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06:59
郦希成,又作郦希诚,妫州人,真大道道教第五代祖师。少师事四祖毛希悰。希悰将逝, 以法授之。既承其法,隐于深山,慕道之徒翕然而从,道风大振。行化于秦、晋、蜀、洛、燕、代、齐、鲁等地。后居燕城(今北京)天宝宫, 见知于元宪宗(1251—1259在位), 以刘德仁创“大道教”,乃赐其教名“真大道”,授“太玄真人”号,领教事。从此,“大道教”又名“真大道教”。
人物生平
五祖郦希成是大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正是从他开始,大道教分裂为两个派系,而他直接经历了分裂的整个过程。郦希成属于坚守祖训、不尚符箓的一派,由于这一派以大都天宝宫为中心,所以被称为天宝宫系;与之相对的一派,由于以大都玉虚观为中心,因而被称为玉虚观系。后来郦希成为天宝宫系争得了大道教正统的地位,为了显示其正统地位,把该派改名为真大道教,并得到了蒙古朝廷的认可。据元王之纲《大元创建天宝宫碑》节文记载:“宪宗皇帝即位之四年(1254),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
由此看来,郦希成实际上是真大道教即大道教天宝宫系的开创者,而其传教活动对该系的发展更有重大的意义。《先天宫记》中说:“自戊戌(1238)以来,化因以洽,南通河岳,北极燕齐,立观度人,莫知其数。”《郦希成本行碑》(全称《龙山水谷太玄道宫真大道五祖太玄真人郦君本行碑》)则说:“自巴邛汲洛,逮燕齐碣石,遐陬异域之人,凡崇向者莫不恪恭奉承,望尘下拜。”由此可见,郦希成掌教时大道教已从山东、河北传到了河南、四川等地,大大推动了大道教的传播和发展。而两碑中都提到“燕齐”,说明郦希成的传教活动与山东有着密切的关系。
郦希成在成为掌教之前,就曾到山东去传教,当时他是大道教的教门举正。元田璞《重修隆阳观碑》说他“圣朝(蒙古)创业之初,为教门举正而阐教山东”碑中详细记述了他在泰安州(今山东泰安)传教的情形。《郦希成本行碑》对他此行也有记述,如郦希成祈雨一事,该碑说他“往岁诣岱岳,属时亢旱,吏民以告,君曰:若等能改过思善,则甘泽可期。皆再拜,曰:诺。因取棕扇蔽面,云起所坐之方,雨随澍”郦希成在山东的传教活动,就目前所知集中在泰山及其附近地区,以下再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清唐仲冕《岱览》卷三十二收录《天和观碑》,碑文为元赵清琳所撰《真大道天和观记》,以前不为人知。该碑立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赵清琳当时是真大道教教门知书,三年后(1289),他任天宝宫知书,又为延祥观撰写了《大道延祥观碑》。《天和观碑》开始就说:“汲肥城之北旧有观曰天和,乃大道五祖太元真人门弟悟真大师薛德悟之所成厥功也。”可知天和观原在肥城县(今山东肥城),创建者是郦希成的弟子薛德悟,这应该是郦希成泰安传教的成果。只是碑文十分简略,对天和观创建的过程和后来的情形都没有提及,无法更多地了解大道教在当地的传播状况。
《尧帝延寿宫碑记》(全称《尧帝延寿宫真大道真人道行碑记》)撰于天历二年(1329),主要内容与元吴澄《天宝宫碑》相同,实际是大道教十二祖张清志的道行碑,它对碑所在的东平尧帝延寿宫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介绍:“其时有孟德平,乃泰安长清县第六乡人也,父祖俱事戎垒,从严武惠公东平阃幕勾当。□德平不喜俗冗,断荤绝欲,惟务修行。屡尝验其真志,遂修尧帝延寿宫兼管四季祭礼□督工修造,仅三载工毕。德平率众俱礼五祖为师。忽一日,得浩然之气,辄以宫门付王成贵、杜进福住持,师一瓢一杖,云□山川。既而复归□清旧隐,重修上清宫为之祖堂,以俟老矣。惟成贵承继宫门。蒙六祖真人授以东平路道录勾当,领职垂二十余年,未闻面恶于人。后解职与杜进福、任贵等,遵守戒律,未尝违怠,至于玄应真人(即张清志)之传矣。”“其时”是指郦希成到泰安传教之时,所以尧帝延寿宫应是在他的授命之下,由孟德平纠工修造的。碑记不仅记述了尧帝延寿宫的创建过程,而且记录了它从五祖郦希成到十二祖张清志的传承发展。其中所载孟德平的淡泊名利、王成贵的不以恶面对人、杜进福和任□贵等人的守戒不怠等等,与郦希成的“克遵祖训,谨修持”是一致的,都是与初祖刘德仁的立教宗旨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