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林

更新时间:2024-09-12 16:10

郝柏林(1934年6月26日—2018年3月7日),北京人,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4年6月26日,郝柏林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北正定。

1940年,郝柏林在重庆沙坪坝进入中央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

1946年,郝柏林念初一时,读了十来本学校图书馆的天文科普书,升至初二时,因为物理老师讲得好,他立志要学习理论物理。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读初二的郝柏林参加了各种政治活动。在此后至高中毕业的8个学期里,郝柏林做了7个学期的学生会工作,而且在学生会的职位是公开竞选得来的。

1952年9月30日,郝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郝柏林中学毕业考大学时,填报的三个志愿是北京大学的物理系、数学系和哲学系,最后被分到北京俄语专修学校二部(留苏预备部)。

1954年,郝柏林经过9个月的俄语学习和3个月的“忠诚老实运动”之后,被派往前苏联哈尔科夫工程经济学院,组织分配给他的学习专业是矿山工业的经济和组织。这并非他内心喜欢的专业,但作为学生干部他只能服从。他在努力学好所有专业课的同时,还自己钻研数学。

1956年,郝柏林得到了一个转学机会,前苏联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粟费席兹教授面试了他的数学,并对系主任说,“这个学生的数学比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知道得多一些”。于是,他转到了物理数学系,此后用3年时间完成了5年的课程。当年粟费席兹的一个研究组正在发展金属费米表面的理论,郝柏林发现了其中一篇文章的错误,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后来成了他的大学毕业论文。

1959年,郝柏林从哈尔科夫国立大学物理数学系毕业,并获得优秀毕业证书。

1961年,郝柏林考取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作研究生。

1963年,郝柏林从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研究生肄业回国,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员(至2005年)。

1978年,郝柏林兼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郝柏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郝柏林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至1987年)。

1990年,郝柏林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至1994年)。

1995年,郝柏林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年与邹承鲁院士共同组织香山会议,并主编出版《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一书。同年担任第19届国际统计物理大会主席。

1997年夏,郝柏林在把英文专著《实用符号动力学与混沌》书稿送出之后,转向理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

1999年,郝柏林在一份《院士建议》中提出,尽快建立国家级的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5年,郝柏林担任复旦大学教授。

2018年3月7日16时39分,因病在北京公安医院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郝柏林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在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天线理论、地震分析、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果。

1960—1970年代,郝柏林求得了三维伊辛模型的一个封闭近似解。在1970年代,与合作者一起用骨架图展开方法把连续相变临界指数计算到高阶,是中国大陆物理工作者对重正化群早期发展的唯一贡献。在1980—1990年代,他与合作者一起,发展了实用符号动力学,特别是得到“字提升”、暗线方程、对称破缺选择定则、常微分方程周期解谱等结果。在1984—1994年,他完全解决了多峰连续映射在整个参数空间中周期轨道数目的计数问题。2004年,他提出了从完全基因组数据出发、不用序列联配来构建细菌亲源关系的组分矢量方法,对构建整个生命之树作出了许多工作。

截至2018年3月,郝柏林发表文章35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近20本(其中有多部著作被再版)。

人才培养

2015年10月22日,郝柏林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游击老兵挑灯看剑”的报告时向青年人提出了四点要求:一、顺乎历史潮流,坚持个人奋斗;二、先投入真正的战斗;三、“眼高手低”,老老实实做学问;四、始终发挥正能量。

郝柏林说,“科学研究需要特别沉得住气,要保护好潜心做研究的年轻人。应当撤消一大批评估、管理机构,解放生产力。中国科学院不能在人才上‘不求为我所有,只求为我所用’”。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郝柏林兼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嘉庚国际学会常务董事;《物理学报》副主编,《中国物理快报》主编和多种中外文学术期刊编委。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郝柏林的父亲郝景盛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学生,并在40年代担任过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郝柏林初中和高中都是学生会干部,可以每周“因公”旷课达30小时。学期结束考试,老师给了郝柏林及格分数,但他经过检查发现自己实际并没有达到及格线,于是向老师提出疑问。结果老师将所有学生召集起来开会,问同学们像郝柏林这样的学生应不应该给及格。郝柏林的同学当然回答:应该。尽管最后的成绩单上依然是及格分数,但郝柏林事后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这个分数是不真实的,这也为他以后坚持学习埋下伏笔。

“文革”动荡之际,郝柏林受到的冲击不是最严重的。造反派虽然把他赶出了执行国防任务的队伍,但不久认为他的问题已查清楚,可以“抓革命、促生产”,便把他派到了胰岛素晶体结构分析组参加劳动,跟随梁栋材先生标胰岛素的每一个原子的坐标。他的具体任务是从窄行打印机输出的纸带把数字抄到坐标纸上,再绘出电子密度线。这期间,他努力学习晶体结构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文革”中干部轮流到“五·七”干校劳动,郝柏林也不例外。在此期间,每天傍晚有两三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许多人或到食堂看电视,或唱歌跳舞。郝柏林就打开自带的木头箱子,在上面写书稿。那时,他写作的就是文革后一版再版的最早的计算机语言——FORTRAN教科书。

人物评价

郝柏林在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天线理论、地震分析、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果。(中国科学院评)

郝柏林院士在理论物理、计算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对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模型、相变和临界现象、临界动力学、闭路格林函数方法、动力电网计算、天线辐射场计算、地震活动性统计分析、群论知识工程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是中国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物理学家,是中国生物信息学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复旦大学评)

郝柏林教授是中国最富才华和最全面广博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在范围很广的诸多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生物学:他开创了研究细菌进化途径的多维方法。事实上他称自己为一名游击队战士,我很以为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