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阳

更新时间:2024-07-17 22:30

都阳,男,汉族,1971年4月生,安徽舒城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履历

1993年07月,在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获得农业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6年07月,在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获得农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年—1998年,在Winrock International应用经济学博士培训项目中取得成就;

1999年07月,获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9年07月—2001年07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2001年08月—2006年07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副研究员;

2001年08月—2005年0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副主任;

2002年09月—2008年0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0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4年,担任定期出版物《中国劳动经济学》主编;

2005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5年0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

2006年0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研究员;

2008年0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年04月-2021年4月,任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挂职);

2022年04月07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2023年07月18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获奖情况

荣获2003年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经济学一等奖。

荣获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

荣获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三等奖。

荣获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荣获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一等奖。

荣获2007年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荣获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

荣获2016年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

荣获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一等奖

荣获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一等奖

出版图书

研究课题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要研究未来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与度量,在全生命周期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政策举措等内容。

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性、经济影响及政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重点项目。主要研究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与中国人口转变的独特轨迹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协同问题。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CULS)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社会调查项目。针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多轮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城市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课题主要观察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态势及其变化,就业的非正规化,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及其影响等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重点项目。针对中等收入阶段的特殊挑战,以提升生产率为出发点,分析人力资本积累体系改革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关键领域。

劳动力市场转变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主要研究中国经济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农民工劳动供给特征、就业总量变化、工资水平与分布、人力资本积累、社会保护等问题,并讨论相关的政策。

劳动力市场转折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的挑战与政策应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劳动力市场经历刘易斯转折的关键阶段展现的主题特征,及其对中等收入阶段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从政策上迈向高收入的进程中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

生育率变动及其对劳动供给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中国人口转变与低生育率形成的决定因素,以及低生育率水平对未来的劳动供给、养老体制、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城市贫困瞄准和社会救助效率评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择优基金(优秀类)项目。主要研究中国城市社会保护和社会保障项目的主体内容,着重评价贫困瞄准机制和救助效率问题。

研究成果

专著类

都阳,《中国贫困地区农户劳动供给研究》,华文出版社,2001年9月。

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

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的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2005年。

蔡昉、张车伟、都阳,《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副主编)。

蔡昉、郑真真、都阳,《2004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

蔡昉、都阳、王美艳,《中国劳动力的转型与发育》,商务印书馆,2005年。

蔡昉、王德文、都阳,《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30年历程和经验分析》,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都阳(主编),《城乡福利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都阳等,《劳动力市场转变与农民工就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蔡昉、都阳等,《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升级的劳动力市场条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蔡昉、都阳、杨开忠,《新中国城镇化70年》,人民出版社,2019年。

都阳等,《聚焦创新发展加快提升郑州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21年。

中文论文类

都阳(2023),《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文明现代化》,《中国工业经济》第7期。

都阳、封永刚(2023),《人口老龄化时代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及其含义》,《经济学动态》第6期。

都阳(2023),《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6期。

都阳、贾朋、朴之水(2023),《计算机使用的劳动力市场回报》,《经济学(季刊)》,第23卷第2期,748-766。

都阳(202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时代意义》,《劳动经济研究》,第10卷,第6期,7-10.

都阳、张翕(2022),《中国自然失业率及其在调控政策中的应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39卷,第12期,26-45。

都阳(2022),《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性变化及对策建议》,《人民论坛》第17期,96-98.

都阳、程杰(2022),《“婴儿潮”一代退休对养老金体系的冲击与应对》,《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第2期,99-111。

都阳、贾朋(2022),《在高质量发展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财经智库》,第1期,21-34。

都阳、封永刚(2021),《人口快速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经济研究》,第56卷,第2期,71-88。

都阳(2021),《构建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应对方略》,《经济日报》,2021年3月26日第10版。

都阳(202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思路》,《财经智库》,第2期,27-39。

都阳(2021),《劳动力市场转折、新技术变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学术前沿》,第2期,28-35。

蔡昉、都阳(2020),《中国的储蓄率变化、决定因素和影响》,《新金融评论》,第3期,18-37。

都阳(2021),《经济增长的趋同及其条件——区域发展计划的再思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1期,8-15。

都阳、王美艳(2020),《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消费模式——对老年家庭的着重考察》,《人口研究》,第44卷,第6期,20-34。

都阳(2020),《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下的劳动力市场反应与政策》,《劳动经济研究》,第8卷,第2期,3-21。

曲玥、都阳、贾朋(2019),《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第8期,36-53。

都阳(2019),《正确理解中国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人民论坛》,第14期,70-71。

都阳(2019),《2019年稳就业的目标与政策选择》,《中国劳动》,第3期,30-40。

都阳(2019),《“稳就业”的发力点在哪里》,《经济日报》,2019年2月26日,第12版。

都阳(2019),《积极就业政策的新内涵》,《劳动经济研究》,第7卷,第1期,3-8。

都阳(2018),《农民工工资上涨的喜与忧》,《人民论坛》,第19期,71-73。

都阳、贾朋(2018),《劳动供给与经济增长》,《劳动经济研究》,第6卷,第3期,3-21。

都阳(2017),《以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动力》,《劳动经济研究》,第5卷,第6期,10-12。

贾朋、都阳、王美艳(2017),《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减贫的分析》,《人才资源开发》第15期,35-36。

程虹、都阳、李宏彬、Albert Park,《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2015-2016》,《宏观质量研究》,第5卷,第2期,1-21。

都阳、贾朋、程杰(2017),《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工作任务与技能需求》,《劳动经济研究》,第5卷,第3期,30-49。

都阳(2017),《我国现阶段就业政策的特征与变化》,《工会博览》,第5期,21-22。

贾朋、都阳、王美艳(2016),《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减贫》,《劳动经济研究》,第4卷,第6期,69-91。

都阳(2016),《论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两个目标》,《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20卷,第5期,102-107。

都阳(2016),《就业政策的阶段特征与调整方向》,《劳动经济研究》,第4卷,第4期,53-72。

蔡昉、都阳(2016),《积极应对我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过快上升问题》,《前线》,第5期,24-25。

都阳(2016),《中国如何应对人口挑战》,《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专辑》,博鳌亚洲论坛。

都阳、贾朋(2016),《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标准与执行关系浅析》,《劳动保障世界》,第7期,46-47。

都阳(2015),《低生育率时代的经济发展:结构、效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国际经济评论》,第2期,120-133。

贾朋、都阳(2015),《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标准与执行》,《劳动经济研究》,第3卷,第1期,67-95。

都阳(2015),《低生育率时代的经济发展:结构、效率与人力资本投资》,《国际经济评论》,第2期,120-134。

都阳、贾朋(2015),《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及其执行效果分析》,《劳动经济研究》,第1期。

都阳、杨翠芬(2014),《高校扩招对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入学决策的影响》,《劳动经济研究》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10期转载。

都阳(2014),《劳动力市场新变化与经济增长源泉》,《开放导报》,第3期。注:《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新华文摘》2014年第21期全文转载,44-46。

都阳、蔡昉、屈小博、程杰(2014),《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制度改革中收获红利》,《经济研究》第8期,4-1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

都阳(2014),《营造户籍制度改革的红利》,《中国改革》,第3期。

都阳(2014),《劳动力市场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劳动经济研究》,第5期。

都阳、万广华(2014),《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非正规就业及其在减贫中的作用》,《经济学动态》第9期。

都阳,《劳动力市场变化与经济增长源泉:寻求TFP推动的增长》,载蔡昉主编《2014年人口与就业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都阳,《延伸义务教育:为迈向高收入积累人力资本》,载蔡昉主编《2014年人口与就业问题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都阳(2014),《制造业企业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反应:基于微观数据的观察》,《经济研究》,第1期,32-41。

都阳、屈小博(2013),《城市产业发展、就业需求与人口流动:中国与国际经验》,《现代城市经济》,第3期。

都阳(2013),《扩大就业与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分配形势变化的影响》,《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第2卷,第2期,9-18。

都阳(2013),《中国人口红利可以挽救》,《人民论坛》第7期。

都阳(2011),《人口因素变化及其对中等收入阶段的挑战》,《国际金融》第10期。

都阳、陆旸(2011),《中国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及其含义》,《世界经济》第4期。

都阳(2010),《人口转变、劳动力市场转折与经济发展》,《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

都阳(2010),《农村劳动力流动:转折时期的政策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都阳、陆旸(2010),《实现减排与增长的双赢:区域间碳预算的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4期。

都阳(2010),《如何理解和运用最低工资制度》,《西部论丛》第7期。

都阳,屈小博(2010),《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劳动力成本——基于珠三角地区外向型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与分析》,《山东经济》,第26卷第3期。

屈小博、都阳(2010),《中国农村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及构成变化:1995—2008年——基于基尼系数的分解》,《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7期。

都阳、曲玥(2009),《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25-35。

都阳、王美艳(201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估计及其含义》,《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4期。

Philip H. Brown, Alan de Brauw, 都阳、王美艳(20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户消费行为》,《中国劳动经济学》第5卷第2期。

朴之水、蔡昉、都阳(2009),《中国能够应对就业挑战吗?》,《金融研究》第8期。

蔡昉、都阳(2009),《创新思路促就业、保增长》,《学习月刊》第11期。

都阳、曲玥(2009),《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对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都阳(2009),《就业增长是经济复苏的首要目标》,《中国金融》第4期。

都阳、王美艳,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状况及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

都阳、 Albert Park(2007),《中国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及其效应》,《经济研究》第12期。

都阳、John Giles(2006),《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决策的影响》,《经济研究》第4期。

都阳、Albert Park(2006),《钝化刀锋:中国改革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报》第1卷第2期。

都阳(2005),《中国低生育率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经济》第12期。

都阳、蔡昉(2004),《制造业工资趋同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世界经济》第8期。

蔡昉、都阳、高文书(2004),《就业弹性,自然失业率和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研究》第9期。

蔡昉、都阳(2003),《文化大革命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破坏》,《经济学(季刊)》第2期。

蔡昉、都阳、王美艳(2001),《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经济研究》第12期。

蔡昉、都阳(2000),《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经济研究》第10期。

蔡昉、都阳、王美艳(2000),《中国城市贫困和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冲击与就业非正规性的影响》,载《中国社会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

蔡昉、都阳、陈凡(2000),《西部开发战略的投资投资导向: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启示》,《世界经济》第11期。

都阳(2001),《风险分散与劳动供给:来自贫困地区农户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第1期。

都阳(2004),《人口转型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都阳、朴之水(2003),《迁移与减贫》,《中国人口科学》第5期。

都阳(2001),《人力资本、生育率与经济增长》,《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

都阳、王美艳(2002),《认知能力、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绩效》,《中国农村观察》年第1期。

蔡昉、王德文、都阳(2002),《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都阳(2000),《影子工资率对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中国农村观察》第6期。

都阳(1999),《教育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劳动供给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

都阳(1999),《中国贫困地区农户非农劳动的决定因素》,《农业技术经济》第6期。

郑义榆、都阳(1994),《人口流动: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