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愚

更新时间:2024-08-21 20:36

郭若愚,1921年生,上海市人。光华大学中国文学学士。先后从邓散木、阮性山、郭沫若几位先生学习金石、书法、绘画、篆刻、古文字及考古,后在上海市文物保管会工作。

研究领域

郭若愚先生早年师从郭沫若、郑振铎、邓散木、阮性山等大师名家,学习古文字、文物考古、名画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技艺,很早就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可观的成绩;改革开放后,郭老依靠深厚的国学根底,对钱币、紫砂陶、红楼梦研究、文房四宝、篆刻等多方位考察探索,撰写出一批富有新见的文章和著作。

主要贡献

郭老精彩的一生,承载着他进入历史长河。早年,他师从二十世纪的大师名家,如郭沫若、郑振铎、邓散木、阮性山等,学习古文字、文物考古、书画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技艺,他潜心探讨中国文化,很早就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可观的成绩。三十岁左右撰写出《殷虚拾掇》和《殷虚拾掇二编》,均由其师郭沫若题写书名,以示肯定。后又与曾毅公、李学勤集掇出版了《殷虚文字缀合》,由郑振铎作序,郭沫若题名,更是震动学术界。这些研究成果,把郭老推向当时中国古文字研究的前沿。

建国后,郭老从中学教育部门调入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与海上文史专家一起共事,有柳翼谋、徐森玉、唐弢、潘伯鹰、谢稚柳等先生。他们之中,既有参加革命活动的文学家,也有学识渊博的传统学者,以及书画名家。郭老身在其间,为后来的研究探索中华文明,带来了左右逢源的机遇。

上世纪下半叶,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祖国大地发掘出一大批珍贵的楚国竹简。这些楚简以其瑰谲的书体,豪放锐利的笔触,前所未有的面目,吸引着郭老和世人。他在古楚地区湖南、湖北各博物馆中观赏原简、分析照片中楚简的蛛丝马迹,写出富有价值的研究文章。199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郭老这方面的专著《战国楚简文字编》。这部著作,积四十年功力,风雨岁月并没有使郭老坚韧而细致入微的学术心性消磨,反而他的观察研究更趋深入。这部著作,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制度、文物称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亦为研究古代书体方面的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在楚简文字中浸淫,他心追手摹,不经意间自己的书法作品也染有楚简的神韵。

十年动乱结束后,郭老渐渐步入老年。离休后的1980年,他被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教授,讲授古文字和甲骨文。上课时,他将甲骨、钟鼎、古玺印、大小篆、隶书、章草和现代的简化字串联在一起,追本溯源,触类旁通,把原本较为枯燥乏味的一门学问,讲得生动有趣,激发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兴趣。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郭老依靠深厚的国学根底,在自身喜欢的学科中,如钱币、紫砂陶、红楼梦研究、文房四宝、篆刻等多方面考察探索,撰写出一批富有新见的文章和著作,如《陈端友刻砚艺术》、《红楼梦风物考》、《笔墨纸砚图录》、《铁云藏货》等。即便在住院前夕,还出色完成了“郭若愚博物品鉴丛书”——《智龛品壶录》、《智龛品钱录》、《智龛品砚录》三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郭若愚先生走了,年届九十又二。住院四年多,郭先生在10月12日因病逝世。

出版图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