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10:21
郭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地处略阳县西部边缘,东与金家河镇毗邻,南与乐素河镇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接壤,北与徐家坪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25千米,总面积219平方千米。
清道光初年(1821年),因郭姓聚居而取名郭家坝。1935年,在此地设镇公所,遂名郭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设郭镇,辖9保。
1949年12月,建立郭镇区,辖10个乡。
1957年,区划调整时将大南峪乡划归甘肃省康县,将甘肃省的史家河、谭家庄、裴家庄、罗义沟村划归郭镇区。
1958年,成立郭镇公社,辖5个管理区。
1961年,又恢复郭镇区,各管理区建立公社。
1996年5月,撤区并乡,将原来的郭镇、坪沟、干河坝、吴家河一镇三乡合并为郭镇,将原郭镇区的木瓜院乡并入药木院乡。
2001年12月,将原木瓜院片区的7个村并入郭镇。
截至2011年末,郭镇辖郭镇街、三岔林、银杏沟、坪沟、杨家岭、铧厂沟、西沟、寺沟、干河坝、大石湾、吴家河、北河沟、木瓜院、谭家庄、大草坝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0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郭镇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郭镇街村。
郭镇地处略阳县西部边缘,东与金家河镇毗邻,南与乐素河镇相连,西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接壤,北与徐家坪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25千米,总面积219平方千米。
郭镇地处秦岭南麓,地势较高,山河由北向南延伸,形如带状,沿河川地势平坦。主要山峰有尖山子、石寨子、杨家大山、寒峰山等,海拔多在1500米左右。最高峰位于东部寒峰山,海拔2245米;最低点位于三岔林村,海拔587米。
郭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乐素河、窑坪河等,其中乐素河从西向东南流经北河沟、吴家河、大石湾、干河坝、寺沟、郭镇街、杨家岭、银杏沟、三岔林9个村,境内流长35千米,流域面积164平方千米;窑坪河从西向东流经大草坝、木瓜院、谭家庄3个村,境内流长13千米,流域面积54.46平方千米。
郭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金、铜、铁、锰等。已开发的有铧厂沟金矿、干河坝金矿,勘探的有金家沟铁矿、西沟铜矿;森林资源主要有青冈树、华山松、红豆杉、板栗等;野生动物有蛇、黑熊、锦鸡、黄鼠狼、獾、野猪、扭角羚、九节驴等10余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有黑熊和扭角羚。
郭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低温、连阴雨、滑坡、泥石流等。洪涝一般为两年一遇,大早年一般为10年一遇;连阴雨5天以上年均9次,10天以上的年均一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发生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造成2693户11311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500余万元。
截至2011年末,郭镇辖区总人口1288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60人,城镇化率19.9%。总人口中,男性6920人,占53.7010,女性5966人,占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9.5人。
截至2018年末,郭镇户籍人口12765人。
根据略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郭镇常住人口为9727人。
2011年,郭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207元。
2018年,郭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
2018年,郭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5个。
2011年,郭镇农业总产值6805万元,比上年增长0.59%,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农业耕地面积3.11万亩,林地面积19.5万亩。
郭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大豆为主。2011年,郭镇粮食生产3777吨,其中玉米1819吨,小麦1294吨,大豆628吨。
郭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料作物、蔬菜等。
截至2011年,郭镇森林总面积19.5万亩,其中经济林6.2万亩,退耕还林2.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80%,活立木蓄积量38万立方米。
郭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郭镇生猪饲养量17963头,年末存栏8662头;羊饲养量2507只,年末存栏1574只;牛饲养量1356头,年末存栏1136头;家禽饲养量14.73万羽,上市家禽7.07万羽。
郭镇工业以金矿开采为主。境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380人。2011年,郭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商业网点156个,从业人员295人。2011年,郭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680万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农村信用社、邮政支局2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7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各类贷款余额4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1.1%。
郭镇境内309省道自东而西横穿全镇7个村,境内总长15千米。镇级公路2条、23千米,通村道路7条、40.2千米,村级以上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村村通客运汽车。境内日发送客运车辆20余班次。截至2011年末,郭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78米;道路铺装面积1.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6.25平方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50米。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1个,农民文化广场2个,1100平方米;电影放映队1个,年放映220场次,观众达3.2万人次。
2011年,郭镇开通调频转播台,调频广播覆盖率达60%。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用户3621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96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5所,在校生634名,专任教师5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初中1所,在校生400人,专任教师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5个,病床18张。专业卫生人员30人。2011年,郭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1万人,参合率99.21%。
截至2011年末,郭镇有体育场地10个,每年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0%。
2011年,郭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户,人数73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2户124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80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0人,参保率93%。
郭镇坐落在一个美丽的盆地里,四山环抱,有谚语为证:大宝(山)将军阻三岸(芋家沟,蒋家峡,铧厂沟),有雨就看老虎鞍(西沟山名)。每当逢场(集)时,周边的人群将自产的玉米、木耳、香菇、柴胡、自己加工的麻糖(花)等中药材早早拿到集镇上销售。逢场(集)也是最热闹的时候,罐罐茶、饼饼馍、邓家面皮;粘土烧的罐罐、从外运回的花布、粗茶叶,在郭镇人的眼里变成了古朴而时尚的必要消费品。
根据老人家世代口述而来,据说郭镇人是从宋代四川大槐树恩洋河来的。在宋代,番邦侵犯中原,皇帝派杨六郎出击,番邦打不过杨六郎,就派人和谈,达成以“‘一箭之地’确定边界,互补侵犯”的合约。于是杨六郎在射箭定界的前三天,就派人将羽箭插入嘉峪关狼牙虎白口山崖上,到了确定的良辰吉日,杨六郎站在甘肃米仓山拉弓射箭,只见六郎拉满铁弓,一只羽箭只向嘉峪关方向急飞而去,最后双方寻找,几天后,在预先插好了山崖上找到了羽箭。来人汇报情况,番邦头领大惊失色,叹曰:此乃神助也。于是番邦退出关外。郭镇也就成为大宋的管辖地。此后,四川大槐树恩洋河来了三兄弟,紧随的还有邓家、梅家、穆家四姓,至今此地还流传“郭邓二家梅三家,后头跟了个穆娃娃”民谚俗语。他们长途跋涉,沿嘉陵江朔流而上,历尽千难险阻,来到陕甘交界。于是以郭家老大为首的扎住在郭家山;以老二为首的驻扎在寺沟和金洞坪;老三就扎住在如今的郭家坝集镇上,繁衍生息。
传统郭镇的农业比较简单,所占的比例较小。郭镇是一个商业集散地,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在生活用品中,自给起来,先后在铧厂沟开办有罐罐厂、铁铧,邓家咀开办了二连纸房,庄子坝建起砖瓦场,其次,以集镇为中心,兰州商人用骡子驮绵烟、绵芪、花椒、青盐(青海颗粒盐)等货物到郭镇,四川商人用船将铁条、黄裱纸、姜黄(染色用)、二连纸(敬神用)等货物,水运到阳平关后,再翻山越岭,用人挑到郭镇,南北客人用货物或银两在此互相交换。于是郭镇就成了热闹的货物交流的集散地。到清朝,集镇上开办较大的字号商铺有自主经营的“百茂林”,合作经营的“同议诚”等等,据说这些商铺的帖子在汉中都能被一些商家认同,换取当地的银两或铜钱。所以,其集镇因商业活动的活跃而日趋成熟,解放前,东为上街,西为麻布巷巷(现上街巷,主要卖麻鞋、麻布、麻绳等生活用品而得名),上下皆用大红门把守,俨然一个封闭的城堡。
郭镇人的饮食很特别,最突出的是每天早晨各家都做罐罐茶,每人都喝罐罐茶,“乡土风味罐罐茶,兴州城乡不离它;清早起来挂顶锅,柴棒树根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叶,面拌调合清油下;茴香藿香加生姜,边煮边调油盐茶;一人一碗放调料,腊肉核桃鸡蛋花;火烤干馍香又脆,肚饱心暖精神佳。”所以镇子上的粗茶叶、土罐罐、饼饼馍成为早餐必备,销售很快。这种叫罐罐茶的饮食,主要是由粗茶叶、藿香、小茴香、鲜姜片、水、面糊而作的像米汤的面汤,同时还要将提前做好的炒鸡蛋、炒洋芋丁、油炸锅巴、腊肉丁等作料调入烧好的面汤里,左手拿茶碗,右手拿上烤好的膜片或饼饼馍就吃喝起来。顿时满口生香,回味无穷,一整天都不觉得渴饿。相传罐罐茶是三国诸葛亮在略阳为避免战士得署气、解渴而留下的饮食。该饮食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罐罐茶也成为郭镇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