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17:18
郑译很有学问,又通晓音乐,善于骑射。郑译的堂祖父、开府郑文宽,娶北魏的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就是北周文帝宇文泰妻子元氏的妹妹。平阳公主没有儿子,宇文泰就让郑译过继给她家。
因此,郑译小时就被宇文泰亲近,总让他与宇文泰诸子玩耍。
十几岁时,郑译曾到相府司录李长宗处,李长宗当众与郑译嬉戏。郑译老着脸对长宗说:“明公您的地位、声望都不轻了,人们都看着您,您却这样玩耍嬉戏,这不是丧德吗?”李长宗很奇异。
郑文宽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郑译又回到了自己家里。宇文邕时,郑译开始当给事中士,后任银青光禄大夫,转任左侍上士。他与仪同刘昉总在宇文泰身边。郑译那时死了妻子,宇文泰令郑译娶梁国的安固公主。
宇文邕亲总万机后,以郑译为御正下大夫,继而转任太子宫尹。当时太子宇文赟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常劝宇文邕废掉太子而另立秦王,因此太子心里总是不安。
此后宇文邕下诏,让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于是私下里对郑译说:“秦王是陛下的爱子,乌丸轨是陛下的宠臣。我这次出征,怎能免除公子扶苏被废、被杀的事呢?”郑译说:“愿殿下弘扬仁孝,不失为子之道而已,不要为别的事担心。”太子以为然。破贼以后,郑译因功劳最大,赐开国子爵,食邑三百户。后来因他与皇太子过于亲近,宇文邕大怒,削职为民。太子又召他去,郑译仍像过去那样与太子亲近。他因此对太子说:“殿下何时可得天下?”太子高兴,而更加亲近他。
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继位,这就是周宣帝。周宣帝越级提拔郑译当开府、内史下大夫,封他为归昌县公,食邑一千户,委他以朝政。不久他迁任内史上大夫,晋爵为沛国公,食邑五千户,又封他儿子郑善愿为归昌公,郑元琮为永安县男,又让他监修国史。郑译很专权。当时周宣帝巡幸东京,郑译擅自将官府的建材据为己有,建造私人的府第。因此他又被削职为民。
刘昉次对周宣帝说,劝重新起用他。周宣帝又召他,待他如初。下诏让他兼管内史事。
起初,杨坚与郑译有同学之谊,郑译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与他倾心交好。
此时,杨坚被周宣帝忌恨,心里不安,曾在深巷子里私下对郑译说:“我早想出京去辅佐藩王,这是你很清楚的。我冒昧地把这托付给你,请稍稍给我留点意。”郑译说:“凭着你的功德、威望,天下归心。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记?有机会我会马上说的。”当时,将要派郑译南征,郑译请派元帅。
周宣帝说:“你的意思怎样?”郑译回答说:“若定江南,不是贵戚大臣不能镇住。可让隋公杨坚去,暂且让他当寿阳总管,以监督军事。”周宣帝听从了他的话。于是下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郑译发兵,与杨坚相会于寿阳,以讨伐陈国。
他们走了一些日子了,周宣帝病了,于是与御正下大夫刘昉商议,带杨坚回京受托。继而郑译宣诏:“文武百官都受隋公节度。”当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官商议,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
宇文仲已到周宣帝宝座跟前,郑译知道了,马上率领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柳裘一起入宫。宇文仲与颜之仪见了郑译等人,很惊愕,犹豫一会,想出宫去,杨坚因便抓了他们。于是假传圣旨,又以郑译为内史上大夫。次日,杨坚为丞相,授郑译为柱国、相府长史、内史上大夫事。
杨坚为大丞相后,总理万机,以郑译兼任天官都府司会,总管六府诸事。郑译出入于杨坚卧室之内,杨坚对郑译,言无不从,赏赐的玉帛不计其数。郑译每次出入,都带着甲士。授郑译之子郑元璹为仪同。
当时,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起兵,杨坚对郑译更加亲近、礼遇。继而迁他为上柱国,恕他十次死罪。郑译生性浅薄,不管政务,但贪赃求货。杨坚悄悄地疏远了他,但因他有定策之功,不忍心废掉他、放逐他。于是悄悄地告诉他的下级不要把什么事告诉郑译。
郑译还坐在大厅上听事,却没什么事要他处理。郑译害怕了,叩头请求免职,杨坚宽解他,以礼待他。
杨坚篡周建隋后,郑译以上柱国和公爵的身份,回到他的府第,杨坚给他的赏赐很多。又把他的儿子郑元璹的爵位升为城皋郡公,食邑二千户;郑元王旬为永安男爵。又追赠郑译的父亲和亡兄两个人都当刺史。郑译因被疏远,悄悄地叫来道士章醮,以祈求福份帮助。
他的奴婢上告郑译搞旁门左道。杨坚对郑译说:“我没有对不起你,你这么做,是什么意思?”郑译无话回答。郑译又与他的母亲分居,被司法部门弹劾,因此被削职为民。
杨坚下诏书说:“郑译的好计谋,我再也听不到了。他买狱卖官,沸沸扬扬,灌满了我的耳朵。如留他在世上,他又是不道之臣;如果杀了他,他又是不孝之鬼。杀他、留他都不好,应该赐他一本《孝经》,让他熟读。”让他与他母亲一起居住。
不久,有诏书让郑译参加撰写法律,又授他开府、隆州刺史。他请求回京治病,有诏书调他回京,杨坚在礼泉宫见他。杨坚赐宴,与他一起喝酒,很高兴,因此对郑译说:“贬退你已很久了,我心里很挂念、怜悯你。”于是恢复他沛国公的爵位和上柱国的官职。杨坚对侍臣们说:“郑译与我同生共死,在我遭到曲折和危难的时候,他帮我说话。想到这些,我哪天忘记过?”郑译因此持酒敬杨坚。
杨坚命内史令李德林立即起草诏书,高颎开玩笑对郑译说:“笔干了。”郑译回答说:“我出为刺史,拄着拐杖回来,没得到一个钱,用什么给你润笔?”杨坚大笑。
不久,有诏让郑译参加讨论音乐之事。郑译以为,北周七声废缺,从大隋受命以来,应该用新的礼乐,另外修定七始,名叫《乐府声调》,总共八篇。上奏杨坚,杨坚赞扬了他。不久郑译迁任岐州刺史,在任一年多,又奉诏回京到太常制定音乐。他前后所论音乐之事,都记在《音律志》里。杨坚慰劳郑译说:“律令是你定的,音乐又是你校正的。礼、乐、律、令,你定了三种,的确值得赞美呀!”于是回到岐州任上去。
开皇十一年(591年),郑译因病在官任上去世,时年五十二岁。杨坚派使者去吊唁他。谥号为“达”。他儿子郑元璹继承爵位。
杨广即位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全部废除。但因郑译是佐命开国的元勋,有诏追改封郑译为莘公,让郑元璹袭爵。
杨坚:“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
《隋书》:高祖肇基王业,昉、译实启其谋,当轴执钧,物无异论。不能忘身急病,以义断恩,方乃虑难求全,偷安怀禄。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自有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礼,既阙于宿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其在周也,靡忠贞之节,其奉隋也,愧竭命之诚。非义掩其前功,畜怨兴其后衅,而望不陷刑辟,保贵全生,难矣。柳裘、皇甫绩、卢贲,因人成事,协规不二,大运光启,莫参枢要。斯固在人欲其悦己,在我欲其骂人,理自然也。晏婴有言:“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于昉、译见之矣。
郑译作为周、隋之际的一位音乐理论家,对乐律学并不十分精通;但善弹琵琶,注意音乐问题,并能躬亲务实。学术思想上虽然颇守汉以来的经师陈说,但也能介绍当时尚属新说的龟兹乐调与八十四调理论;虽与守旧派苏夔等人合作,却能力排何妥等废除旋宫转调的极端保守的乐议。因而,他能在历时冗长的“开皇乐议”中,留下了史乘中少见的较为详尽的若干乐律学重要史料。
郑译撰有《乐府声调》3卷(一称8篇,又《隋书·音乐志》所记郑译著述即为此书,则为“二十余篇”),久佚。今存有关论述,均见《隋书·音乐志》,有如下重要材料:①两晋南北朝以来太乐乐府钟乐音阶的实际情况(即所谓“三声并戾”);②苏祗婆及其龟兹乐调理论(五旦七声);③被看作汉以来的七始、八音之说(七声音阶的合法地位之争与“应声”说);④以五弦琵琶为据的八十四调旋宫学说。这些材料都是甚为宝贵的乐律学史料。
《隋沛国公郑译墓志铭》
墓志盖:隋故岐州刺史上柱国沛国达公郑君铭
隋故岐州刺史上柱国沛国达公郑君墓志之铭
君讳译,字正议,荥阳开封人。胄绪之兴,鸿源斯远。自邰邑肇基,光配天之业;岐阳留爱,阐仁化之风。司徒善职,忠规之义斯重;典午勤王,夹辅之功为大。自兹已降,英灵不绝。
祖琼,魏太常卿、青州刺史。釐综五礼,宣奉六条。迈稷嗣之通博,兼阳乡之明允。
父道邕,周少司空、大将军、金乡文公。庄敬表於闺门,政绩宣於州部。清风重誉,见美当时。
公禀德辰象,降灵川岳。气调不群,风摽特秀。幼而笃志坟史,游艺丝桐,备览百家,旁该六乐。起家奉敕事辅城公,即周高祖武皇帝也。曳裾盛府,整笏霸朝。武帝深加礼异,用光寮彩。转帅都、给事中士,任中侍上士、平东将军、右银青光禄大夫、左侍上士,迁左宫伯上士。及居外忧,毁几灭性,表求终制,优敕不许,仍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天和七年,晋公护伏罪,武帝始览万机,仍授御正下大夫。东宫初建,以公为太子宫尹下大夫。建德二年,奉诏聘齐,公辞令优敏,文史该洽。拭玉专对,皇华斯在,因撰行记及齐地图,还以陈奏。四年,从皇太子伐吐谷浑,以破贼功,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五年,授相州吏部大夫兼大使,慰劳青齐等六州。公驻车理讼,褰帷求瘼,輶轩所至,秋豪无犯。夏六月,武帝崩,宣帝即位,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归昌县开国公、邑一千户。遂委政事,参赞机密。大象元年,进位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邑五千户。大象二年,隋高祖自以外戚之重,每以安危为念,常思外任,以事托公。会帝命公南征,公因奏请隋国公为元帅,未发之间,主上遘疾,公乃奏留高祖。初,公与高祖有布衣之款,早怀攀附,披衿解带,分好甚隆。高祖作相,册公为柱国、相府长史、内史上大夫。八月,丞相总百揆,授公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时逆臣尉逈、王谦、司马消难等或称兵内侮,或窃地外奔。高祖神谟上略,三方剋殄,以公预谋帷幄,叶赞经纶,诏加上柱国。及火德膺运,宝历惟新,以公佐命殊勋,礼数崇重,回归昌县公封第二子善愿、第三子元琮城皋郡公、第四子元珣永安县男。 公虽命属兴王,身名俱泰,每深蓼莪之感,常怀风树之悲,乃拜表陈诚,请以上柱国、沛国公,赠父贞公,诏追赠使持节、大将军、徐兖曹亳陈黎六州刺史,改谥文公。七年,诏公修聿,公斟酌简要,删略烦苛,法古适今,有如尽一。公志性知足,常思外出。四年,遂除使持节隆州诸军事、隆州刺史。六年,入朝。公常以乐章残废,多历年所,乃研精覃思,博采经籍,更修《乐府声调》八篇,上表陈奏,其月,诏以为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公下车布政,民安吏肃。宽猛相济,条教有章。方当比迹伊皋,齐衡稷禹,而钟箭不留,薰蒿遂远。十一年八月一日薨於岐州,春秋五十二。诏谥达公,礼也。惟公少有英才,长怀奇节,升车揽辔,志清区宇。耻一物之不知,毕天下之能事,莫不穷理尽性,探微索隐。及持值龙颜,才膺豹变,谋定帷扆,赞成鸿业。早擅辞彩,文义精新,勒成卷轴,凡廿卷。
夫人兰陵萧氏,梁太宗简文皇帝之孙,当阳王大心之女。 德行聿修,言容光备,闺门之训,芬若椒兰。
长子太常卿、上柱国、沛国公元璹肃承家业,克隆基绪。值隋德亡季,海内群飞,言望旧茔,山川遐阻,乃以武德五年十二月戊申朔十四日寄窆於雍州万年县黄台乡小陵原。虽复感烈高风,与暄寒泉永久。惧山移海变,随丹壑而湮亡。是用敢勒猷芳,播之金石。
乃作铭曰:
赫赫华胄,昭昭世祀。玉铉高门,朱轩贵仕。比纵七叶,联晖十纪。爰挺哲人,克光前搆。拂日孤耸,披云独秀。学冠书林,才高文圃。幼怀负鼎,弱冠升朝。以斯民誉,爰应嘉招。曳裾冕菀,曾飞凤条。版荡帝图,凌夷王室。逆鳞箴谏,正辞匡弼。子云百上,展禽三黜。运属夏迁,时逢舜换。伊挚翼商,仲华匡汉。业冠三杰,功参十乱。天道斯睐,人生何促。千月不留,百龄难续。溘尔朝露,飘然风烛。出宿不归,庶行无及。鸟归林瞑,烟生松晚。敬镌徽烈,铭之沉琬。
郑译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洞林房(第三房)。荥阳郑氏东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北魏时期为“五姓”之一,世代冠冕不绝,人物辈出,在唐代引起统治者的隐忧。唐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下禁婚诏,禁止包括荥阳郑温三子(北祖、中祖、南祖)后裔在内的“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唐神龙中,朝廷再次申明显庆四年旧诏,继续禁令“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然而禁婚诏不但没有起到削弱他们的作用,反而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而且禁婚诏的执行力度并不理想,荥阳郑氏的通婚圈子仍然以崔、卢、李、王四姓高门为主,从而依旧在唐朝、五代保持了兴盛繁荣的局面。荥阳郑氏北祖又为唐代荥阳郑氏定著二房之一。
祖父:郑琼,北魏太常卿、青州刺史
堂祖:郑文宽
父亲:郑道邕,北周少司空、大将军、金乡文公
长子,郑元璹,隋朝右候卫大将军、文城太守、莘公
次子,郑善愿,归昌县公
三子,郑元琮,城皋郡公
四子,郑元珣,永安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