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2 08:53
灯舞(郧阳凤凰灯舞),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中华四大吉祥物之一,代表着高雅、吉祥、安宁及永生。凤凰也是楚人的祖先及图腾象征,自古就有“楚人崇凤”之传说。凤凰灯舞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郧阳士人王明德家中每年元宵常挂凤凰灯,看到人们舞龙舞狮,便提议艺人们创新凤凰灯。艺人认为言之有理,便把他家的凤凰灯放大尺寸,玩起了凤凰灯,于是产生了郧阳凤凰灯舞。
伴随着郧阳凤凰灯舞的传承,郧阳地区出现了一批凤凰灯舞艺人和乐班,画家汪发臣、鼓师王春堂、乐师“黑桩”(别名)在反复观摩家禽、飞鸟动作神情后,他们别出心裁地加长了“凤颈”,使表演更加生灵活现,并相应地设计了融民间性、戏曲性、古典性及宗教为一体的,以清雅伴奏为特点,动与静、情与态、舞与乐相互协调的“凤凰点子”,最终使凤凰灯舞定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郧阳凤凰灯舞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人们只要一听到乐声,便循声而去,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凤凰灯舞传人。
“文革”期间,一些老艺人受到迫害,人们也不敢提及凤凰灯舞。同时,随着丹江口大坝的修建,许多民众都进行了搬迁,这造成了不少老艺人的失散,郧阳凤凰灯舞濒临失传。
“文革”后,凤凰灯舞被时任郧县构件厂厂长耿家喜重新组建,1982—1984年,郧阳凤凰灯舞开始向外传播。
1990年至—1993年,郧县文化馆对传统的《丹凤朝阳》进行了改编,组织艺人进行创新。在此期间,民间表演与政府组织的示范性演出和谐共进,把郧阳凤凰灯舞的传承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1991年,武当文化武术节开幕,郧阳凤凰灯舞首次将传统的单凤表演改为双凤,且与多只小凤凰配合表演。
21世纪初,随着经济全球化,外出务工浪潮掀起,大量的青年人到外地务工,使郧阳凤凰灯舞的传承者大量减少,出现了传承者断层的危机,郧阳县文化馆对郧阳凤凰灯舞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郧阳凤凰灯舞得以继续传承。
郧阳凤凰灯舞俗称“玩凤凰”,因为舞凤凰需要点力气,所以由男子表演,每2个人舞一只,其中一人掌凤头,一人掌凤身。另有一盏太阳灯、两盏牡丹灯、四盏鲜花灯分别举着立于场地四周起陪衬烘托作用。郧阳凤凰灯舞主要模仿传说中凤凰的各种形态,体现凤凰爱静、爱花中之冠牡丹、爱万物之灵太阳的性格。表演按凤呜、出巢、游园、理羽、打盹、朝阳等程式进行,表演高潮时以“撒荞火”烘托气氛,表演过程中同时有音乐伴奏。
郧阳凤凰灯舞表演要求做到“脚眼手身法,心肝脾肺神”,以此法来传神传情。十字诀中“脚”为首,掌头者多用“碎步”“半矮子步”和“半弓步”。用“碎步”走“太极线”“半边月”;掌尾者除了“碎步”“半弓步”外,还要走“单矮子步”“单跪步”,走“太极图”(即S线)。眼,指眼神,所有参与表演者要做到头、身一体,乐舞同心,以眼传神、以眼传情。手,指把功,要求娴熟,既稳又灵,得心应手,凤凰的“打盹”“擦痒”“戏牡丹”等神态,都要通过手来完成,整个凤凰灯舞表演的成败关键在手式。身,指身段,要求表演者整个人上身要稳、下身要灵。表演各种动作时,都要有舞蹈化的形体,身是人、心是凤,凤随身动,身随意动,人凤合一。凤凰的表演舞姿以静传神,动静结合,在似动未动、似动未停的运动中刻画出凤凰高贵而机警的神态。
郧阳凤凰灯舞的伴奏乐器是双唢呐、双笙和民间打击乐合奏,曲调则为“凤凰点子”,除“凤鸣”“升帐头”“上梁山”是专用曲调外,“大开门”“一字调”“桃槌”“一槌”等多在表演中反复穿插使用。郧阳凤凰灯舞的曲调大都出自郧阳本地戏剧曲牌和民间吹打乐小调,是以联曲体为主的综合体,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旋律幽默柔和。
郧阳凤凰灯舞表演的道具主要有凤凰灯、花灯以及乔火。郧阳凤凰灯骨架由竹篾扎成,通常用铁丝固定,用皮纸、纱布、细布、彩纸和上光色纸裱糊粘贴,按头、颈、身、翅、尾、腿六个部位分别制成后再组合连接。一只凤若凤颈平伸,从头至尾长约8米,两翼展开约2米宽。表演时用2米长的竹竿操纵凤头,带动凤颈自由转向;凤身下有操纵绳,可扯动双翅和凤尾缓缓闪动。
传承价值
郧阳凤凰灯舞是“楚人崇凤”遗风的活态遗存,是楚人崇凤的活化石,具有多种类当地文化综合特性和汉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中不多的灯舞艺术形式,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传承状况
一些颇有造诣的传承艺人因年事已高逐渐退隐、谢世,很多舞灯、吹打的绝技没有传承下来;而中青年艺人独树一帜或享有威望的很少,有的由于缺少训练,表演技能已经退化。
凤凰灯的表演有家庭传承的特点,表演班底也由家庭或亲朋组成。但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演艺人员的岗位流动,郧阳凤凰灯舞演出团体、演出活动越来越少。
传承人物
史清,男,汉族,2018年5月8日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灯舞(郧阳凤凰灯舞),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申报。
保护措施
2006年,郧阳县文化馆对郧阳凤凰灯舞表演团体、表演人才、表演风格、乐曲特点、扎制工艺等状况开展了相关学术研究,并建立了郧阳凤凰灯舞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郧阳凤凰灯舞表演团体、民间艺人等进行重点保护。
从2014年起,郧阳县先后建立了20多个郧阳凤凰灯舞特色培训村,并选择郧阳科技中专作为郧阳凤凰灯舞培训基地。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十堰市郧阳区文化馆获得“灯舞(郧阳凤凰灯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灯舞(郧阳凤凰灯舞)项目保护单位十堰市郧阳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重要活动
1943年,郧阳凤凰灯舞表演队伍首次走出十堰市,应邀到襄樊(今襄阳市)的老虎口表演。
1953年,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全省民间艺术表演。
1959年,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襄阳、郧阳两署合并时的汇演。
1992年,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闭幕式演出。
1996年初,郧阳凤凰灯舞受邀参加广东省中山市第九届“慈善万人行”活动。
1997年,郧阳凤凰灯舞首次走进校园,参加市重点高中郧阳中学建校45周年纪念庆典。
1999年,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十堰市纪检监察系统和十堰市电力系统职工运动会开幕式庆典。
2016年1月22日至2月5日,郧阳凤凰灯舞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2016“欢乐春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资料出版
1988年,郧阳凤凰灯舞被写进《郧县资料卷》;1995年,郧阳凤凰灯舞被写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卷)》。
影片拍摄
1998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县三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了《郧阳凤凰灯》专题片。
2000年,中央电视台“农村文体巡访”摄制组拍摄了8分钟的专题片《感受凤凰灯》,并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多次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