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果

更新时间:2024-10-15 14:43

酸藤果是紫金牛科信筒子属植物酸果藤的果实,藤状灌木,根粗壮,长而弯曲,表面黑色;茎圆柱形,赤褐色,有圆点状皮孔;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纸质,倒卵形或窄长圆形,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冬末春初开淡黄色小花,浆果圆形,夏季采收,熟时红色或紫黑色,有酸甜味。

形态特征

酸藤子,又名酸果藤。攀援灌木或藤本,稀小灌木,长1-3m。叶互生;叶柄长5-8mm;叶片坚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3-4cm,宽1-1.5cm,稀长达7cm,宽2.5cm,先端圆形、钝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背面常有薄白粉,中脉隆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腋生或侧生,生于前年无叶枝上,长3-8mm,被细微柔毛,有花3-8朵,基部具1-2轮苞片;花梗长约1.5mm,有时被微柔毛,小苞片钻形或长圆形,具缘毛,通常无腺点;花4数,长约2mm;花萼基部连合达1/2和1/3,萼片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具腺点;花瓣白色或带黄色,分离,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或钝,长约2mm,具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略超出花瓣,基部与花瓣合生,花丝挺直,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雄花中退化,在雌花中较花瓣略长,子房瓶形,花柱细长,柱头扁平或几成盾状。果球形,直径约5mm,腺点不明显。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果期4-6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1800m的草丛、灌丛或林下。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主要价值

酸藤果的根适用于痢疾,肠炎,消化不良,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叶外用治跌打损伤,皮肤癌痒:果强壮,补血,适用于闭经,贫血,胃酸缺乏。其树皮含槲皮醇,果实含即酸藤果酸、紫金牛醌及少量威兰精,具有驱虫、抗生育药理作用。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甘、酸,性平。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补血,收敛止血。

主治

血虚,齿龈出血。

相关配伍

治胃酸缺乏、齿龈出血:鲜酸藤果6-9g,水煎服。(《实用中草药图典》)

治食欲不振:酸藤果9g,水煎服。(《实用中草药图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炮制

采集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蒸熟,晒干。

炮制方法

拣除杂质,整理洁净。

药理作用:抗生育作用。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孕激素样活性和抗孕激素样活性。

相关论述

《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果叶治维生素C缺乏症,贫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