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更新时间:2024-03-20 16:51

醉翁之意不在酒(拼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故事

欧阳修,别号醉翁,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幼年时家境贫苦,无钱购买纸笔,母亲只得以芦荻作笔,以沙滩作纸,教他识字。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什么书读过就能背诵。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遇到重要的书还亲手抄写一部。经过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欧阳修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后来还考中进士。

《醉翁亭记》为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作。滁州西南,有一片山峰叫琅琊山,山上有一道流泉叫酿泉,酿泉边有个亭子叫醉翁亭,亭子是山僧智仙修的,欧阳修经常来琅琊山游乐,玩得尽兴时便同随行人员一起饮酒致醉。他自称是醉翁,并写下了《醉翁亭记》。

在《醉翁亭记》中有一段写道:“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大意是:“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秀美。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四角翘起的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并寄托在酒上 。”

成语寓意

欧阳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其本意是在乎山水之间也。而现在生活中则多用于形容居心不良心怀鬼胎的人。成语告诉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应注意分辨对方的真实意图,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后续的交往中轻松应对,防止小人的“恶招”。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指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现代汉语泛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运用示例

元·仇远《寒食游陈园》诗:“六朝旧事付东流,醉翁之意不在酒。”

明·李东阳《拟古将进酒》诗:“众宾皆醉我独醒,我歌一曲君试听,醉翁之意不在酒,转见千秋万古情。”

清·曾朴《孽海花》三四回:“这台花酒,本是皓东替云衢解闷而设,如今陈千秋的行踪已在无意中探得,又接到了党中要电,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既已到来,也只好招呼摆起台面,照例的欢呼畅饮,征歌召花,热闹了一场。”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一八章:“一向温文尔雅的文泽远,居然提出如此荒唐的要求,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