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6 15:01
郭侃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其祖父为郭宝玉,父亲为郭德海,郭侃是其次子。郭侃幼年时被蒙古将领木华黎部下史天泽所收养,在其府中长大,在弱冠之年,获封百户,常随史天泽四方征战,十分骁勇。
元太宗四年(1232年),金将伯撒再度攻取卫州,郭侃率军抵御,在新卫州击败四万金军。随后渡过黄河袭击金哀宗,行至归德,在阏伯台击败金军。随即在速不台的指挥下进攻汴京西门,致使金元帅崔立投降。郭侃因功授总把。跟随史天泽屯军太康,再南下攻占德安(今湖北安陆县),因战功而升为千户。
元宪宗二年(1252年),郭侃押送军械至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被改授抄马那颜。跟随宗王旭烈兀西征。攻至木剌夷(在今伊朗),郭侃在敌军的水源中下毒,杀敌五万人,攻破城池一百二十八座,斩其将忽都答而兀朱算滩。
元宪宗六年(1256年),西征军攻至乞都卜,城池铸造在山上,进出城都要依靠悬梯,守军都是精兵悍卒。郭侃命令军队铸造夹城围攻,还是不能攻下,又架炮轰城,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旭烈兀遣郭侃去劝说兀鲁兀乃算滩来降。其父阿力据守西城,被郭侃攻破。阿力逃往东城拒守,郭侃攻破东城后将其斩杀。
西征军进攻兀里儿城,郭侃埋下伏兵,下令听到钲声就出动,敌兵果然前来,伏兵起,全歼敌军,海牙算滩投降。继续向西方进攻至阿剌汀,击败敌军三万,祃拶答而算滩投降。进攻乞石迷部,忽里算滩投降。
元宪宗七年(1257年)十二月,郭侃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黑衣大食地方八千里,相传四十二世,精兵数十万。郭侃率军击败黑衣大食七万军队,血洗巴格达西城,随后攻破巴格达东城。东城宫殿都是檀香木建成的,郭侃放火焚城,香闻百里。东西两城间有大河,郭侃为防敌人逃走,特地在底格里斯河上设浮桥阻拦,并用兵船巡逻,哈里发穆斯台绥木企图乘舟逃走,见到河上有浮桥阻拦,不得已到郭侃军营门前请求投降。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亲领军追十余里才止,第二天捕获纣答儿,斩首示众。此次用兵,共攻克三百余城。
攻破巴格达后,西征军继续向西进攻,到达天房(今沙特麦加),其将住石致书请降,其他将领都以为住石请降是诚意的,可不设防。郭侃则认为,敌军多诈,若中其计,是最大耻辱,主张严为防备。住石后来果然阻击蒙古军,被郭侃击败,巴儿苏丹投降,攻破其城一百八十五座。西征军继续西行至密昔儿(今埃及),在军队已歇息时,郭侃突然召集他们出发,只留几个病卒,西行十余里再扎寨。敌军不知道,来袭时只杀了病卒,可乃算滩大惊说:“东方的天将军,真是神人啊。”于是归降。
元太宗八年(1258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征服富浪(法兰克),兀都王投降。随后向西南方向进攻到石罗子,敌军前来抵抗,郭侃率军击败敌军,换斯干阿答毕算滩投降。到宾铁,郭侃以奇兵袭击,大败敌军,加叶算滩投降,又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惊,前来归降,得城一百二十座。向西南走到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归降。至此,已完全平定西域。旭烈兀率领西征军回师,郭侃至钓鱼城蒙哥大汗帐下报捷,适逢蒙哥死于钓鱼城,郭侃被派往邓州,进行屯田。
元世祖元年(1260年),忽必烈登基为帝,郭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以及平宋的策略,关于平宋的策略,郭侃说:“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荆襄为其要地。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若攻下了襄阳,扬州、庐州诸城只不过弹丸之地,可置之不顾,大军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趋临安,而江淮、巴蜀不攻自平。”这些建议都被忽必烈接受,并逐步实施。
元中统二年(1261年),朝廷升郭侃为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
元中统三年(1262年)二月,益都李璮和徐州总管李杲哥叛蒙古,宋将夏贵也进攻元朝。史天泽推荐郭侃前往讨伐,他奔袭至徐州,击斩李杲哥。夏贵迁徙军民南去,郭侃追击,过宿迁县,夺回军民万余人。受赐金符,被封为徐、邳二州总管。李杲哥之弟驴马,又与夏贵以兵三万来犯,郭侃出战,斩首千余级,夺战舰二百。
元至元二年(1265年),有人提出应解除史天泽的兵权,于是将史天泽调任别官,郭侃也调任滕州同知。
元至元三年(1266年),郭侃向朝廷进谏:“宋人拘留我使臣,应兴师问罪。淮北可以建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置牛三百六十具,每屯所产粮食足够军队一日之食。”
元至元四年(1267年),郭侃调任高唐令,兼管夏津、武城等五县。
元至元五年(1268年),高唐人吴乞儿、济南道士胡王反叛,郭侃发兵镇压。
元至元七年(1270年),郭侃改任白马县令,僧人臧罗汉与彰德人赵当驴反叛,郭侃发兵镇压。忽必烈见郭侃善于军务,升郭侃为万户,随大军进攻襄阳。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后,郭侃受封宁海知州(治所在今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郭侃在宁海病逝。
郭侃大半生跟随蒙古军队西征,一生攻下了约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国式的城、伊斯兰式的城、西欧式的城。并且参与攻灭了拥有五百年历史的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回师后担任元朝地方官员,多次平定各地民乱。在结束西征后为维持军队需要,负责在邓州屯田。在至元三年(1266年),郭侃向朝廷进谏,应大规模建立屯田,以供灭宋所需的粮草。
郭侃不仅军事能力优秀,在政治上也有极大成就。忽必烈登基为帝后,郭侃就献上了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以及平宋的策略,这些建议都被忽必烈接受,并逐步实施。
可乃算滩:“东天将军,神人也。”
宋濂:“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屠寄:“然郭侃将种,兼资文武,以偏稗终,未竟其用也。”
表格参考资料
清末地理史学家丁谦读《元史·郭侃附传》时,见郭侃的功绩远高于其祖父和父亲,于是取《西使记》《元史译文证补》等书籍中相关内容参互细校,认为有很多可疑之处。丁谦在文章中指出数个疑点:
1.郭侃随旭烈兀西征时为千户,在西征将领中位置偏后,功劳却为西征之首,这是不合理的。
2.木剌夷部在当时为小势力,只能自守。郭侃破其军五万、破游军三万等记载有夸大嫌疑。
3.《补传》记载宗王旭烈兀西征,怯的不花率二万人先行,攻破数座城池,随后进攻吉尔都苦堡,这些事迹与《宪宗纪》记载吻合,当时旭烈兀和郭侃都还没有赶到。
4.《报达补传》记载旭烈兀消灭木剌夷后,就向南方进攻报达,怎么会这时分兵进攻八九千里外的乞石迷国?而且《宪宗纪》《西域补传》均记载是撒里等人征印度斯单、克什米尔,乞石迷国为撒里所征服,《元史·郭侃附传》记载为郭侃所破。
5.石罗子在天房密昔儿的东北方向,《元史·郭侃附传》误记为西南方。宝铁城在石罗子的西北方向,《元史·郭侃附传》误记为西南方向,方向均相背。
7.石罗子投降发生在在蒙古军征服报达时,在当时皆有明证。
8.按照《元史·郭侃附传》所说的,郭侃一人拓地万里,那么封侯也不为过。但是郭侃升万户后任宁海知州,为什么会这么对待功劳深厚的人呢?这是很可疑的。
综上,丁谦认为《元史·郭侃附传》应是郭侃的子孙以《西使记》为蓝本所作的家传。明初修《元史》正因没有元太祖西征的资料而苦恼时,恰好得到了《郭侃附传》,朝廷不知道内容虚假,所以才修入《元史》之中。
《华县志》
《新编陕西省志·人物志(上册)》
《元史·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新元史·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