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2 22:03
郭治澄(1918~1985),原名郭积富,曾用郭绍甫、郭石容等名。1918年2月出生,资阳县城关镇人。1931年考入资阳县立中学,开始涉猎进步书刊,并与郭水红、姜度等创办《进步周刊》。1934年8月考入成都县立中学读高中,广泛阅读进步书籍,1936年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一“中华民主解放先锋队成都队部”。1985年10月28日,郭治澄因心脏病发,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7岁。
1937年考入四川大学政治经济系。进校不久即担任“民先”小队长,与喻厚高、许延垦等成立“四川省抗敌后援会宣传二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以后又与喻厚高、孙德甫等创办“成都学生抗敌救亡宣传团”,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常以公民、工民、辛纳、辛白等笔名在《四川日报》、《金箭》《星芒三月刊》、《新民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德、意、日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痛斥国民党反动腐败和消极抗日的行径,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因党员身份暴露,党组织决定调郭治澄到宜宾,任中共宜宾地区工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共宜宾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青委书记。他以《芜湖晚报》编辑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不久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被抓捕入狱。
1941年8月,趁日机轰炸宜宾之机,组织狱中狱友冲出监狱。几经周折,历尽艰险,于1942年1月到达重庆。郭治澄根据中共中央南方局“易地隐蔽,等待时机”的指示,与爱人林霁霞(中共党员)一起前往湖南,在衡阳、来阳、水兴等地当中学教师,继续坚持抗日救亡宣传。
1948年5月,郭治澄从湖南到上海,由党组织派到武汉担任中共武汉市委文化新闻工作组组长。他利用《华中经济通讯》社经理的合法身份进行斗争,组织文化新闻界的进步人士从事党的宣传,迎接全国的解放。
武汉解放后,郭治澄先后担任中南局《长江日报》社财经组长、经济部副主任,武汉市《长江日报》社副杜长、副总编辑,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60年冬,负责《武汉晚报》的筹组工作,次年5月被任命为《武汉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兼总编辑。他发扬《长江日报》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晚报的独特风格,使《武汉晚报》深受群众喜爱。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武汉晚报》停刊。1972年《长江日报》复刊,郭治澄担任《长江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1978年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和理论工作。1982年后,先后担任市委顾问委员会委员、市委党史资料编研委员会副主任,为抢救、编纂党史资料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5年10月28日,郭治澄因心脏病发,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