日,郑州西站投入使用。

线路站点

设计参数

沿线车站

郑西高速铁路全线办理客运业务的车站数为10个,其中,河南段7个、陕西段3个:郑州东站—郑州西站—巩义南站—洛阳龙门站—渑池南站三门峡南站灵宝西站华山北站渭南北站西安北站,另预留临潼东站。

线路走向

郑西高速铁路由郑州东站引出,向南沿东三环走行并跨越东三环,跨越南三环后转向西南,沿南四环走行,过南水北调河后转向西北方向,接入荥阳线路所,向西在荥阳市豫龙镇槐西村设郑州西站,向西过乔楼水库,经田咀南、北周村南,在草店北再跨310国道,沿巩义市南侧西行,在芝田镇南设巩义南站,自巩义南站向西进入偃师市。进入偃师后,一路西行,跨焦柳铁路、龙门大道,在洛宜支线南侧设洛阳龙门站;出站后从李屯公路桥下通过,上跨洛宜支线后西行,跨西南环城高速公路和洛河,进入丘陵区,沿义马至盐镇进入三门峡市,向西经笃忠至赵庄段,设立渑池南站。出站后,经隧道穿越连霍高速公路,跨山口河,在陇海铁路张家湾站北侧设三门峡南站,之后线路跨弘农涧河,穿函谷关隧道,经西阎乡至文东村设灵宝西站,之后继续西行,经文底村,跨双桥河至杨家村进入陕西界,经渭南、潼关抵达临潼东站,出临潼东站西行,于货北环新筑站东上跨枢纽货运北环线及灞河,抵西安市北郊、西铜高速公路西侧设西安北站

郑西高速铁路于临潼东站与西康铁路柳树村站、陇海铁路窑村站间设联络线,利用陇海铁路既有窑村站至西安站段(增建三、四线)引入西安站,联络线长26.328千米。

郑西高速铁路从既有郑州站引出,经陇海铁路至中原站西侧开始折向西南,北跨四环路,再向西南跨310国道,接入荥阳线路所。

运营情况

运营历程

2010年2月6日10时50分,由西安站开往郑州站的G2004次动车组列车由郑州站开出;11时25分,由郑州站开往西安站的G2003次动车组列车由郑州站开出,标志着郑西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郑州至西安间最短运行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2011年7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列车运行图调整,郑西高速铁路“降速降价”运行,采取300千米/小时和250千米/小时两种速度等级混跑模式。

客运流量

2010年2月6日至3月6日,郑西高速铁路共发送旅客21.7万人次。

2010年2月6日至8月5日,郑西高速铁路共发送旅客197.7万人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郑西高速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的高速铁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隧道施工,由于土质松软,承载力极低,遇水就要沉落,隧道施工的风险非常大。而在湿陷性砂质黄土地质条件下进行特大断面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开挖,建设时在全世界尚属首次,毫无经验参考。

重点工程

郑西高速铁路秦东隧道位于陕西潼关境内,为双线黄土隧道,是郑西高速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最大开挖断面达164平方米,建成时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黄土隧道,是中国特有的高原地质隧道。

郑西高速铁路渭南渭河特大桥全长79.6千米,三跨渭河。

渭南北站是世界上第一座高速通过的高架桥客运专线车站。站房设置于铁路桥梁下方,车站两端咽喉区分别位于大桥变宽度连续桥梁上,道岔与桥梁间相互受力复杂,设计难度前所未有。

科研成果

郑西高速铁路建设中研制并应用了CTCS-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C3系统),确保了350千米/小时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快速、安全、平稳运行。

在郑西高速铁路的研究、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设计者针对湿陷性等级高、湿陷性土层厚等世界级工程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理论研究及现场土工试验等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众多系统性的创新型成果:自主研发了深层地基变形观测新方法和新装置,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工程类型设置的原则;建立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体系;创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长段落超大断面隧道修建技术;通过桥梁、轨道、站房一体化研究,形成了高速通过式高架车站修建技术;在高烈度地震区长联大跨连续梁上创造性研发了新型抗震榫,有效地解决了因纵向地震力堆积制约桥墩结构设计的难题。共形成各类研究报告39册、专著2部、学术论文133篇、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等系列研究成果。

荣誉表彰

2014年,“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和“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价值意义

郑西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新华社 评)

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投入运营,将有效缓解既有的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通道运输紧张状况,满足中西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有力地促进豫陕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同时,对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中国铁路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新华社 评)

郑西高速铁路的开通,将密切中国东、中、西部间的经济、文化、人员交流,加速豫陕两省人员、物流、资金、信息等流动,优化两地资源配置。特别将促进沿线地区旅游、地产、物流、文化等产业长足发展,以及豫陕及周边地区“同城化”和“一体化”发展,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提供重要的运力保障。(新华社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