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5 17:03
郑麦3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豫麦47号为母本,以PH82-2-2为父本选育的半冬性小麦品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通过对优质小麦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制定的育种目标:选育大面积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小麦新品种,育成品种在区试中较大面积生产对照种应增产5%以上(优质品种要求产量基本持平),大面积生产稳产在7500千克/公顷以上,适应性广,习性为半冬性到弱春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株高85厘米以下,抗白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害,早中熟,品质较优。
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199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优质丰产品种豫麦47号(原名丰优3号)的姐妹系(87-3577-0-2-5-3)为母本,以另一优质抗病品种PH82-2-2为父本组配“丰优3号/PH82-2-2”组合,采用系谱法经过连续9年的定向选择和鉴定,于2002年育成性状稳定一致的小麦新品种郑麦366。2005年,分别通过国家及河南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并推荐报审,同年分别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生物学特性:半冬性,早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早1-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黄绿。株高7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穗黄绿色,旗叶上冲。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较饱满,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7粒,千粒重37.4克。抗冬寒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倒性好,不耐干热风,后期熟相一般。
品质特点: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5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5.09%、15.29%,湿面筋含量32%、33.2%,沉降值42.4毫升、47.4毫升,吸水率63.1%、63.1%,面团形成时间6.4分钟、9.2分钟,稳定时间7.1分钟、13.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62E.U.、470E.U.,拉伸面积110平方厘米、104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
抗性特点:高抗小麦条锈病和小麦秆锈病,中抗小麦白粉病,中感小麦赤霉病,高感小麦叶锈病和小麦纹枯病。田间自然鉴定,高感小麦叶枯病。
2001-2002年度,参加本中心冬水组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8340千克/公顷,较对照豫麦49号增产20.2%,居第2位;2002-2003年度,参加高肥冬水组区试预试,平均产量8295千克/公顷。在2003-2004年度国家黄淮麦区南片冬水组区试中,平均产量8174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68%;同年在河南省水地高肥冬水组区试中,平均产量9134千克/公顷,比高产对照豫麦49号增产3.63%;比对照种豫麦47号增产5.2%,居第3位;2004-2005年度,继续参加国家及河南省同组区试,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7244千克/公顷,比高产对照豫麦49号减产0.3%,但比优质强筋对照品种藁城8901增产6.5%;河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7096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1.5%,比优质强筋对照种豫麦47号增产2.67%。在2004-2005年度国家黄淮南片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900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3%,居第3位,在河南、陕西、山东均表现增产;同年在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825千克/公顷,比对照豫麦49号产量略减(-2.1%)。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若是未经包衣处理的种子,播前选择晴天摊开晾晒,并注意翻种、晒种均匀,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对于包衣种子,则不用晒种。
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000-3000千克、氮(N)18-21千克、磷(P2O5)10-12千克、钾(K2O)12-16千克。缺锌地块施硫酸锌1-2千克。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磷肥、锌肥,氮肥的30%-50%,钾肥的50%作底肥,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中后期再施余下50%-70%的氮肥和50%的钾肥。
采用大型拖拉机机耕,耕深应达到25厘米以上,破除犁底层,机耕机耙配套,随耕随耙,耙细、耙匀、耙透、耙平。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耕层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0%-80%,畦面平整,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坚持足墒播种。玉米秸秆还田,还田秸秆应打碎、打匀。
种植规格为畦宽2.4米,平均行距20厘米左右,一畦播种12行小麦。适宜的土壤墒情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应采用多种形式造墒,确保适墒播种。豫北地区最佳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采用小麦精量、半精量机械播种,一般每亩播量6-8千克。
查苗补种,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的地方应补种经过浸种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小麦三叶期至越冬前,每遇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重点做好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和化学除草工作。若越冬前麦田群体偏大,有旺长趋势,要及时叶面喷洒化控剂“壮丰安”,或者采用镇压方法,以控旺转壮。浇好冬水,冬灌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做到冬水春用,一般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冬灌。冬灌后待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并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壮,晚播弱苗或土壤墒情较好的麦田可不进行冬灌。
早春顶凌划锄,提高地温,促苗早发,以后每逢降雨或浇水后,都要及时划锄。浇拔节水、追拔节肥的具体时间要根据地力、墒情和苗情掌握。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中期结合浇水每亩条施尿素12-15千克;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每亩用20克“小麦矮丰”兑水15千克叶面喷雾,防止麦田后期倒伏。化学除草一般应掌握在年前11月中旬进行,若年前没及时化除,翌年春季应在3月5日以前进行1次化学除草。小麦挑旗和灌浆时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要及时浇水,使田间持水量稳定在70%-80%,一般应于开花期进行。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以防早衰,促粒重。小麦生长期间,要搞好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特别应做好对蚜虫、红蜘蛛、小麦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蜡熟末期收获,子粒的千粒重最高,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秸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