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7 20:41
郭集村隶属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孙疃镇,位于孙疃镇浍河南岸,宿涡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4621人。其耕地面积8340亩,103名党员,2个党支部,68名村民代表。该村主要以生产小麦、大豆经济作物为主,特色经济有果木、蔬菜种植等。
郭集村位于安徽省定远县连江镇西南10公里处,是连江镇人口和占地面积最大的村,总人口6000余人,耕地面积8600余亩。属连江镇管辖,郭集村境内有一个街道。商品交易不断、经济十分活跃。蒋集镇至路陈村县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相当便捷!
郭集村地属丘陵,中间高、四周低,形若伞状,耕地总面积30122亩,有效灌溉面积8300亩。农作物以稻、麦为主,花生、油菜、豆类次之。1990年,粮食种植面积35184亩,亩产340公斤,总产量11958吨;棉花1320亩,总产46吨;油料22700亩,亩产91公斤,总产2030吨。出栏肉猪7290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73元。
有7个村办林场,造林1500亩,路旁植树已成材。
建国前,郭集村水利条件极差,曾有“碗大塘、锅大坝,一场大雨盛不下,春耕开始忙到秋,两眼向上靠天收”的说法。建国后,修筑了黄泥、团结等10多个较大的塘坝,基本上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降水较少年份仍时有旱灾发生。
地处边隅,1980年前,无交通干线入境。郭集乡现有沙石公路通县城,有客车往返,村际间有土公路相通。
1990年,有乡镇企业417个,其中乡办8个,骨干企业有轮窑厂。企业总产值952万元,工业总产值532万元,其中乡村办332万元,利税30万元。乡村办企业固定资产55万元。
郭集村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各1个,建有剧场。初中1所,教职工26人,学生438名。小学11所,教师75人,学生1783名,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小学共有砖瓦校舍4530平方米。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4人,平房7间。
郭集村位于瓦坊乡西北角,东与本乡苌圩村为邻,西面和南面都是本县大庄镇的村庄,北面与江苏省睢宁县的村庄相接,全村现有人口4450人,其中党员64名,拥有土地5486亩,辖周庄、小苌、小许、小张、小高、郭集等七个自然庄。有一个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小集市。
郭集村位于市区东北部, 属市东办事处,距市政府2公里,是市东办事处驻地。南临天王堂, 东与常家村接壤,西靠205国道,北临青龙山水泥厂。整个村落南北长950米,东西长720米,面积68.4万平方米。1996年全村有354户,分郭、张、李、刘、高、庞、任、杜等姓,共1180人,耕地600亩,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郭集地理位置优越, 村西紧靠205国道,黄河十路横穿村北,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三分干渠流径村旁,纵贯所属耕地,水利资源丰富。宽阔的南北大街设龙凤农贸市场,经济繁荣,买卖交易昌盛。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郭集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郭集村,明代以前村名隆丰镇,村南有隆丰寺,并因“隆丰土布”名享关东。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姓由枣强迁此,人丁旺盛,、渐为主姓。民国期间,起一、六集,遂名郭家集,简称郭集。另有张、李、刘、高、庞、任、杜等姓。1985年建村委会。 1996年, 从业人口450人,其中从事工业者200人,从事第三产业者250人。全年总产值345万元,人均纯收入2250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郭集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全部土地承包给农民自主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1982年,建滨州市以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农村,特别是近郊农村的发展。郭集村地处市郊,大量土地被征用,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开放政策、分析了当前的有利形势、认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家致富提供了有利的天时。郭集村地处市郊,距市中心2公里,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久会成为繁华的市区,又加上村西,南北大街龙凤农贸市场在此地,这是最难得的地利,占有了天时和地利,这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党支部、村委会决定:改变观念、变以农为主为以工商为主,走工商致富之路。经宣传、教育、鼓励、村民思想很快解放,转变观念、纷纷投入经商大潮中去,为郭集经济腾飞奠定了思想基础,有的经营副食品批发业,有的经营百货零售业,有的经营饮食服务业,有的经营个体交通运输业……几年间,从事交通运输的货车及客车发展到35辆,拖拉机9部,个体企业较大型的有彩印厂、隆丰大酒店、鲁北大酒店、木材加工厂、嘉乐食品厂等,养殖专业户(养鸡、养狐、养水獭、养鱼等)有15户,到1996年底, 鱼池水面发展到150亩。1990年,以书记杜芝怀为总经理,成立了鲁北工商总公司:公司下设化工厂、予制厂、饮料厂、建筑队,到1996年底,村办集体企业年总产值60.75万元, 个体企业年总产值324万元,农业总产值20.25万元,全村年总产值405万元, 年纯收入121.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250元,绿化带5万平方米。通过几年的努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均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1996年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全区奔小康致富强村”,1996年被市委政府命名为“五好党支部”。
郭集村随道经济的迅速发展,郭集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郭集村村内街道铺设油漆化路面2100米,全部实现了绿化,家家通电,户户通自来水,35%的户有彩电,黑白电视机早已普及,冰箱(柜)105台,占总户30%,空调25台占总户7%、有85户村民安装了电话,有30户村民住上了190平方米的2层小康楼,混砖木结构的民居占98%,人均居住面积达50平方米,私人汽车35辆,摩托车120辆固定资产180万元,集体积累320万元, 1996年人均纯收入2250元,人均年消费1500元,其中,鱼、肉、禽蛋消费人年均50公斤。全村村民存款424.8万元,每户平均1.2万元。 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村委投资30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民兵之家、人口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游艺室、篮球场、备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类、扑克、麻将等文体用品。建有卫生室一处、医疗设备齐全,医生医疗技术高超、药品充足,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地防治;报刊、杂志30余种,基本满足了广大村民对政治、文化科技的学习和文体活动的要求。 计划生育达标,1995、1996年被市东办事处授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鳏寡老人入敬老院赡养,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费360元,建规范化幼儿园、小学一处,儿童免费入园,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 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开展了普法教育, 制定了村规民约, 开展“十星文明户”创建活动,每年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文明户”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村社会秩序良好。一个改革开放,文明守纪,勤劳致富的良好村风基本形成,1996年郭集村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全区奔小康致富强村”,成为奔小康的排头兵,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