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19:20
鄌郚镇,隶属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地处昌乐县域西南部,东接红河镇,南与安丘市红沙沟镇接壤,西邻临朐县柳山镇,北与本县乔官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北距县城约33千米,东北距潍坊市区约4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18.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鄌郚镇户籍人口为104028人。
清代,称鄌郚厂、张庄厂。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昌乐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为鄌郚区。
1950年12月,改称第十区。
1958年1月,为鄌郚镇。
1958年9月,与毕都乡、时马乡合并成立鄌郚公社。
1984年5月,鄌郚公社分为鄌郚镇、北鄌郚乡、毕都乡。
2001年3月,北鄌郚乡并入鄌郚镇,驻鄌郚村。
2007年8月,白塔镇、高崖镇并入鄌郚镇。
2007年8月,下辖43行政村。
2011年末,鄌郚镇辖北鄌郚、杏山、杨庄、上河洼、汶丰、包庄、漳河北、金山西、金山、孔家庄、枣园、白浪河、荣山、时马、清风岭、汶溪、高崖、苇沟、钟家庄、鄌郚、东山、邮东、青上、漳河、良河源、泉头、白塔新村、湖东新村、山坡、河野、大沟、北洋河、南洋河、孙家沟、刘家沟、阎家河、东寺后、西寺后、北段、克家洼、魏家沟、洛村、黄冢坡43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鄌郚镇辖4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鄌郚村。
鄌郚镇地处昌乐县域西南部,东接红河镇,南与安丘市红沙沟镇接壤,西邻临朐县柳山镇,北与本县乔官镇毗邻。镇人民政府驻地北距县城约33千米,东北距潍坊市区约4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1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18.8平方千米。
鄌郚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丘陵山地,东南部以平原为主,主要是汶河冲积平原。最高点车罗顶,海拔381米;最低点泊庄村南处,海拔114米。
鄌郚镇境内有白浪河、孟津河、九曲河、汶河、漳河、双山河、魏家沟河和洋河等多条河流,分属潍河、白浪河水系。其中较大的河流有白浪河、孟津河、九曲河和汶河。汶河发源于临朐县沂山北麓,是潍河的最大支流,属中型河道,是安丘市和昌乐县的界河,境内长30.82千米;白浪河发源于鄌郚镇西北部的打鼓山,流经镇域内的11个村庄,干流长度12千米,流域面积9.8平方千米;孟津河发源于鄜部镇西北部的孟家峪,流经镇域内的19个村庄,干流长度19千米,流域面积33.9平方千米;九曲河发源于鄌郚镇西北部的钟家后沟,流经镇域内的16个村庄,干流长度15千米,流域面积22平方千米;漳河发源于鄌郚镇西北部的荣山村,流经镇域内的14个村庄,干流长度12千米,流域面积16平方千米。
鄌郚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铜、金、煤炭、长石、膨润土、石英石、石灰石等。铁矿主要分布在马驹岭以东、荣山、后沟附近;铜矿主要分布在青上村东南豹子山,矿石量为87.3万吨;煤炭主要分布在高镇村南杏山子北坡,探明储量为101万吨;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杂质少,氧化钙含量达53%以上,质量颇优;石英石位于马驹岭以东,总储量为300万吨,矿体裸露地表,氧化硅含量较高,具有质纯耐高温的特点;金矿分布在马驹岭北。
2011年末,鄌郚镇辖区总人口10.5万人,城镇化率38.5%。另有流动人口3300人。总人口中,男性5.3万人,占50.7%;女性5.2万人,占49.3%;14岁以下1.47万人,占14%;15~64岁5.88万人,占56%;65岁以上3.15万人,占30%。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87%;有彝族等少数民族,占0.13%。2011年,鄌郚镇人口出生率10.48‰,人口死亡率7.62‰,人口自然增长率2.8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1人。
截至2019年末,鄌郚镇户籍人口为104028人。
2011年,鄌郚镇财政总收入3827万元,比2010年增长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7万元,比2010年增长1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93万元,增值税681万元,企业所得税139万元。
2019年,鄌郚镇有工业企业149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0个。
2011年,鄌郚镇有耕地面积16.2万亩,人均1.5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芋头、西瓜为主。农业总产值达16.34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9万吨,人均653.9千克,其中小麦1.17万吨,玉米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西瓜。2011年,西瓜种植面积1.78万亩,产量6.28万吨;芋头种植面积1.03万亩,产量22万吨。
2011年,鄌郚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出栏量3.11万头,年末存栏2.35万头;羊出栏3.6万只,年末存栏2.15万只;家禽年出栏1100万羽,存栏190万羽;牛出栏量0.19万头,存栏量0.82万头。
鄌郚镇工业以乐器、服装、炸药、塑料制品、机械制造为主。2011年,鄌郚镇工业总产值达69.8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6.42%。2011年,鄌郚镇有工业企业243家,职工1.6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0.65亿元,比2010年增长14.6%,拥有3个山东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
2011年末,鄌郚镇有商业网点620个,职工354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4.5%;城乡集贸市场17个,年成交额2.2亿元。
2011年,鄌郚镇有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3家,出口总额26亿元,主要产品有乐器、服装等,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末,鄌郚镇有2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4.4亿元,比2010年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3.3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2011年,鄌郚镇有224省道(大沂路)穿境而过,境内长32千米,双向2车道。有县镇级公路17条,总长210千米。
2011年末,鄌郚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5.6千米,道路铺装面积67.4万平方千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0.18千米。
2011年末,鄌郚镇有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1588名,专任教师109人;小学15所,在校生4049人,专任教师350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5所,在校生2134人,专任教师28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6%。
2011年末,鄌郚镇有广播电视站2个,有线电视用户21200户,入户率达80%。
2011年末,鄌郚镇有镇文化站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133户,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成员达160人。
2011年末,鄌郚镇有学校体育场5个,8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3%。
2011年末,鄌郚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门诊部(所)49个;病床25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4张,固定资产总值1503万元。专业技术人员231名,其中执业医师35人,执业助理医师33人,注册护士6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9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2011年,鄌郚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75户,人数3544人,支出298.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24人,支出16.74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人,支出1890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8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90万元,比2010年增长6%。社区服务设施2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站8个。慈善分会2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28万元,使91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074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基金支出合计1070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万人,参保率达100%。
2011年末,鄌郚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350千米,投递点180个,乡村通邮率达100%。
给排水
2011年末,鄌郚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8千米,生产能力32吨/日,年工业用水0.1万吨,生活用水1.06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9.5吨;排水管道11.2千米。
供电
2011年末,鄌郚镇镇区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3座,主变压器6台,总容量5.95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9条,总长度72.15千米,用电负荷4064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4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8.22%,供电可靠率达99.78%。
园林绿化
2011年末,鄌郚镇镇区有园林绿地面积3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0.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0%,人均绿地12平方米。
地名由来
周初,鲁国的下邑鄌国和郚国合成鄌郚。
鄌郚镇有白浪河、时马山生态农庄等旅游景点。
鄌郚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鄌郚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6月,鄌郚镇党委被中共潍坊市委授予“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