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6 20:40
郑雅风(1974.4-)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画院专职画师.
2005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金陵百家中
国画展”;“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写意画展”;“传承与融合中青年国画家邀请展”.
95年《秋林群鹿图》获“浙江省第三届中国花鸟画展”银奖。
97年《艳阳秋趣》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花鸟展”银奖,《丹顶承日九天闻》获台湾“第一届中国工笔画精英奖”金奖,《秋千竞技》入选“中国第四届体育美展”。
98年《寒林悠鹿图》获浙江省首届“中日人与自然绘画展”金奖,《和平之舞》获“浙江省第四届花鸟画展”铜奖,《深林逸闲》入选“中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
99年《游春图》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展,《古木寒鸠》获“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优秀奖,《惊梦春晓》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0年《花荫》获“浙江省第二届中青年花鸟画展”银奖,《金秋时节》获“第一届
中国美术金彩奖”最高奖。
2001年作品《三羊开泰》获“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基金大奖,《蓝色之恋》获“首届中国重彩画展”优秀奖,“丛竹清幽”获“新时代中国画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参加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南京传媒水墨三年展-傅抱石奖;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展.
2003年作品:《阳光季节》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金奖;参加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情牵故里》《初春》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出版记录:《郑雅风画集》、《郑雅风工笔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郑雅风》.
收藏记录:《惊春梦晓》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丹顶承日九天闻》被台湾佛光缘美术馆收藏;《山谷清音》《寒林悠鹿图》被日本如水馆收藏;《和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清隽雅洁 意韵高骞
——读郑雅风工笔花鸟画
文/卢为峰
中国画之为艺术,洵以刚健清新,浑厚博大之山川造化为孕育,自有理气意趣,阴阳刚柔、虚实动静之妙旨,体大脉深,文采焕然。若论其具体观,则意韵悠长而笔墨精妙,气质高华,蔚为大观。览之历史,则云蒸霞蔚,精彩纷呈,有不可尽以言喻之人文表达在焉。然而,迨于现当代,则斯风弥漫,斯蕴蚁解。猎奇求新者,或徒事割裂,或袭取皮毛而优孟衣冠。夫一民族文化之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岂可因西风东渐而数典忘祖,弃传统如敝履则谬妄矣。世人或以为工笔即趋末路,鄙吝冷落之论时有。殊不知精严毫末而气象爽然者,傅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生动之极致。能于时尚中立定精神,心无旁骛,深入传统而求新意者,实为中国画艺术之希望。
郑雅风诚为当代青年画家之翘楚。雅风兄擅工笔花鸟走兽,师承有素,远挹宋代院体画诸大家,若黄居寀、崔白、李安忠之妙绪,濡染既深。复借鉴近代花鸟画大家之长处,清隽典丽,为自然生命写照。曾文正公谓:“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雅风兄惯于无限生机间寻觅境界,得势度而求韵味。每每倾注融融爱心,流淌汩汩诗意。于是,或石或竹,或蝶或雀,或羊或鹿,均不失古雅之风,平淡之趣;一枝一叶,一花一草,情思充盈,气格高骞。画家倘无鲜活之心灵,精微之观察,娴熟之技艺,焉得此偶然天成,趣味横生。清人邹桂云:“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之写生。”雅风兄敏而好学,能在自然中摘取一片生机,而不为照相机之事。因此,其作品法度与神理兼备,色彩与神韵互生;淡逸而不轻浮,沉厚而不郁滞。那庭闲信步的山羊,生机活泼的雏鸭,亭亭玉立的夏荷,娇艳欲滴的山茶……不因工而硬,不因细而腻,不因色而艳,不因彩而丽,各尽其变,此中佳致,当见镂精刻骨之微妙。美乃自由之结晶,诗化之自由。历代花鸟画家们在万千变幻的花鸟世界发现了美,也反照到自身。因此,花鸟鱼虫的世界莫不是历代有诗心的人们的一种寄托。
清金圣叹曾在《鱼庭闻贯》中写到:“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这种物我齐一的观念,显然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直至物质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拜之情,不唯无减,反而倍增,至花鸟画家们之所以不断讴歌花鸟林木世界,正是这种人类情思的具体反映。雅风兄作画不拘陈局,通灵善变,在追求视觉上画面中的和谐愉悦外,更追求心理上,画面外的意境表现和精神升华。如《丹顶承日九天闻》、《阳光季节》、《寒林悠鹿图》、《艳阳秋趣》、《金秋时节》等佳作,虽从实景所触,然兴会淋漓。或清气扑面,或华色斑斓,或光影浮动,或寄寓幽深,皆具淡洁、清净和高雅气派,了无俗态,令观者心神俱醉,余味不尽。匠心独运,技进乎道。造化之与心源,动态之与形象,相得益彰,无往不可。愿雅风兄不失本色而自树高格,为中国工笔画艺术增辉添彩。
花鸟走兽
郑雅风擅工笔花鸟走兽,师承有素,远挹宋代院体画诸大家,濡染既深。复借鉴近代花鸟画大家之长处,清隽典丽,为自然生命写照。曾文正公谓:“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郑雅风惯于无限生机间寻觅境界,得势度而求韵味。每每倾注融融爱心,流淌汩汩诗意。于是,或石或竹,或蝶或雀,或羊或鹿,均不失古雅之风,平淡之趣;一枝一叶,一花一草,情思充盈,气格高企。画家倘无鲜活之心灵,精微之观察,娴熟之技艺,焉得此偶然天生,趣味横生。清人邹一桂云:“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之写生。”郑雅风敏而好学,能在自然中摘取一片生机,而度与神理兼备,色彩与神韵互生;淡逸而不轻浮,沉厚而不郁滞。那闲庭信步的山羊、生机活泼的雏鸭、亭亭玉立的夏荷、娇艳欲滴的山茶……不因工而硬,不因细而腻,不因色而艳,不因彩而丽,各尽其变,此中佳致,当见镂精刻骨之微妙。
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