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2 10:18
郭寿华(1902—1984),字干城,学名郭诚,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莫斯科中山大学、日本明治大学。曾参加复兴社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特务系统中,郭寿华历任复兴社候补干事、复兴社特务处行动组副组长、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武汉区区长、驻意大利武官、军统局香港站站长、军统局广西站站长、军统局本部督察室主任、军统局督察训练班副主任、军统局广州站站长等职。1947年到台湾,任国防部保密局台湾站站长、保密局设计委员。此外,郭寿华还是民国广东湛江市建市后的首任市长。
郭寿华,1902年生。广东省大埔县人。字干城,学名郭诚,别名郭士,号东山先生,曾用名罗易。6岁读私塾。广东大麻公学毕业后,考入广东省立潮州金山中学。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期间参与组织“潮州学生救国团”,从事反日救国活动。后赴省城广州报考广东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不久该校改为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学院,后又改为国立中山大学。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被选为广州市学生联合会代表,出席第六届全国学生总会,被选为会长。1923年当选为国民党广州第三区分部部执行委员。1924年11月至1925年2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学生部部长。1924年12月赴北京,拥护孙中山北上,召集国民大会。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2月起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中共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委员(至1927年4月)。1925 年7月曾因违反纪律受到留团察看半年处分。9月至10月任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兼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学生部主任。
1926年5 月至1927年7月任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平委书记。1926年参与成立“广东反基督教总同盟”,任执行委员。同年3月在中国济难会广东省总会成立大会上,被推为大会主席团成员。1927年大学毕业后,由广东省政府派赴苏联莫斯科,先入中山大学政经科学习,1928 年入苏联红军步兵学校学习。1928 年6月至7月,在莫斯科作为指定旁听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号为65号。担任大会秘书处记录科记录员,参与大会及各委员会之记录与整理。参加大会的职工运动委员会、苏维埃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工作。6月27日讨论政治报告时作大会发言。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回国,到南洋其亲戚家,后赴日本入明治大学专攻外交及行政法。
1930 年毕业获行政学士学位。1931年冬到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法学院讲师,兼任宪兵第三团、中央军校中校教官。1933 年初赴汉口任豫鄂皖三省“ 剿共”总司令部中校秘书,后调南昌行营任上校设计委员。同年入南昌武官司班第一期受训。1935年任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副武官,后代理武官。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香港站和广西站站长。1941 年秋冬任军统局督察处主任。1942年任军统局督察训练班副主任。后任军统局广州湾站部长、香港站站长。1946年1月至1947年6月任广东湛江市市长。
1947年调台湾任国防部保密局台湾站站长兼台湾省党政军联合秘书处主任秘书。不久奉调南京兼任国民党新闻局处长。随部赴重庆、后撤退至海南岛,转再赴台湾,在防务部门总政治部任职。后调台湾阳明山庄训练干部,任辅导委员。后从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退休。
1961 年参与组织台北市大埔同乡会并任理事长。曾任台北市潮州同乡会常务理事、台湾省道教会常务理事、中印缅锡文化经济协会常务监事等。曾组团赴印度、缅甸等国参观访问。1984年在台湾去世。著有《三民主义与孙子军事思想》《亚洲各国通鉴》《湛江市击》等。
出任湛江市第一任市长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随即在南方建设新市举世瞩目,首任市长引人注目。国民政府中央和省府对人选格外关注,一时未找到合适对象,便采取设置湛江市市政筹备处过度。1945年8月26日湛江市筹备处组建,任命李月恒为筹备处主任。
李月恒9月随政府军队进入赤坎,选择9月21日日军递交投降书当日,宣布市政筹备处正式成立。市政筹备处除筹建新市外,还负责接收工作,挂牌“湛江市接收委员会”。筹备处在接收处理日伪财产、物资、人员;搭建市政架构、实施市治、消除殖民色彩、兴利除弊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至1945年12月下旬结束,李月恒素知政坛凶险,政治如白云苍狗,也闻讯中央已定市长人选,便功成身退,向省府提出呈辞,回故乡过平民生活。
此时,国民政府中央已物色到郭寿华为首任市长。抗战胜利,各地光复还府开府,急需配备大量官员,国民党举办中央训练团高级班培训干部,郭寿华参加学习结束,蒋介石召见并安排其出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要职。程序送到中央组织部,陈果夫时任组织部长,认为湛江建市,急需首任市长,郭寿华担任更为适合,便与总统商议并征求广东省意见。省主席罗卓英与郭寿华都是广东大埔人,自然赞同。郭寿华经陈果夫签保,出任湛江市第一任市长。
郭寿华1946年元旦与广州市长、汕头市长等在广州省府大礼堂宣誓就职,随即走马上任。当时省开府不久,财政困难,无法解决开办费和旅差,还是靠夫人私蓄充当盘费。为省钱、安全和便于工作,他仅带秘书、警卫、理财人员从陆路到湛,当中部分路程还是步行。抗战时,陆路交通中断瘫痪、沿途匪患不断,令人生畏,郭寿华不带大兵,孤胆抵湛,如神兵天降,令市民格外神奇。湛江各届知悉首任市长资历不凡,寄予厚望。郭寿华也不负众望,任职期间,事必躬身,亲力亲为。1946年1月15日,湛江市政府挂牌开府。郭寿华施政从恢复治安、复苏经济、安定人民生活入手。他部署警力和地方自卫力量,进行组训,维持治安,迭破巨案要案,震吓罪犯,社会日趋安定。随之迅速建立制度,整顿交通、整治社会秩序,使之正常,稳定人心。鼓励人民依法纳税,确保财源。为使市民能战后安居,郭寿华一方面动员社会各届救济战乱中的贫民难民,将无家可归者,流浪乞丐者,集中免租安屯,给予衣食,并扶持工作谋生。另方面打击奸商囤积,管制粮食、物资、价格,动员人民垦荒生产,畅通物资应市渠道,使物价遂不复涨,且有农产、海产出口,市政转入轨道。
郭寿华任职不久,就苦心编制了《新湛江五年建设计划》,就湛江的经济、交通、教育、卫生、港湾、市政等建设制定蓝图。实施初期,颇有成效,一度出现百废俱兴,人民安居,社会安定,物价平稳,经济发展局面。
郭寿华对湛江的市政建设十分热心和关心,曾征集评选出凤凰花为湛江市的市花,推选出湖光岩、寸金桥、硇州宋皇城、南三越皇祠、东海白头山、西营观月、东营晨渡、西赤远眺、沙环海浴、鸭 港观潮等湛江市十景,还一一作诗推介。
1947年5月郭寿华奉国防部电召,回部主编《八年抗战史》,辞去湛江市长一职,离别写有《留别湛江父老书》表达对湛江深切之情。解放前夕到台湾,晚年仍念念不忘湛江,精心编著《湛江市志》并于1972年出版发行,是湛江难得宝贵的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