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丁柴桑

更新时间:2023-08-31 07:34

《酬丁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分两章。首章盛赞柴桑丁县令的为政美德,其中也寄寓着诗人的殷切期望;次章追忆二人携手相游之趣,表现出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全诗从写迎客的惊喜开始,结尾归结到结交的基础,于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虽短,却情酣意畅。其形式上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写法上也有借鉴《诗经》的叠章形式,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

作品原文

酬丁柴桑⑴

其一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⑵。

秉直司聪⑶,惠于百里⑷。

飱胜如归⑸,聆善若始⑹。

其二

匪惟谐也⑺,屡有良游⑻。

载言载眺⑼,以写我忧⑽。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⑾。

实欣心期12,方从我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酬:本义为客人给主人祝酒后,主人再次给客人敬酒作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酬,主人进客也。”后又指以诗文相赠答,如唱酬,酬对。丁柴桑:姓丁的柴桑县令,名字不详。

⑵“有客”二句:意谓作者所敬重的柴桑丁县令,自外地来,居于此。有客有客,古直《陶靖节诗笺注定本》引《诗经·周颂·有客》:“有客有客。”东汉郑玄笺注:“重言之者,异之也。爰,乃,是。宦,做官。止,语助词。”爰止,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诗经·小雅·采芑》:“鴪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

⑶秉直:即持守正义。秉,持。直,正直。司聪: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司聪,为皇帝听察民隐。”司,掌管。聪,听闻。

⑷惠:仁爱,恩惠。于: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为。东汉郑玄《仪礼注》:“于,为也。”百里:百里之地,代指一县所管辖的区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⑸飱(sūn):服食,此指吸取,听从。一作“餐”,胜:胜理,至言,指正确的道理、中肯的言论。如归:喻欣然纳之,谓汲取胜理如同归家般和乐容易。

⑹聆善:一作“矜善”。若始:喻善言闻数次亦如初闻者虚心接纳。

⑺匪惟:不只是,不仅仅。匪,同“非”。谐:和谐,融洽。

⑻良游:指愉快地游赏。

⑼载:且,又。

⑽写(xiè):同“泻”,卸置,去除,宣泄,倾吐。

⑾“放欢”二句:一见就尽情欢畅痛饮,一醉方休。放欢,放开胸怀,尽情欢畅。既醉,尽醉。

⑿实欣:实为欢欣之事。心期:以心相许,两心契合,知心。

白话译文

其一

有客来自他乡,来到此地做官。

秉公正察民情,恩惠遍及乡县。

欣然采纳至理,虚心听取善言。

其二

彼此岂只投缘,常常携手畅游。

且欢言,且眺望,消除内心烦忧。

放开欢畅胸怀,不醉怎能罢休?

知音令我欣慰,愿得与我共游。

创作背景

柴桑县是陶渊明的家乡,柴桑县令刘程之于元兴二年(403)弃官归隐,接替他的县令姓丁,即丁柴桑。由刘程之的介绍,陶渊明逐渐与他成了莫逆之交。此诗约作于义熙二年(406)作者隐耕园田居之后。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分为两章。首章颂扬丁柴桑的贤良美德。诗的开头“有客有客,爰来宦止”,写迎客的惊喜。从诗中看,丁柴桑应该比较年轻,诗人视之为后俊。“秉直司聪”以下四句是诗人对这位贤良地方官的赞美。丁柴桑作为一县之长,能“飱胜如归,聆善若始”,是为政“惠于百里”的明证。这四句寄寓了诗人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陶渊明政治理想中对基层长官的要求。

接着经“匪惟谐也,屡有良游”一转,至于次章,写作者与丁柴桑在一起开怀畅游的情形和情酣意畅的心态,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的喜悦。“载言载眺,以写我忧”就是这种场景的具体表现。“以写我忧”语出《诗经》的《邶风·泉水》和《卫风·竹竿》。“放欢一遇,既醉还休”这样无拘无束的生活是陶渊明对待挚友的常态。其诗《与殷晋安别》中有“一遇尽殷勤”句可为佐证。”实欣心期,方从我游”二句是倒装,意谓二人开始交游即定交知己,实为快心之事。诗的结尾归结到知心才是朋友结交的基础。

陶渊明与丁柴桑彼此一见如故。不是因为对丁柴桑这个父母官另有所求,而是丁柴桑“秉直司聪,于惠百里”的善德,以及“餐胜如归,矜善若始”的开明,赢得了陶渊明的敬重。另一方面,说明陶渊明也同样有丁柴桑的善德和开明,才能“方从我游”便以“心期”。向往开明,崇尚善德,正是陶渊明的秉性所在。

这首诗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写法上也有借鉴《诗经》叠章的形式,如有客有客之句,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全诗于浓郁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谐喜悦的交游气氛。篇幅虽短,然情酣意畅。

名家点评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可作箴规。”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